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2016-11-19皋银飞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6年17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高中历史

皋银飞

【内容摘要】家国情怀是每个高中生应该具备的情怀,学生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应该用家国情怀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也站在历史客观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充满希望,充满民族自信,不断努力学习,为祖国未来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中 历史 家国情怀 教育

自古以来,我国传统文化就十分注重家国情怀的的教育,霍去病曾言“匈奴未定,何以为家?”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周恩来在国破家亡之际提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正是这种家国情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在进行历史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就成为了义不容辞的事,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对祖国产生认同感,为中国梦的实现不断进行努力。

一、家国情怀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

我国历来崇尚以德治国,古人提出了“修身、齐家、平天下”,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中也对个人的品行提出了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爱”,可见家国情怀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注重二者的结合,让学生深入到实际过程中,去思考如何进行社会践行。

比如在学习高中历史“抗日救亡运动”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让学生思考,如果自己处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能否也勇敢站出来为保卫国家而努力。当前的高中生生活在和平的年代,经历的挫折较少,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总是想要放弃,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不能明辨是非。因此教师就让学生假设自己处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然后去想自己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会如何表现,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就会审视自己的行为,明确自己的价值观,明白只有价值观,尽管目前在我国还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但是这是社会改革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的现象,要学会以客观的态度来对待这种现象,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教师让学生了解在近代抗击侵略过程中中华儿女所作出的贡献,比如“一二·九”、“五四运动”等,让学生了解那个年代的青年在做些什么,这样学生就会了解到中华民族一直都是不惧艰难的,这都是源于对自己祖国爱得深沉。

二、家国情怀教育与德育教育目标相一致

目前高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的,而在德育教育中也十分注重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让学生在面对大是大非的事情的时候能够站在正确的立场上,帮助学生长成一个有志向的青年。

比如在学习“西周宗法制”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先对课本上的内容分析,了解宗法制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了解宗法制对统治阶级的统治所产生的作用,让学生明白“家”和“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西方会有孩子直呼自己父亲名字的情况,而在中国却很少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就会了解这正是受到了西周宗法制的影响,在中华儿女的心中一直有着认祖归宗、孝敬长辈的道德规范,这是这种独特的家国关系,就产生了中国独特的“家国同构”关系。目前许多高中生正处于叛逆的时期,因此在和父母的交流过程中难免一些语言会伤害到父母,而学生往往不自知,在学习了西周宗法制以后,学生就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避免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对父母所造成的伤害,消除彼此的隔阂。

三、家国情怀教育与正确历史观相一致

学习历史不仅是让学生对历史上发生的一些事件进行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历史上的事件来促进自己情感的提升。而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是与历史教育的目标是相一致的。在学习历史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考虑,这样才能够对当时的人和事有比较客观的评价和理解。目前社会上有一些不良声音对我国历史上发生一些事件进行恶意放大,对于年轻气盛的高中生来说很容易受到这样的声音的影响,此时教师就需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国情怀意识,一些历史事件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要客观看待这些事件,明白国家无论好坏那都是自己的国家,只有在自己的国家自己才有根,才会有归属感。

比如在学习“辛亥革命”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许多学生就会去想“为什么要通过暴力的形式去解决事情,难道不能通过和平的方式来进行解决吗?难道不能学习日本自上而下进行良性改革吗?在暴力中会有多少无辜老百姓牺牲?”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就是没有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有正确的理解,对当时的历史背景不了解,此时教师就对学生讲解“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我国已经不具备良性改革的条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都是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良性改革来改变国运的,但是都失败了,在内忧外患之中,只有也只能通过暴力的改革方式来改变中国人民的命运,尽管说有一部分人在暴力改革过程中牺牲,但是换来了更加民主自由的新时代。”经过教师这样的引导,学生就会对历史上发生的一些事件有客观的认识,学会独立思考,用正确的历史观来看待问题,正是经历了辛亥革命,许多荼毒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陋习才逐渐被改变,总体来说社会是进步的,这是毋庸置疑的。这样学生就会有正确的家国意识,对当前社会上一些不良事件会理解,用历史的眼光看到这些事件。

【参考文献】

[1] 韩秀英. 高中历史教学情感教育的研究及实施策略[D]. 东北师范大学,2010.

[2] 陈钧. 民族精神引领下历史新课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初探[D]. 四川师范大学,2008.

[3] 吴晓棠. 中学历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探究[D]. 南京师范大学,2007.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中学)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新历史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