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丝绸文化传播

2020-12-23封莎丽

锦绣·中旬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文化传播一带一路

封莎丽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经济建设战略的提出,为“丝绸之路”这条沉寂多年的商贸古道的重振提供了无限可能。丝绸作为这条路上连接沿线国家的文化交融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纽带,它不仅是一个载体,更是一种中国文化的符号。丝绸文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必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本文通过研究丝绸文化的起源、传播和交流的历史文化背景,对于促进中国丝绸文化走向世界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一带一路;丝绸文化;文化传播

1 引言

中国丝绸的渊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祖先发明了栽桑、养蚕、缫丝、织绸。丝绸的原料是桑蚕丝,桑蚕的驯化与家养大约有5000 年的悠久历史。从世界范围看,有野生桑树分布的地区不仅是中国,在东南亚、欧洲、印度等地区很早就有了野蚕,但只有中国人从这种昆虫中获得丝纤维并由此织成丝绸, 也因此拥有了其他织物无可比拟的神圣意义。 公元前5世纪,中国的丝绸就已传播到海外,在汉、唐时代,丝绸产品就畅销于中亚、西亚和欧洲各国。而随着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中国也因此被称为“丝国”。丝绸伴随着古老文明的中国走过了悠久的历史。丝绸文化是古丝绸之路上中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主要载体,通过丝绸之路实现了中西方文化的互动交流,同时为沿线的各个民族和国家带去了先进的中华文明,奠定了世界文明发展的文化基础。

基于这种深层次的文化互动交流和有机的融合,形成了丝绸文化特征,同时对中华多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及社会经济的进步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在文化互动中实现文化融合和经济发展的理念,对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于促进中国丝绸文化走向世界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2 中国丝绸文化的发展概述

历史学家钱穆说:“研究历史,所最應关注者,乃为在此历史背后所蕴藏而完成之文化。历史乃其外表,文化则是其内容。”丝绸从产生之初到后来的灿烂发展,其作用绝不是仅仅满足人类的服用需求,作为物质形态的丝绸,有着一套与之相匹配的精神文化,如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经济交流、民间习俗等。所以说丝绸承载着我国劳动人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

丝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已出现罗、绮、锦、绣等品种。秦汉以后,丝绸生产形成了完备的技术体系。唐宋之际,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丝绸工艺技术和生产区域都产生了重大变化。明清两代,丝绸生产趋于专业化,织物品种更为丰富,图案更加绚丽多姿。

2.1起源与初创

我国有着许多关于丝绸起源的古老传说,甲骨文中也出现了蚕桑丝帛的文字。河南、浙江等地出土的有关文物证实: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利用蚕茧抽丝、并用原始腰机织出各种织物。据科学家考证,我国在新石器时代便已经有成熟的纺织技术,商周时期就出现了罗、绮、锦、绣等品种,丝绸的历史就是追溯美的历史和探寻人类智慧的旅行,同时也是感知中国古代文化特质的快捷小道,中国每一段历史时空里都少不了丝绸的身影,所以,在探寻丝绸的历史小路上,我们总是能够看到更深广的中国文化背景。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丝绸花纹里,丝绸是一种象征物,汉代(公元前206-220年)由于汉代人喜好神仙,幻想升仙,因此再丝绸上通常制有云气纹;唐代(公元618-907年)的瑞兽葡萄纹、团花,则是因为当时流行国外的花样,而且显得富贵。

2.2创新与成熟

春秋至中唐的二千多年是我国丝绸生产古典体系的成熟时期。蚕桑丝绸在早期“事鬼神而用之”的含义,在殷周时期仍普遍存在。但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思想的解放以及等级观念的松懈,丝绸的使用才变得逐渐普及,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此时,生产重心位于黄河中下游,绢帛成为政府赋税的重要内容。斜织机和提花机广泛应用于丝织生产,各种织物应运而生,印花技术臻于完备,图案主题神秘并富有装饰性。在唐宋时期,苏州成为中国的丝绸生产中心。据说,每两周在苏州生产的丝绸可以用来铺设从长安到罗马的丝绸之路。在明朝,苏州已经成为中国南方的一个主要城市,大部分皇室使用的高端丝绸产品都是在那里生产的。在王朝乾隆皇帝(1735年至1795年),共有12000种丝绸在苏州市的织机和10多万人口的城市在丝绸贸易合作。

名目繁多、花式新颖的贡赋丝绸唐朝初年,把全国分为十个道(是一种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各道每年要向朝廷交纳一定数量的贡赋,丝织品是贡赋中很重要的一项。当时各道作为贡赋向朝廷交纳的丝织品,名目繁多,花式新颖,例如,青州的仙文绫;河北道恒州的孔雀罗;郎州的重莲绫;越州的吴绫;剑南道等。同时随着文化的发展,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得丝绸文化更加的成熟。

2.3融汇与发展

唐中叶至明清近一千年间,我国丝绸生产在融汇了西方纺织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技术体系。束综提花机被广泛应用,缎、绒织物的出现使丝织品种更为丰富,图案风格趋于写实并富有吉祥寓意。丝绸业中心逐渐移至江南地区,生产呈现专业化趋势。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丝绸贸易的主要通道。

丝绸是中国的名片。丝绸文化历史悠久,汉代以丝绸工艺品为先导,打通了和世界的贸易联系。丝绸除了具有实用性以外,还是重要的文化载体。东汉以前的书,都是写在丝绸上的。古代许多名贵的画,是绘在丝绢上的。以丝绸为材质制造的工艺品,一直被视为珍品,受到全世界的喜爱。

3 中国丝绸发展现状概述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丝绸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丝绸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保持着明显的数量优势:蚕茧、生丝等原料产品的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75%以上;生丝出口量占世界生丝出口总量的80%以上,绸缎出口量占世界出口总量的50%以上,丝绸制品出口量占世界出口总量的50%以上。因此,丝绸产业最为我国可以主导国际市场的优势特色出口产业之一。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及国际消费格局的变化,世界丝绸业生产中心正在逐步向中国转移。中国丝绸产业经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其生产能力、技术装备、研究水平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正在向国际化迈进。但中国丝绸行业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首先,整个丝绸业还存在着产业分散,技术条件简陋,中国丝绸的知名品牌较少,丝绸产品质量低,高端、高附加值的产品少等劣势,导致整个丝绸行业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其次,随着中国进入GDP高成长时期,东部地区的丝绸业将面对人力成本、土地费用等的上升,使得以劳动密集型生产为主要特征的蚕丝业的发展优势在逐渐减弱,西部地区将是我国丝绸业的原料和初加工基地,东西不地区差异成为阻碍。

最后,国内市场的低迷徘徊,对外的依存度并未改变,同时表现在丝绸服装等制成品出口量继续较大幅度的下降;汇率等因素使收益缩水,盈利能力下降,蚕絲生产稳定发展有一定的难度,企业成本上升;国外需求的萎缩,上调出口退税率能解近忧而难除远虑。

但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丝绸业在面临着许多市场不确定因素的同时,也存在新的资源、新的竞争对手和新的发展机会。目前国家正在积极推进丝绸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产品和结构不断优化,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支撑,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作为外向型的产业,如何越来越深地融入到国际市场和国际化分工中,这对中国丝绸行业来说探究其长远发展的战略是非常重要的。

4 一带一路背景下丝绸文化传播对策

把中国的丝绸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优秀文化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更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我国创造了古丝绸文明之路的灿烂,更要通过文化传承再放古文明光彩。在建设 “一带一路”中,丝绸不能缺位、要让丝绸文化遗产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目标。

4.1设立丝绸国际合作专项

中国的蚕丝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近 80%,中国丝绸业拥有原料生产和供应的便利条件,丝绸也成为中国重要的出口创汇产业。但是,由于缺少高知名度和高市场占有率的品牌,中国丝绸一直处于国际丝绸市场的底层,愈来愈沦为世界丝绸的原料供应商和“贴牌加工厂”。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丝绸服装企业完全可以抓住这一良好时机,将中国本土文化和传统元素作为打造强势品牌的有力切入点。文化营销就是发掘和传播文化价值的过程,丝绸企业只有找到与其他企业品牌文化截然不同的差异点,尊重自己的传统文化,引入中国元素,注重自身品牌内涵和品牌特色的塑造,体现出中国创造的品牌价值,才能建筑中国品牌的防御能力,打造出一流的丝绸服装品牌。并且走向国际化路线,将丝绸文化再次推向国际。

4.2加大“丝绸之路”纺织文物保护投入

从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出发,构建和实施若干“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示、传播与传承项目,2009 年,《中国蚕桑丝织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该项技艺传承至今已有 5000 年历史,主要包括栽桑养蚕、缫丝、剥丝绵、织物设计和制造等各个环节,同时也包括这一过程中衍生的相关民俗活动。

4.3推出“丝绸之路”与“丝路之绸”展示项目

为传承古代丝绸染织技艺,博物馆可以利用自身资源推出了丝绸扎染、丝绸手绘、织机操作等手工参与活动项目,展览从天蚕灵机、丝绸之路、丝路之绸、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交流、丝绸之路研究与纺织品科技保护等五个篇章,分别介绍了丝绸生产技艺、“丝绸之路”概况、贯穿“丝路”出土的丝绸相关织物和中外各国间的物质、思想以及文化交流,以及后世对丝绸之路的相关研究文献资料。

4.4大力支持丝绸产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率先走出去

古代丝绸路上,中国对外输出的产品很“轻”,主要是丝绸、茶叶和陶瓷等,如今在中国政府的“一带一路”倡议下,率先走出去的产业却都很“重”,如高铁、核电和航天科技等。从全球跨国企业的历史经验来看,这类“重”的项目要取得突破乃至落地生根,殊为不易。企业除了需要具备区位优势,可以因所在的国家和区域发展迅速而茁壮成长之外,还必须具备有成熟的全球网络,也就是体系优势。这对于中国目前大多数较为年轻和海外经验不足的企业来说,它们可谓较难承受之“重”。因此,要在推动“重”项目走出去的同时,也应该多考虑“轻”项目,更积极推动诸如丝绸、中医药及中国美食等具有中国特色而又相对比较“轻”的产业走出去。

“一带一路”倡议中,“民心相通”是其五大任务之一,更是建设“一带一路”的社会根基。丝绸可作为一种文化纽带,“轻轻地”把双边关系更为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达到“一带一路”倡议中提出的“民心相通”的目的。

5 总结

丝绸是国宝, 丝绸之路文化传播无论对于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来说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文化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必然离不开丝路文化的传播,丝绸它是一个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材料,特有的文化符号,丝绸的文化内涵更多的是中国文化、中国传统、中国民族的一个符号。这种柔软的力量,正是我们民族的力量。所以我们这一代人,我们丝绸人,不应该把它忘掉。所以我们重新认识丝绸,重新演绎丝绸,中国人应该为之而努力,为之而奋斗。我们应该不断地加强和扩大利用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契机,在中国丝绸文化的框架内,不断吸收西方丝绸文化的精髓,完善自身,从而使中国丝绸文化引领世界发展的潮流。

参考文献

[1]赵丰.中国丝绸通史[M]. 苏州: 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

[2]张建宏.论丝绸的文化隐喻与符号特征[J]. 丝绸,2011,

[3]江凌、陈玛丽.我国丝绸面临的困境及成因浅析[J].蚕学通讯,2001(1):34-36.

[4]冯盈之.《说文解字 》“糸部 ”丝绸文化探析 [J]. 丝绸 ,2007,(8).

[5]冯雁.浅谈丝绸文化的内涵及产业意义[J].国外丝绸, 2005,(6): 33-38.

[6]张国刚.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交流[J].西域研究, 2010, (1):1-3.

[7]宋蕾.中国古代的丝绸文化传播[J].华夏文化, 2008, (1):50-51.

[8]凌兰芳.关于振兴发展中国丝绸业的建言[J]. 2012(5)

猜你喜欢

文化传播一带一路
英语新闻中文化传播的特色与现状
从眼动实验看中原服饰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读《申报》女性广告,享文化传播之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