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0-12-23汤宏达

文理导航 2020年28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培养策略初中

汤宏达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初中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学生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该学科涵盖心理健康、法治知识、政治认同、道德品质、国家意识,在该学科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将传统知识教育提升到育人层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对此,本文则从多方面分析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策略,望给予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初中生身心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在理解和分析事物方面已形成专属于自身的想法,也在此过程中形成对世界的认知。道德与法治作为培养学生正确思想观念以及规范行为的学科,应从多方面对学生展开教学,促使学生知识与德育并存,实现预期课程目标。

一、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以致于无法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性因素。对此,教师在全新的教育形势下应积极引入新颖性较强的教学方式,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更借此满足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目的,更能深刻理解教材知识含义。

以《维护公平正义》教学为例,如果教师在讲解该章节内容后直接为学生讲解“要学会公平对待所有人和所有事”,学生只会感到枯燥,没有较强的深入探究欲望。如果教师转变为以下教学方式,则会有不同的效果。即教师提前准备部分糖果,在刚上课时发放给学生,但部分学生分到1颗糖,有的学生则分到3颗,有的学生分到6颗糖,而有的学生一颗糖都没有。之后教师让学生对上述分糖活动进行评价,部分学生大胆指出:“这种分糖活动极不公平,会让没有得到糖的学生心理失衡。”由此一来深入理解公平的含义。学生在新颖的教学活动中会释放出强劲的学习动力,积极参与教师设置的问题讨论当中,并在与教师或其他学生沟通交流中强化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进而学会在各个角度自觉维护法律法规的尊严,并学会公平对待人和事,提高核心素养。

二、巧用信息技术,感性认知学习内容

初中生身心在不断发展中均发生较大的变化,和小学时期相比更具有自我意识,道德与法治知识则可以为学生解答部分变化原因,帮助学生更加了解自身。学生在小学时已接触过道德与法治知识,但受理解能力因素影响,无法站在多元角度辨析事物,不可避免会形成片面认识。对此,教师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现实生活中常见片段,促使学生能深入学习某个板块,在此过程中也能将现实生活案例与教师传授的知识内容做对比,形成从现象看本质意识。首先借助微视频;当前初中生会从多种渠道获取知识,自身思想观念紧跟流行趋势。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解的教学内容或运用的方式较为单一,那么必然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思想也会较为涣散,降低教学效率。对此,教师可在情境教学中巧用微视频,将学生目光转移到知识内容当中。清晰直观的视频能为学生展示生动性较强的画面,再加上选取的事例紧贴学生生活,能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以《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教学为例,教师先为学生讲解题目含义以及传递的信息,之后为学生播放课前制作的微视频,即学生随着年龄增长,其身心也在发生较多显著的变化。视频中分为男生版和女生版,便于不同性别的学生在了解自身的同时也能了解其他人,例如在详细讲述身体变化时,可运用多媒体动画展示女生生理期或男生的喉结,内容还包括初中生在该阶段会频繁和父母发生争吵或异性相互吸引等,促使学生深入理解该章节重难点知识。第三视频结合真实案例;当前初中生在学习中难以将生活和教师播放的视频内容相结合,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吸收知识,因而教师可在教学中贯彻“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理念,即播放视频后让学生重新演绎,借此培养学生道德素养。以《遵守公共规则》为例,教师可为学生播放公共场合非文明行为视频,再播放公交为老弱病残孕让座视频形成对比。挑选多名学生分别扮演上述两种现象,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社会责任感与道德素质。尤其责任意识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核心素养目标之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在处理事情中要对自身和他人负责,当学生从内心深处对价值观认可后,自然而然会付诸于行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作用,巧借紧贴学生生活的案例,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深入理解掌握所学道德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增强整体素养。

三、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理性思维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占据课堂主要地位为学生灌输知识,严格把控教学内容和学生思想,更不会给予学生时间让其对所学知识质疑和思考。学生在上述教学模式下被动聆听和消化知识,无法站在更深层次角度思考知识,长此以往在学习中就会越来越依赖教师,一旦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学生则会无所适从,最为重要的是无法将教师讲解的知识内容内化为自身所学知识。对此,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先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内容,之后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相关知识内容,并大胆表达内心想法,敢于质疑教师或其他学生的观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有着显著的主观性特征,一个问题并非单一解决方式,因而成为让学生质疑教学内容的主要途径。学生提出的观点或见解只有可能是事件的另一面,达到活跃学生思维的目的。

以“尊重他人”教学为例,该章节在于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尊重他人意识并付诸行动,增强换位思考、平等待人以及关注他人能力。教师针对该章节知识内容则运用现代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一张图片,即央视主持人董卿在采访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时选择半跪与其交流。因为许渊冲老先生已是96岁的高龄,再加上当天的节目主题为“中华骄傲”,继而出现图片上的一幕。此时教师提出问题:“图片上描述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呢?”“为何董卿会被网友夸赞说跪出中华骄傲?”教师针对上述事件提出论点,之后让学生表达自身想法。部分学生则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该事件,通过结合自身在不同渠道看到的信息或事例认证自身提出的观点,上述过程则为有效质疑,能促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较易出现叛逆思维,更容易被五光十色的外界因素所影响。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之一即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普及基本的道德法律知识,促使学生能对法律形成基本认知和了解。当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应保持冷静,并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解决。再加上初中生自我意识较强,在分析和解决事情时往往会受主观思维影响,缺乏站在他人立场和角度考虑问题。例如教师提出当前热议的野生动物话题,大部分初中生都十分喜欢动物,但在对待动物时则缺乏理性。对此,教师运用讲故事方式让学生站在法律角度分析故事,学会如何对待和保护小动物,最重要的是学会在分析事情时应保证理性思維大于感性思维,从而在理性精神和思维引导下进行学习和生活。

总之,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认知、思维、学习能力等均各有不同,更能释放出无穷的创造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肯定和相信学生所具备的能力,通过对学生合理引导让其形成正确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由此一来学生才能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曹静.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9,(03):45-46

[2]谭七金.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8,(06):191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崇贤中学,福建 泉州 362600)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培养策略初中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