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先锋戏剧的特色中国化

2020-12-23鹿璐

艺术科技 2020年22期
关键词:孟京辉中国化特色

摘要:近30年,中国的先锋戏剧,从一开始的小剧场,到现在走上更大的舞台,全国二三线城市的剧场发展也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在戏剧的观赏性和票房产量上不得不提的就是中国的先锋戏剧里程碑式的人物——孟京辉。中国的传统戏剧很多都是来自优秀文学作品的改编,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的发展还没有实现大规模的商业化时,全国人民都热衷于观看话剧,迄今为止,中国的戏剧已经发展为极具票房号召力的商业化产业,尤其是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先锋戏剧得到了快速发展。这种戏剧大大区别于传统戏剧。先锋戏剧在中国的土地上发展壮大,意味着它满足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符合了中国当代国情,并且融入了中国文化,形成了极具中国特征的特色化先锋戏剧。

關键词:先锋戏剧;孟京辉;中国化;特色

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22-00-02

孟京辉导演的话剧在剧作的手法上有着前所未有的尝试,孟京辉的话剧先前是没有剧本的,而是他和表演者即兴发挥的集体创作的结晶。这种有悖于传统戏剧的创作手法使得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特色,这种新潮的表现手法和新生的技术都被孟京辉用在了实验戏剧中。很多人说先锋戏剧就是让一部分“先疯”起来,这种完全个人化的风格和与传统戏剧背离的创作方式也使得先锋戏剧的很大一部分受众是年轻人。孟京辉的戏剧理念最初开始来源于西方戏剧,孟京辉的研究生毕业作品是《等待戈多》,这部传统的西方文学作品被孟京辉搬上了中国的舞台,除此以外,《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等作品也是积累了沉厚的西方文学底蕴的作品。在这30年间,孟京辉的作品在中国一次又一次地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中国观众对孟京辉作品的接受和迷爱是有目共睹的。这是因为他不仅仅是照搬西方文化,不是用完全西化了的思想来传递情感,孟京辉的中西方文化双重教育背景使得他的作品中有着中西方文化的结合和碰撞,他将更多的中国元素融入到了西方的文学作品中。

1 中国时代变迁的自述

先锋主义起源于西方,而孟京辉作品的根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孟京辉的作品中包含了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社会大变迁和对社会现实的揭示,融入了中国特色化的话语表达形式。在1994年,孟京辉等人创作了《我爱XXX》获得了巨大的反响,这部作品不仅仅表达了创作者的爱情观,更多的是创作者对这个时代背景下人性的呐喊和构想。这种多样化的生命体验、时代精神的诉说、集体精神和时代烙印的呈现,体现了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人对于特殊的年代背景和历史潮流的看法。

“我爱毒气的使用时代没有发生

我爱科学的流水线时代没有发生

我爱珍珠港狂欢广岛狂欢集中营狂欢没有发生

我爱列宁去世没有发生

我爱托洛斯基流亡没有发生

我爱莫斯科大审判没有发生

我爱教皇离开梵帝冈没有发生

我爱雅尔塔会议没有发生

我爱国会纵火案没有发生”——《我爱XXX》

从剧本的台词中可以看到,孟京辉的话剧诉说、爱恋的是社会、历史、理想、爱情、自我等一系列宏观的事物,而非狭隘的、本人的。这种集体舞,这种“五讲四美”等具有特殊时代烙印的东西在这个封闭的舞台上一下就拉近了表演者和观众之间的距离。这种只属于一个年代的人的特殊印记迅速引起观众的共鸣。“不论是《恋爱的犀牛》、《关于爱情归宿的最新观念》对物质社会的强烈讽刺,还是《柔软》中对社会现实与敏感话题的追问,孟京辉戏剧始终愿意与时代相接轨。” [1]

作品《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以漫画的形式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抨击,将西方戏剧重新构建,赋予了其本土化的特色和时代化的解读,对于中国社会的问题现象,以先锋戏剧的形式表达了创作者对现实主义关怀的精神内核。作品《暗恋桃花源》《我爱XXX》中用丰富又极具个人风格的台词塑造了性格纠结的男女主人公形象,反映出物质和爱情的对立以及对社会上因为拜金而抛弃爱情的现象的抨击。这些对中国社会密切关心的人文关怀和隐藏在先锋戏剧形式中对于中国时代变迁的观察和思考使得孟京辉的戏剧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和特殊的社会价值。

在科技和物质极速发展的当今社会,金钱至上、美貌至上的观念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人,很多60、70后开始担忧,90后开始迷惘、慌张,孟京辉这种碎片化的语言和感情爆发式的演出很能让观众看得“过瘾”,这种对情感的宣泄,通过戏剧蓬勃肆意的生命力展现了出来,孟京辉他用一个中国人的视角,用戏剧的表现手法,通过有形的肢体语言,将观众内心积压的、变形的感情表现出无形的灵魂的、时代的魅力。60年代至今,中国社会的变迁时刻影响着孟京辉的戏剧创作,与此同时,孟京辉也在用自己极度风格化的表现形式展现中国曾经经历的、正在经历的以及未来即将经历的一切。他在国外的生活经历让他可以客观冷静地看待中国社会,而他的戏剧热爱和感性思维,又让他可以用直击心灵的风格化戏剧表现手法和观众产生了最大的共鸣。

2 中国大环境下年轻人的恋爱观

爱情是孟京辉戏剧永恒不变的主题。《恋爱的犀牛》《爱情的最终归宿》《思凡》这些孟京辉最受欢迎的戏剧作品中表达出的独特的恋爱观也在时刻影响着当下中国青年的爱情观。孟京辉的戏剧中提出了很多新的爱情观,这种爱情观和传统的爱情观有所区别,和当下的社会有些出入,但却是美好的,是当下年轻人狂热追求着的——一种相对传统爱情更提倡绝对自由的,一种相比当下爱情更提倡绝对纯粹的爱情观。

“是说‘爱!那感觉是从哪来的?从心脏、肝脾、血管,哪一处内脏里来的?也许那一天月亮靠近了地球,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季风送来海洋的湿气使你皮肤润滑,蒙古形成的低气压让你心跳加快。或者只是你来自你心里的渴望,月经周期带来的骚动,他房间里刚换的灯泡,他刚吃过的橙子留在手指上的清香,他忘了刮的胡子刺痛了你的脸……这一切作用下神经末梢麻酥酥的感觉,就是所说的爱情……”——《恋爱的犀牛》

在《恋爱的犀牛》中,孟京辉提出了爱情本位论——人人都有获得爱情的权利。一个和当下社会格格不入的犀牛饲养员,甚至是一头犀牛图拉,他们都有获得爱情的权利,然而爱而不得,却是主人公们感情爆发的根本原因。这种新的观念,新的爱情理论,既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了年轻人的爱情心理,又给很多年轻人提出了新的爱情思考。是什么让我们这么爱?是什么让我们爱这个?是什么让我们爱成了这样?在孟京辉的话剧中,对于这样的问题他有着个人的思考和想向观众诉说的东西。无论是马路对明明的爱,还是明明对陈飞的爱,都是一种纯粹的、不求回报的、不贪图物质的、近乎疯狂的爱,这种爱到可怕的爱情又是多少年轻人“可遇而不可求”的。这种爱情观的表演展现了当下年轻人在不求物质、不求回报下追求爱情的困难与坚守。很好地诉说了大部分年轻人的心声,他们所坚持的爱情观,被金钱社会冲击着、阻挠着,然而正是孟京辉作品中这种疯狂的爱情,让他们在坚守和迷茫中找到了些许共鸣和鼓舞,从而从中获得感动。

3 中国化的诗意追求

中国从古至今的“诗文化”是中国文化瑰宝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从唐宋起,中国的诗歌所追求的意境美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一直不舍得丢弃的。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与其他体裁相比,诗的影响甚为悠远[2]。黑格尔这样评价戏剧:“戏剧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要形成最完美的整体,所以应该看作诗乃至一般艺术的最高层。”[3]孟京辉的戏剧始终秉承“戏剧如诗”的创作理念,用独特的手法创造出现代人久违的诗性。他这种诗意的表达,也帮助他在中国市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用看似荒诞的主题去严肃地审视人生、爱情和理想。纵观孟京辉的作品,它们大都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是象征化的生活片段,用感性押韵的台词中强烈的抒情性打动着观众,浓郁的抒情性和情感的宣泄,是人们热爱孟京辉作品的主要原因,也有很多观众将孟京辉作品中诗意的台词铭记于心。北京人艺著名艺术家焦菊隐曾经说过:“以深厚的生活基础创作出舞台上的诗意,孟京辉的作品中闪烁着他对诗意——诗的意境导演艺术的美学追求。”[4]

首先,在孟京辉的作品中,诗意的台词是他诗意的美学追求的一个显著特征。在《恋爱的犀牛》中,马路诉说自己热爱明明的情感的台词,每一段都是一个美极了的情诗,如“你是我温暖的手套,冰冷的啤酒,带着阳光味道的衬衫,日复一日的梦想”。这样诗意的文字在《我爱XXX》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全剧都以“我爱……”为句式,前后对仗押韵。其次,音乐也为他的作品营造了诗意的空间,孟京辉借助音乐手段来诉说情感,渲染气氛,音乐可以填补一切语言的空白。《思凡》《阳台》等作品中,音乐的穿插使得感情的宣泄到达一个爆发点,很好地拉近了和观众心灵的距离。音乐与文字的交织更能让观众陷入感性的狂澜而沉迷其中,并且将剧中人物的内心和命运推向一个戏剧高潮。再次,诗意的叙事是孟京辉作品诗意美学特征的一个重要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大多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碎片化、象征化的故事情节,符号化、抽象化的人物形象。剧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不丰满,他们的爱情故事也没有具体的细枝末节,而是表现在舞台之上的一种高度的、凝练化的戏剧情节,是来源于生活并且远高于生活的叙事。他的作品注重主体之外对客观事物的情绪化,通过“意”表达主体的意志和情怀,而不是对主体的模仿和再现,从生活中的真实提炼出质的神似。这也正是与诗歌所追求的意境本质是一样的。《恋爱的犀牛》不是单纯地讲述一个爱情故事,而是对爱情观、理想和人生的探讨。而《爱情的最终归宿》更是如此,是在支离破碎的故事情节中探讨主人公的迷失和追寻的抽象诗歌。另外,孟京辉作品中灵动的场景转换也是他作品中一个显著的特征。孟京辉的戏剧不拘泥于一个固定的舞台场景,在《恋爱的犀牛》中,舞台的场景随着马路的想法转换,这种空间的突破和诗歌灵动、飘逸的特点不谋而合。马路想象着自己拿到了奖金以后就和明明在一起,场景中展现的就是马路站在领奖台上领取奖金,剧中也用到了“朋友们的梦”这种虚幻和真实的跳接,这正相当于诗歌的虚实结合,与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所描绘的虚实结合、人生如戏的情感倾向相同。孟京辉从不拘泥于时空的自然姿态,他注重的是人物精神世界的外化。还有,象征化的表演。孟京辉在创作时始终强调,演员要做的不是表演成形象,而是创造形象。他要的是演员和这个人物融合,演员用自己的方式赋予这个人物生命,用自己的生命经历去创造出这个形象。现实主义的戏剧将演员固定在舞台上,想让演员尽可能活灵活现地展现一个剧中的人物形象,而先锋戏剧却不是这样,其中给了演员更多自由发挥和创作的余地。例如,《两只狗的生活意见》中演员自由地穿梭在舞台和观众之间,将观众和演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戏剧的优势。最后是舞台布置的抽象化特征。《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采用的是将舞台布置成一个封闭的牢狱,一个凸起的台阶;《恋爱的犀牛》中则是一个简单的铁栅栏;《三個橘子的爱情》简单地将舞台分为几个框架结构,再配上若隐若现的纱幕,暗淡的墙壁,以及许多奇形怪状的椅子,这种生活中边缘化的物品,没有现实世界的琐碎和复杂,更像是一个奇幻的梦境,和诗歌中的意境高度重合。诗歌追求的是写意而非写实,很多诗人笔下的景色都是充满意境简单梦幻的。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种干净、简单的景色,没有过多的景物描写,却一下就将意境表达出来了。孟京辉的舞台布置往往也是这样,用简单的东西抽象地表达场景。

4 结语

孟京辉在话剧创作过程中有过迷茫挫折,但更多的是强韧的探索精神,给中国的话剧市场带来了一个繁荣的景象。孟京辉对于先锋精神的中国化探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作品影响着中国的观众同样也在国外得到了好评。将先锋戏剧赋予东方魅力,深化其中中国文化的层次,孟京辉做到了一次很好的尝试。

参考文献:

[1] 胡映雪.先锋精神的东方探寻——孟京辉戏剧论[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5:34.

[2] 田华.论孟京辉戏剧的诗性追求[M].四川出版社,2004:46.

[3] 黑格尔.美学(第3卷·下册)[M].商务印书馆,1982:240.

[4] 焦菊隐.焦菊隐戏剧散论[M].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18.

作者简介:鹿璐(1996—),女,江苏徐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影视艺术。

猜你喜欢

孟京辉中国化特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陌生与间离——以孟京辉版话剧《茶馆》为例分析布莱希特的艺术理念
中医的特色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