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实施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高层次人才支撑与强化策略

2020-12-23王琼唐然周平郭华春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45期
关键词:高层次人才产教融合马铃薯

王琼 唐然 周平 郭华春

[摘 要]马铃薯是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2015年以来国家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人才支撑成为实施战略的关键因素。但分析我国马铃薯人才现状发现不但数量不足而且结构、分布不合理,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缺乏。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来扩大规模、产教融合、学科交叉、调整结构、面向基层等应对措施。

[关键词]马铃薯;主粮化;高层次人才;产教融合

[基金项目]2019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资助项目“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西南南部栽培岗位”(CARS-10-P21)

[作者简介]王 琼(1963—),女,云南昆明人,硕士,云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高级实验师,主要从事马铃薯科研与教学研究;郭华春(1963—),男,云南永胜人,博士,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马铃薯科研与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F326.11;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5-0-03 [收稿日期] 2020-05-19

一、引言

马铃薯在明朝万历年间引入中国后得到迅速发展,成了中国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的第4大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近9000万亩,约占全球种植面积的30%,总产近1亿吨,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脱贫攻坚中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12月国家提出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是丰富民众膳食结构的重要选择,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马铃薯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全国70%以上面积的马铃薯在贫困地区种植,成为该类地区解决粮食安全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支柱。但马铃薯主粮产品市场需求不足、脱毒种薯应用比例低、产量水平难以持续增加等问题制约着主粮化进程。马铃薯专业人才队伍作为解决上述瓶颈问题的关键力量,马铃薯专业人才对实施这一战略具有关键性作用,因此该文对我国马铃薯人才的现有规模和结构进行了调查了解,提出了加强人才建设的措施建议。

二、研究方法

通过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平台、问卷调查、电话咨询等方式进行马铃薯人才培养、人才现状和需求的了解。通过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统计分析中国马铃薯博士论文、硕士论文的情况。通过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平台了解岗位科学家和试验站长及团队的学历、职称和年龄的构成。通过问卷调查和电话咨询,了解人才培养和需求情况。

三、马铃薯高层次人才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马铃薯高层次人才总量不足

中国马铃薯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不足,据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调查统计,从事马铃薯研发人员为920人,技术推广人员1640人,而中国马铃薯有近9000万亩,每10万亩马铃薯有1名研发人员,每5万亩才有1名技术推广,总量严重不足,高层次人才更少。9000万亩马铃薯占18亿亩耕地的5%,马铃薯按5折1计入国家粮食统计也占全国粮食产量的3%,但马铃薯硕士、博士培养人数占农业硕士、博士比例不到1.5%。

查询整理的我国1985—2018年马铃薯硕士、博士培养情况,从中看出,我国1985年培养第一个马铃薯博士,在2000年以前培养硕士博士总数都是个位数,2005年每年达到50名、2010年左右上升到100名,2015年以来达到150~200名。看似增长很快,但远远跟不上产业发展需求,而且很多取得学位后就没有从事马铃薯研究,例如2000年以前一共毕业208个硕士博士,到目前仍然坚持马铃薯研究的只有11人,仅占培养数的5.3%。而且,查到的2224篇马铃薯学位论文中,农业1545篇,占69.47%,工业284篇,占12.77%,生物科学165篇占7.42%,经济102篇,占4.59%,环境36篇,占1.62%;医药卫生35,占1.57%,其他占2.56%近70%在农业领域,人才培养不能有效支撑全产业链。

(二)马铃薯高层次人才结构和分布不尽合理

国家于2007年试点,2008年正式启动,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依托具有创新优势的现有的中央和地方科研力量与科技资源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以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建设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服务国家目标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马铃薯于2008年成立10余年来,为促进国家马铃薯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是最重要的一支马铃薯科技力量。目前体系有32名岗位专家、36个试验站长及团队成员共337人。表1是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的人才结构,从中看出职称结构较为合理,不论是专家团队和是站长团队正高、副高和中职及以下都是各占三分之一,年龄结构专家团队和站长团队45岁以下的占比都接近60%,显示是一支年富力强的专家队伍,学历结构方面,专家团队博士比例达58.2%,硕士以上比例高达89.2%,而站长团队博士比例仅13.4%,本科及以下学历的占40%,说明高学历人才集中在大学和省级科研院所,这不利于体系直接为产业服務的要求,要大力提高基层马铃薯科技人员的学历水平。

四、强化人才建设的措施建议

(一)建立专项,扩大规模

从马铃薯高层次人才现状看出,马铃薯人才规模偏小,不能满足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需求,而目前从全国人才培养目录看,全国只有一所职业院校有马铃薯专科专业,无论是本科、还是硕士博士都是在农学和作物学内招生培养,不可能有较大规模增长,也使一些原本欲成立马铃薯学院的最终改为成立马铃薯研究院。

所以,在稳定现有人才规模的同时,应整合资源,加大宣传,扩大马铃薯专业技术人才的社会影响力,吸引更多学生从事马铃薯研究;同时,可在既有马铃薯硕士、博士培养条件又是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依托单位的院校设立培养专项,特别是农业专业硕士马铃薯专项,是扩大规模的较好途径;此外,还可以针对马铃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各环节,设立专项研究项目和专项奖学金,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科研素养,提高马铃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学科交叉,调整结构,适应发展

马铃薯现有高层次人才70%集中在育种、栽培,难以支撑马铃薯主粮化的全产业链,同时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智慧农业的发展,传统的知识无法满足产业发展,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土地的集中,规模化生产的出现,还需要既懂种植又懂管理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要注重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更新培养体系,从目前聚焦的产中环节向产前、产后环节延伸,构建完善的马铃薯人才体系。一是要在产前环节培养过程中加强育种材料和育种方法创新知识体系构建,促进“经验育种”向“精准育种”转变,提高马铃薯良种选育效率,注重选育适合中国主食产品的专用薯种;二是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人工智能和农机装备知识体系,以开发自主作业机械智能化装备以及智能控制、物联网与农机的一体化融合装置为目的,提高产前播种,产中管理,产后收获、运输存储、产品加工的智能化水平。三是要结合大数据农业个性化云服务技术、农业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农业物联网组网技术和农业遥感遥测技术,整体提升产前土地土壤规划,产中作物生产检测、病虫害防治、产后加工及产业化决策等诸多环节的信息化水平,让马铃薯专业技术人才更好地服务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

(三)产教结合,学以致用

目前培养的马铃薯高层次人才,主要集中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基层单位和企业相对较少,供求失衡,不少学生毕业就转行。因此,一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与企业和基层农科站所合作,在企业和基层农科站所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促进农业应用型人才能力提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对于专业型硕士更为重要,同时建立健全实践教学基地的评价体系,避免设而不建,保障基地良好运行,促使基地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三是鼓励教职工及科研人员到基层单位及企业开展研学研修,在提高教师及科研队伍实践能力的同时,形成“产业界+学术界”的师资团队,为学生提供多边合作的培养环境,产学结合,学以致用。四是安排学生在校期间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参加实践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再由高校和企业共同协商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让企业和基层在培养过程中选拔和招聘优秀人才。五是加强示范推广,围绕制约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依托科研院所,开展良种选育、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收获储运、加工包装等全产业链技术推广示范,稳步推进马铃薯主粮化进程,让专业人才的科研成果落地生根。

(四)稳定支持,持续发展

从现状分析发现马铃薯高层次人才培养不多但流失转行不少,主要是马铃薯作为一个非主要农作物长期没有稳定经费支持,没有在宏观层面统筹薯类专业人才资源,不少人不得不另寻门路;此外,部分人才培养单位过分注重对学生的“专业教育”而忽略“情怀教育”,也是导致许多马铃薯专业人才继续投身本行的热情度不高的关键所在。国家马铃薯产业体系自2008年启动成立以来,整合集聚了全国一批力量,加上有10余个省成立了马铃薯(或薯类)创新团队,上下联动,对马铃薯产业近年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还需在整合专家资源方面下功夫,建立一支覆盖马铃薯产前、产中、产后的科研队伍,多渠道增加科技和经费投入,形成合力,以马铃薯主粮化为契机,将其列入国家或地方的重点研发计划,加强制约马铃薯产业发展关键瓶颈问题的攻关科研。此外,还可以选择具有一定基础的生产、加工和消费企业,建立示范基地,开展科技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在马铃薯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加大对“情怀教育”的投入及支持力度,以“专业思政”“课程思政”等手段,培养学生投身马铃薯研究,从事马铃薯事业的热情。加强典型案例、先进科研人物的宣传的表彰力度,让“情怀教育”在马铃薯专业人才培养及人才团队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建议持续加强经费及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及人才激励机制;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整合人才资源,以“情怀教育”为抓手,提升专业人才的服务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热情,造就一支长期稳定的马铃薯科技人才队伍。

五、结语

自2015年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以来,预计到2020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加强专业人才建设是支撑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重要保证。据调查统计,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接近9000万亩,但高层次专业人才只有2560人,数量明显不足;此外,高层次人才大多集中在大学和省级科研院所,企业和基层农科站所的高层次人才数量明显不够,难以满足产业需求。因此,首先要通过设立专项,扩充马铃薯人才队伍,提高马铃薯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在支撑马铃薯主粮化战略中的规模效益;其次要注重学科交叉,以马铃薯全产业各环节技术需求为导向,避免短板效应,调整和扩充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造就一直素质高的复合型专门人才队伍,更好地服务马铃薯全产业健康发展;同时,要注重产教结合,通过在基层及企业开展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修研训计划、顶岗实习等手段,加强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满足基层及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最后,要稳定在政策和經费上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及人才激励机制,采用“德育为先、智育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顺利实施奠定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文娟,秦军红,谷建苗,等.从世界马铃薯产业发展谈中国马铃薯的主粮化[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5,21(7):5-9.

[2]陈萌山,王小虎.中国马铃薯主食产业化发展与展望[J].农业经济问题,2015,36(12):4-11.

[3]屈冬玉,陈伊里.马铃薯产业与脱贫攻坚[M].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18.

[4]卢肖平.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意义、瓶颈与政策建议[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7.

[5]涂立超,雷建华,伍新玲,等.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湖北农业科学,2008,47(11):1372-1374.

[6]韓亚琦,李向应.全国首个马铃薯生产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改革[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6021,16025.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Z].2009-03-19.

Brief Analysis of the High-level Talent Support and Reinforcement Strategy for Implementing

the National Potato Staple Food Strategy

WANG Qionga, TANG Ranb; ZHOU Pingb, GUO Hua-chunb

(a. Faculty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b. College of Agronomy and Biotechnology,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201, China)

Abstract: Potato is the fourth largest grain crop in China. Since 2015 when the nation started to implement the Potato Staple Food Strategy, talent support has become a key factor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However, 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otato talents in China has revealed that not only are those talents limited in number, but they are also unreasonably structured and distributed. In particular, high-level talents are in great shortage. In view of these problems, corresponding measures have been put forward, including scale expansion,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cross-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structural adjustment and grass-roots level consolidation.

Key words: potato; staple food; high-level talents;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猜你喜欢

高层次人才产教融合马铃薯
马铃薯有功劳
定边马铃薯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胖胖的马铃薯
秋马铃薯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