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核心素养下的体验式教学策略

2020-12-18陆锋

北方音乐 2020年20期
关键词:音乐核心素养

【摘要】核心素养下高中音乐鉴赏课堂更注重学生的体验与参与,在参与体验中培育能力、提高素养。本文以高中音乐鉴赏课为例,从营造意境、注重聆听、先学后教和分享展示四个层面对采取体验式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能力和核心素养生成进行研究,旨在提高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生成。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音乐核心素养;体验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20-0154-03

【本文著录格式】陆锋.例谈核心素养下的体验式教学策略——以高中音乐鉴赏为例[J].北方音乐,2020,10(20):154-156.

引言

以“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给传统的“教”与“学”带来新的转变,更加强调学生的参与、体验,注重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得新知,最后凝结为素养。“体验式教学是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通过创造真实的情境,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深刻理解与情感的感悟的教学方法。”[1]“体验式教学主张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我体验的过程中获得经验、感悟,加以交流、分享。”[2]在课堂“体验”里,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素养提升,所以,新课改下体验式教学是提升音乐鉴赏教学质量,实施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手段。

一、创设情境,营造意境

沉浸理论认为,“当人在投入到有趣的情景中时,会在内部动机驱使作用下,集中意愿与注意力,过滤掉所有不相关的知觉,从而进入沉浸的特殊心理状态中。”[3]体验式课堂教学第一要素就是创设特定的情境,营造情境氛围,引发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音乐鉴赏课上的审美对象时常是丰富的、个性鲜明的,每个音乐作品都有其历史文化背景,高中学生的审美感知要走向深入、再现历史、还原现场。

首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上,要将“美”的广度扩充,深度挖掘,使学生的音乐鉴赏是基于整个艺术的背景展开的;其次,教师通过创设营造身临其境的教学方式,把音乐作品中的“美”散发出来,让学生的感知与体验其中的美,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

如,笔者在教授“高山流水志家国”这一课中的古琴曲《流水》时,安排了三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是知古琴文化;第二个环节是识古琴形制;第三个环节是赏古琴名曲。为此,笔者将古琴直接搬到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古琴的形制,从视觉上获得直接的体验,全班分成四个小组,然后沿着古琴围坐成弧形,在老师的引导和讲解下进一步了解古琴的形制。通过感性的积累配以教师的讲解,为古琴曲的鉴赏奠定基础。这时候,教师幻灯片PPT打出一幅北宋赵佶的《听琴图》,虽然没有松竹溪流,也没有沐浴宽衣。但课堂上我们有听琴者、有木几香炉、有琴声。焚一炷香,轻烟缥缈,伴随着古琴曲《流水》清幽淡远的旋律飘荡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学生仿佛时空穿越来到了千年以前文人雅士操琴会友的场面。意境的创设会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涟漪,引发联想,形成对本课古琴曲的审美渴望。教师是基于弘扬体验民族音乐文化的站位,展开的体验式教学,不仅直观地了解了古琴的相关知识,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

音乐鉴赏是从听觉走向内心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学生不可能离开音乐作品本体进行鉴赏。因此,在课堂实践中,教师结合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营造一个可以感知的艺术氛围,让学生有可以调动自己人生经验的“依托”。情境的浸染是体验式教学策略在高中音乐鉴赏课堂中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音乐核心素养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二、“核心素养”下,“聆听”仍为先

“聆听是学习音乐和参与艺术实践最重要的途径。”[4]音乐教学中所有的体验都是以“听”为先的,因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高中音樂鉴赏课的聆听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直觉思维和感性体验,解决的是“好不好听”的问题;第二个层次,是内在审美与情感体验,解决的是“听到了什么”的问题;第三个层次,是鉴赏升华与理性体验的结合,它解决的是“怎么听”的问题。如果我们细心观察会发现,这三个层次恰恰对应的是核心素养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由此可见,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核心素养培育是以聆听为本体而实现的。

如,笔者在教授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时,首先让学生聆听作品中的两个俄罗斯民间音乐主题:婚礼歌曲《从山上,从高高的上山》和舞蹈音乐《卡马琳斯卡亚》。学生初次体验音乐主题时,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分析两首民歌的音乐表现要素(如速度、节奏、旋律线等)感受其音乐的情绪,所表达的情感。通过聆听和分析要素,学生发现两首民歌风格迥然,《从山上,从高高的山上》速度缓慢,抒情,若有所思,有种淡淡忧郁情绪;《卡马琳斯卡亚》则速度轻快,活泼跳跃,情绪开朗活泼,这是学生初步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是最直观的聆听产物和情绪体验。

在稍后的整体聆听音乐作品时,解决你听到了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利用自身的生活阅历、知识储备和音乐素养通过联觉与想象,表达所听所想。老师可以提问:主题出现的时候是描述的俄罗斯民间的什么场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老师要强调问题答案的开放性,只要符合作品中音乐要素表达特点,符合作品音乐情绪的都是正确的。有的同学说,《从山上,从高高的山上》是对亲人的思念,对恋人的不舍等;《卡马琳斯卡亚》是描绘了俄罗斯民间农民丰收后欢愉的舞蹈场景,或俄罗斯民间婚礼时的舞蹈场景等。通过对音乐要素的分析,学生解决了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最后,再一次整体聆听。老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两个主题出现的次数,每一次出现的时候衔接部是怎么过渡的?每一个衔接部有没有变化?带着这些问题去聆听、去思考,解决音乐作品的体裁、创作技法等问题。学生通过有目的的听,了解了什么叫变奏曲,变奏曲的创作技法是怎样的等。通过主题的聆听和分析,了解两个不同风格的主题音乐分表代表了俄罗斯民族的两种矛盾的民族性格。在聆听的背后,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音乐特征、民歌与创作音乐的关系等背后的文化知识。通过不同目的的聆听,学生把音乐作品内化为自己独有的可以自我表达和分享的文化知识和音乐素养,在作品聆听中完成感性经验——情感经验——理性经验的三级跃升。

此外,新课标中强调学生对音乐作品整体性的审美感和亲身体验。教师对鉴赏内容的选取要精细精致,无论作品是长是短,都要认真地听,带着问题反复地听。

三、先学后教,不教之教

本轮新课改强调能力培养,把能力内化为学生素养。学生学习的方式也是基于问题的活动方式。我们所说的“先学后教,不教之教”本意是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课堂成为完全的体验式的课堂。这种做法一方面解放了老师,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能力,培育了素养。

如,笔者从2019学年开始,在所执教的班级都采取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的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四步:

第一,班级学习小组的组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第一要务就是组建学习小组。笔者在学期初的第一堂音乐课上就在每个班分好学习小组,自行“组团”,教师需要确定分组的人数和组数即可,一般分7~8小组,每组6-7人。

第二,探究课题的分配和选择。在课题的选择上,可以采取“民主协商”制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商谈选择。另外,学习、所选课题必须是来自高中音乐鉴赏课本,以课本为主,课外材料为辅。

第三,分工合作,以问题驱动为探究策略。老师根据课题重难点设置相关问题,每组成员根据老师设置的相关课题的问题进行课前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课题研究。在此过程中,小组长负责分配好每个组员的任务,通过相互的协作配合解决一些课题中的重点、难点。

第四,交流展示。每节课由一个小组在课上展示交流研究成果,组员分工协作。

笔者以所在单位执教的高一(3)的某小组为例:他们选择了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欧洲民间音乐”一课,笔者课前给出自主学习的任务,鼓励学生课前合作、探究,搜集身边一切与课题相关的材料资源。以问题驱动作为策略,根据课题重难点设置了以下问题:①你知道并听过的欧洲民间音乐有哪些?②你知道的欧洲民间演唱方法有哪些?③你知道的欧洲民间乐器有哪些?④欧洲民间音乐传达了哪些情感?⑤欧洲民间音乐与欧洲艺术音乐的关系。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等多种手段搜寻、讨论着“他们知道和不知道的知识”,解决老师布置的课前任务。课上学生置身于“欧洲民间音乐”的学习情境中,自然地进入对本课的课前的核心问题的回答中。课上全体组员合作展示,借助多媒体课件对研究问题一一解答。其中,该展示小组能够回答准确的问题,在展示中可以给全班更加明确的学习导向,不能明确问题答案或讲不清的问题,全班同学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带着问题进行探究、讨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与此同时,老师要设置好本课核心问题的子问题,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以问题驱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诱导,经过层层梳理,各种问题也都会迎刃而解。这样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欧洲民间音乐的兴趣,而且激发了学生进一步了解欧洲民间音乐文化的兴趣。由于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课堂上学生对欧洲民间音乐的相关文化也是侃侃而谈,表达了他们各自独特的观点和见解。这样的课堂不仅一定程度上“解放”了老师,也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发展。学生在课堂不仅获得了美的体验,还拓宽了视野,认识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学生的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等素养得到了很好的培育,真正做到了能力内化为学生素养。

教师虽说是“不教”,但是在体验式教学中发挥的关键性的引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师需要时时刻刻观察课堂的演变,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鼓励学生根据感性的直觉体验进行联想与创新,协助他们走向音乐鉴赏的高层次感悟,协助学生完成审美的体验与情感的升华。

四、分享展示,以美育人

我们都知道“亲历的知”经由实践产生,没有实践体验,就难以获得美的感知、音乐的理解和对作品的自信表达。学生通过音乐实践展示和对音乐自信的表达,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提高艺术表现力和人文素养。“课堂上老师要为学生搭建体验平台,在展示中以美育人。”[5]

教师除了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体验式的学习机会外,还需要为学生做一些平台搭建的工作,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艺术实践成果和自信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教师还可以收集和记录学生过程性学习情况,并把其中的“亮点”圈画出来,在全班展示;也可以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特点,为学生安排适合他们的相应的艺术实践任务,给予他们展示的自信,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会给予一些指导,帮助学生日趋完善,让鉴赏课在体验式教学法的帮助下,变成一个综合实践表演课。

如,笔者在教授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时,学生对国粹京剧的接触较少,了解甚微。如果单靠老师讲解京剧的唱腔、身段、京剧的发展等知识显然是干涩、学生难以下咽和消化的。课堂上为了更加直观地解决本课的重难点,笔者协助学生采用直观的,具有体验式的艺术实践,让学生戴上京剧头饰,穿上戏袍进入角色,学唱梅派的经典唱段,通过手、眼、身、法、步的体验,感受人物内心和情绪。在此过程中,其中解决本课重难点“感受梅派唱腔特点”是一大亮点。笔者发现,在学唱 “看大王……”这一句时,学生很投入,特别是男生,对男旦的反串唱法充满好奇,都努力地学梅派唱腔的圆润和妩媚。这时候我就请几位男生上台学唱并表演这一句,看谁唱得更符合虞姬这个角色的内心,更有梅派唱腔特色。这样的平台不仅给了学生艺术表现的机会,同时加深了学生对本课重难点的理解。再如,为了了解《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的剧情梗概和背景,进一步了解京剧艺术,可以让学生演一演,模仿京剧舞蹈《江山美人》中的表演,让学生在综合实践表演中在获得京剧的相关知识的同时,体验了国粹京剧的艺术魅力,在艺术实践中感受京剧的艺术特色。同时,教师从旁记录学生在鉴赏过程中的精彩瞬间,并采用全班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们分享自己鉴赏京剧的所思所获,这也是一次艺术展示和自我表达的很好机会。这是一个完整的欣赏、体验、探究和评价的过程,它让课堂学习的過程变成动态化,每一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表自己的感言。学生体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最终形成研究成果进行自我表达和展示。当然,这种展示可以是体验艺术实践的展示,也可以是对作品相关文化理解后的自我表达。

五、结语

体验式教学充分尊重了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在体验式学习中,将自己的知识与技能、情感和态度整合在一起,全方位投入到体验中,去建构、去寻找、去拓展、去创造自己的音乐王国,让一切教学组织活动都围绕着“培养学生能力、培育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展开。而教师的“教”便在于搭建体验的平台,在于情境创设,在于现场的协调,最终以音乐核心素养推进学生全面核心素养的生成。

参考文献

[1]沈明.思想政治课体验式教学策略探究[J].思想政治教学,2008(9):40-42

[2]王颖.关于初中口语体验式教学策略的研究[J].疯狂英语(教学版),2017(4):30-31.

[3]陈铁梅.沉浸式学习:美术课程情境化的回应与落实[J].江苏教育,2019(3):26-30.

[4]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音乐教育出版社,2018.

[5]马俊燕.为学生的音乐体验搭台——以人音版普通高中音乐鉴赏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20(6):68-71.

作者简介:陆锋(1983—)男,汉族,江苏江阴,本科,江苏省江阴长泾中学中级职称,研究方向:高中音乐。

猜你喜欢

音乐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理论下少数民族高中生在社团中的音乐成长
奥尔夫教学法的中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培养
基于音乐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教学
发展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探索
小学生歌唱教学五步法
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析
工科院校学生音乐发展的核心素养及其教育策略研究
融合、超越、引领
应用体态律动,培养音乐核心素养
乐享律动,品质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