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少先队活动的本真态与实效性

2020-12-16江苏省无锡市积余实验学校

少先队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小灰本真少先队

江苏省无锡市积余实验学校 练 成

少先队活动是以队集体为单位,面向全体队员进行的一种重要的德育形式。笔者认为,现如今的少先队活动有如下几个“误区”——主题不鲜明,“假”“大”“空”现象比较严重;过于重形式,队活动成了“曲苑杂坛”;部分队员特别活跃,其他队员成为“群演”“观众”。当然也有越来越多的辅导员已经意识到了队活动的“偏离”,开始追求队活动的本真状态和切实的德育效果,笔者也如是。笔者以《寻善、知善、行善》主题队会为例,谈谈少先队活动的本真态与实效性。

一、基于真困惑,确立精准主题

很多辅导员在设计队活动时,把队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作为考虑的主要问题,至于为什么要组织这个队活动,组织队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很少作为考虑的重点。事实上,队活动的主题,需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笔者认为,队活动的主题首先应该满足队员的需求。从队员的真实生活中来,符合队员的真实需求,要遵循“从队员的实际出发,为了队员的健康成长”“从中队的实际出发,为了形成友善的集体”这两个原则。

我们学校是一所百年名校,校名就出自一句古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习近平主席教导儿童要从小学习做人要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人为善;“核心价值观”中要求我们做到“友善”,所以学校曾开展过许多以“善”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今年,学校正在开展“善行一百”的争章活动,希望大家多多行善。到底什么是善呢?队员们是如何理解的呢?我们面向五年级全体队员进行了一个问卷调查,汇总224名队员的问卷后,发现93.30%的队员都认为善就是助人为乐。这让我们看到,队员们对于“善”的理解不是空白的,而是有一定基础的,但是肤浅、片面。这正是队员们存在的“真”问题,才是真实的教育起点。所以,运用调查数据反思问题,通过分析问题聚焦主题,我们最后确定了本次队活动的主题为“寻善,知善,行善”,启发队员们分别从传统文化中、队集体中、家庭中、大自然中去寻找善,在此基础上开展队活动,以交流各自的收获,希望真正拓宽、加深队员们对善的理解。

二、运用真故事,重视队员体验

德育追求“使学生受到教育并避免学生感觉有人在教育他”。对于少先队员而言,枯燥的道理,一味地灌输,会让他们本能排斥。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最喜欢的是“故事”,尤其是贴近他们生活的真实的故事。在这次队活动中,我们充分发掘和运用队员自己的故事,通过表演、讲述等方式来演绎,实现了情境与真实生活的联结。队员们在故事中通过共感、反思、移情等实现了全面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他们自觉、自省、自悟、自得,实现了德育润物无声的理念。

例如第二小队的情景短剧,就是根据本中队一个队员参评追梦好少年落选的故事改编并演绎的。在一位队员落选后,周围的队员有各种各样的反应。有的队员比较冷漠,事不关己;有的队员会大肆嘲笑、讽刺;有的队员落井下石;有的队员同情安慰;有的会帮助落选队员跟嘲笑她的人争吵……“改编”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将平时的种种状况归结起来,在同一个情境中呈现。队员们通过反思、探究,将自身的经历和演绎的故事联系起来,寻找到内在的联系,进而产生了新的理解,形成了新的道德理念。

而第四小队则讲述了本中队队员救助流浪小猫的真实故事——《我和“小灰”的故事》,重现了和“小灰”初相识的场面,陪伴救助的过程,以及最后“小灰”成为了他们家庭新成员的整个过程。由于是真实的故事,所以很容易触及队员们的真实内心,激发队员的情感共鸣,而且有些当事者现在变成了旁观者,换了角度,也就产生了新的感受,蕴含在故事中的道理,也就自然而然渗透到了队员们的价值体系中去了。

三、追求真收获,实现有效德育

理想的队活动还应该让队员通过参与事后评价,学会总结和评价集体活动以及在集体活动中个人所起的作用,所获得的感受,从而让队员们进行主观反思。真正参与了总结评价,队活动的教育效果才有可能延伸到队活动之后,才能将新的认知,新的理念真正运用到生活中去,迁移到类似的情境中去,实现我们队活动“理念性、导向性、教育性”的目标。

本次队活动后,队员们有以下反馈:

“我原本一直以为善就是助人为乐,所以当学校举行争章活动的时候,我还想,哪来那么多善事做呢?又没有同学天天需要帮助。队活动后我知道了,原来孝顺长辈也是善行,爱护花草也是善行,突然我就觉得,我知道该怎么做一个善良的人了。”

“当我看到情景剧里的小B在嘲笑落选同学的时候,我差点哭出来,因为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后来小D说‘谁让你平时那么凶’的时候,我大概明白了,我落选也是因为类似的原因,我觉得,在我平时管理同学的时候,也没有考虑到用合适的语句,没有‘善解人意’。”

“平时我们一直说尊重是相互的,今天我明白了,善也是相互的。老师说的那句‘善人者,人亦善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我原来认为善就是善良,就是助人为乐,今天才知道,原来善的内涵这么丰富。我曾经对学校后面巷子里的流浪狗非常讨厌,今天听了《小灰的故事》,我觉得我对小动物有偏见,觉得自己还不够‘善良’,或者说是有选择地‘善良’,我想以后我会用更多的善心来对待大自然,对待小动物。”

队员们的反馈让我们看到,这次队活动的开展,切实地使他们对“善”的认知从肤浅走向了深刻,从片面走向了全面。队员们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独特的方式来重新理解“善”,进而认同、接纳、内化,把“善”融入到他们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变成了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念、道德品质,从而将“善”真正落实到行动,更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善行一百”争章活动中去。

召开少先队主题队活动,目的是让队员们有所收获、有所提升、有所改变,所以主题队活动应该摒弃华而不实的形式,返璞归真,回到队员身边,回到真实的本真状态。在活动中,深入挖掘队员自身的故事,引发队员真实的情感体验,才能让队员心有所悟、情有所动、行有所变,真正体现我们少先队活动的德育实效。

猜你喜欢

小灰本真少先队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社区少先队的“一二三”
让光荣感与少先队同行
本真
我的宠物小灰
加入少先队
坚守本真做教育 履职尽责显担当
让语文教学回归课堂本真
小仓鼠的“战争”
聪明可爱的小绿和小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