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提高数学理论知识到实际应用中的迁移能力

2020-12-15巩雪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24期
关键词:数学学习实际应用

巩雪

摘  要:在人生中的每一段學习,其实,最终的目的都落在了知识应用之上。在学习之中,我们是否能够将已经学到了的知识迁移到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是衡量我们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的主要标志。本文主要是从知识迁移理论以及它的作用出发,具体的阐述了如何将数学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在生活和环境之中。

关键词:数学学习;实际应用;理论迁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4-0027-02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不少同学会遇到一种状况,就是刚刚老师在结束了课程之后,在碰到相类似的题型,只是知道这道题刚刚讲过,但是仍然不知道这道题怎么下手,怎么去解决。但是一般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只是会认为学生在审题时不够细致或者是本身在解题过程之中犯了一些粗心的问题,其实问题的本质在于知识迁移能力的不足,也就是说,学生只是了解到了这个概念,他只是明白了这个含义,但是他并没有能力去将这些的概念,知识运用和转化到自身的能力之中。那么,我们将如何在数学的学习之中进行一个合理的知识迁移呢?本文接下来就做一些简单的探讨。

1.知识迁移理论的概述及作用

在教育学的支持迁移理论,一般被认为是在一种知识学习完之后,对另一种知识的利用。所以,知识迁移能力实际上是应用,将我们已知的已掌握的知识,去对未知问题进行解决这是迁移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虽然看似是两种不同的能力,但这两种能力之间是相互辅助,不可分割的关系。这是迁移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问题解决能力的成败与否。如果我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运用到的知识迁移能力增强了。那么,遇到不同的类型信息或者是相同类型的复杂变化习题的时候,解题能力会大大增强。因为知识迁移能力的增强也带来了问题解决能力的增强。

学科之间都是互相联系的,数学作为理科,其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对学生学习化学和物理也有很大帮助,从本质上来讲,数理化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数学是帮助学生学习物理和化学的基础。但是数学的作用不仅是在于此,数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各种公式繁多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对于学生学习语文和英语的语法问题上也有很大的帮助,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分析句子的结构。因此数学的知识迁移是十分重要的,这属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如何在数学学习中运用知识迁移理论

(1)善于捕捉教材中各类知识的相似之处

很多同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都会发现。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是作为中考数学必考题型。这样的一种题型也是中考数学的一个难点之处。但其实只要仔细的观察,便会发现这两个内容之间有极大的相似之处。

这种我们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中。其实所运用到的知识核心也就是一句话,两个三角形完全相等。那基于这样的一句话来进行拓展如何来证明两个三角形完全相等呢。通过教师不断地带领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学习。不难发现,要证明两个三角形完全相等,只要满足三条边完全相等,或者是两个脚夹着一条边相等,或者是两个角和任意一条边相等,以及两条边夹着一个角相等,只要满足以上罗列的任意一个条件,就可以证明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这样的方法就是通过一句理论来引申出四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知识迁移。那么,通过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理论和相关的知识迁移之后,再考虑到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对于它的理论定义是两个三角形相似,也就是它的角是相等的每一条边是成比例的。应用到知识理论的迁移能力。不难发现,要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利用发散性思维,结合所学到的定理定义就能够自行推导了。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其实不难发现,数学之间是有很强烈的通用性和逻辑性。一个命题往往与另一张命题是互逆或者是可推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有可能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使用发散性思维进行学习,将学习的理论内容应用到现实生活和习题当中去,只有学生对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对问题积极思考,找到解决方案,那么知识迁移能力也会得到加强。

(2)自主探究学习,提高自身学习迁移能力

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需要亲师信道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同时也需要学生自己积极的做自主探究,进一步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自己对只是的拓展和实际的应用能力。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地调动自身的积极性,积极的参与到课程当中去在这个时候,教师加以相应的指导和辅助,能够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知识迁移能力发挥到最大程度。在新式的教学模式下,在新式的课堂上,需要打破原来的教学方式,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彻底的改革。教师不再会一贯性的讲解。而是改变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起到辅助和引导的作用。真正的把学生作为主体学生来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讨,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对问题以及理论进行拓展和延伸。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帮助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真正的应用到生活实际当中去,将数学的理论知识与生活的实际相结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能够加强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程度。

比如说学生在学习数学条件这一部分的时候,这十分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的时候如果直接从已知条件出发,很可能致使学生迷失解题方向。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由地进行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从反推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运用自己已经学过的知识,对现有的条件进行利用,反推证明之后,学习到新的解题思路或者新的数学知识。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积极地引导学生突破自我,实现对知识的自主运用和迁移,还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就是在新式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不仅仅是使用口头的语言陈述方式来进行授课。可以借助一些新式的教学工具,比如说计算机。多媒体投影仪。行到这些的工具来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切身的体会到一些抽象图形的概念,提高学生对于图形的想象力。比如在高中数学中所学习到的圆锥曲线方程。就是就可以使用到Matlab软件来进行仿真模拟。让学生切身实际的去感受,一个椭圆一个图形是如何形成的。通过制图的过程,能够让学生更加的理解圆锥曲线方程它的概念。在图形的形成过程中。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加上自己思维的拓展。不难从中发掘出圆锥曲线的一些特性。依照学生自行发掘出来的圆锥曲线特性,来解决实际的习题和生活中所碰到的问题,只有真正的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学生才会得到学习的乐趣,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增强。

3.数理结合

新的教学方式下,我们需要的学习的数学不仅仅是一门简单的学科和计算的过程。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将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拿出来,去实实在在的解决生活的问题,运用数学的思维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那么,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做到数理结合。比如在数学当中学习到的度量方向性,可以与物理当中的距离,位移,电流,方向,电压方向等相结合起来。通过数理结合的方式学习物理的矢量和标量的区别。数学当中学习到的正弦函数可以应用到物理当中的正弦波,谐振波,电路分析中的相位偏移,幅值的大小,调制解调的波形分析。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去引导学生,带领学生潜移默化的进行自主思考,并将自主思考所得出的结论运用到实际问题和习题当中去解决。而对于学生而言,这需要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去发散,去思考。只有真正的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概念定理运用到了真正的问题当中去解决实际,这才是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胡章平.浅谈数学学习中知识能力迁移的培养[J].数理化学习,2011(08)

[2]宁博.知识迁移在数学教学应用中的探究[J].数学之友,2014(08)

猜你喜欢

数学学习实际应用
乡镇基层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应用情况分析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数学文化价值观对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在游戏中经历, 在探索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