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肝硬化CT特征及诊断进展

2020-12-15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3期
关键词:门脉能谱门静脉

曹 田

(会宁县甘沟驿中心卫生院 甘肃 会宁 730700)

在多种肝脏慢性病发展之后形成的肝硬化对患者的危害非常大。对于肝硬化患者来说,有着不同的肝功能分级,而预后也有着差异。所以在早期诊断肝硬化,进行早期临床干预,这对患者的预后来说有非常大的影响。我国现阶段有很多种方法可以检查肝脏疾病,像是CT、X线等一些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CT技术在这几年间飞速发展,为我国临床诊断带来很多的帮助,尤其是在肝硬化这方面。用这项技术进行肝硬化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非常大的帮助,值得深入研究。

1 肝硬化CT特征

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相关研究显示,肝硬化如果出现了再生结节是肝癌长期演变过程当中所出现的第一步,也就是说,随着肝硬化病情的发展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较大的威胁,很可能会让肝癌的演变进一步增加。所以对于肝硬化患者来说,准确诊断肝硬化,并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和制定治疗计划是减小肝癌发生率必不可少的过程。

1.1 下腔静脉阻塞导致的肝硬化

(1)可以发现患者的肝出现肿大的情况。主要原因是,患者的血液流到下腔静脉中,所以导致尾叶体积出现明显的增加。

(2)对患者的肝进行平扫,会发现外围部分有较低的密度,左叶中央的位置和尾状叶有较高的密度。

(3)静脉注射进行造影的时候可以看到患者的尾状叶和作业中间的部分出现迅速强化的现象,边缘比较模糊。患者的肝出现斑片状强化或者是密度不均匀。

(4)患者的肝静脉没有显影。

(5)发现腹水。

1.2 吸血性肝硬化

这种肝硬化在使用CT技术的时候会发现肝左叶和尾状叶有明显增大,右叶出现枯萎,肝裂增加宽度。

1.3 肝癌或者是多发性转移瘤

这种症状经常看到患者肝部出现结节状或者是团块状。使用增强扫描可以看到患者肝的各叶不同部位病灶强化特点基本上是一致的。

2 能谱CT

临床上广泛应用在肝脏等多种疾病的影像学检查就是多层螺旋CT技术。这是一种无创新评价器官血流灌注的全新方法,使用多层螺旋CT能够有更强的空间、时间还有密度的分辨力,具有强大的软件支持。近几年我国CT软件和硬件技术的发展,只要使用一次检查就可以将解剖细节还有相关的关注定量信息良好的显示出来。主要优势有:扫描的速度非常快、可重复性能更强。除此之外,还在肝脏实现了评价门静脉和肝动脉血流灌注的情况,这就是无创性评价肝脏功能状态的新的研究方向,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并且这项技术最主要的是造影剂的使用率较低。在进行肝脏扫描的时候,只要一次性屏气就能够完成。能谱CT和普通的CT成像技术作比较,其能够将真实的平扫用虚拟平扫代替,这样就不会对患者形成较大的辐射,并且还有自适应统计等得到改进的技术,可以对造影起到抑制作用,在使用较低剂量的同时还能够保证扫描的质量不被降低[1-2]。这项技术可以发现患者左右肝大小不对称,像是肝叶缩小,还有肝裂增宽等现象。在CT扫描中经常应用的基物质有水-碘和钙-碘,想要利用增强扫描来判断组织强化程度,那么就需要应用水-碘基物质图。

在宝石能谱CT之后处理得到的碘基图主要由碘和水当做基物质,从而得到一个差异性碘浓度空间散在图,其能将容积效应和后台CT的影响降低,并将含碘组织重点显示出来。其对碘剂的捕捉也非常敏感,能够将病变当中的碘含量进行定量分析,还能够将肝内碘剂的分散情况显示出来,这样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碘值含量检测出病变并将其分辨。

在肝受到损伤之后会出现自我修复,而修复之后形成的产物就是肝纤维化。对于肝硬化来说,肝纤维化是其病理基础。在形成肝纤维化的时候一般会从局部开始,和恶性肿瘤以及结节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随着患者肝纤维化的增加,动脉期和平衡期等的碘值都会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不一样级别和不同时期的碘值也有着差别,而肝纤维化严重级别和三期碘含量会呈现负相关的关系。根据研究发现,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和门脉期碘含量有着较高的负相关联系。这种碘含量定量分析无法在常规CT中实现,通过我国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等一些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才让定量分析方法的作用在临床中发挥出来。

现如今,临床上已经有非常多的能谱CT碘值成像的探究成果出现,我国相关专家对一部分患者进行能谱CT的扫描发现,能谱CT扫描的剂量是64层旋转CT的一半,并且噪音等图像质量价值指标并没有显著的变化。能谱CT较多的优点,让其成为我国大众关注的热门技术,这项技术在肝硬化诊断中已经有了初级阶段的应用。

3 CT检查

3.1 CT灌注成像

随着CT技术的快速发展,CT灌注成像技术已经成为了我国影像学的研究热点,尤其是在肝硬化这方面的研究。使用CT灌注成像技术能够将肝脏灌注指标变化直接反映出来,对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有指导作用。这项技术能够将患者组织器官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反映出来,之后经过灌注成像特征分析可以判断患者的病理状态,检查的费用并不是很高,射线剂量也相对较少。

在扫描之前的六到八个小时患者不能进食,扫描时患者需要成仰卧位从头到脚进行全肝平扫。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进行扫描之前应该学会如何正确呼吸,配合医生完成操作。如果是年龄较大的患者没有较好的屏气能力可以使用腹带,这样能够防止患者在扫描和收集数据时出现呼吸过深的情况,对图像的质量产生影响。

有学者发现,肝硬化的严重程度与门脉灌注量和肝总灌注量有着负相关的关系,而和肝动脉灌注指数与肝动脉灌注量等指标是正相关的关系,所以对这项疾病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乙肝肝硬化:在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之前会经历肝纤维化。根据相关研究发现,如果患者的肝动脉关注量先降低后增加,门静脉灌注量和总肝灌注参数就会降低,而肝动脉关注指数则会升高。这就不难发现,门静脉灌注量和CT灌注成像有着密切的关系,患者的肝纤维化越严重,门静脉灌注量就会越少[3]。

(2)门脉高压:这是一种常见的肝硬化并发症,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破裂出血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对患者进行CT扫描,可以预测患有的肝硬化患者是否出现腹水、消化道出血和门脉高压等一些并发症[4]。尤其是在腹水和消化道出血两者兼具的患者诊断中,可以看到门静脉灌注量降低,这时总肝灌注参数也会减少,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肝动脉灌注指数会增加。

早期的肝硬化一般会选择在内科进行保守治疗,像是奖酶或者是退黄等,而治疗的效果需要临床根据实验室检查的结果来进行判断。如果是肝硬化门脉高压或者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应该选择手术治疗,而如何进行手术和怎样切除需要让CT灌注成像为临床提供依据,从而起到指导作用。而这种CT灌注成像技术的优势就是可以在无创的情况下将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血流动力学改变[5]。

3.2 CT平扫和增强

从肝纤维化发展为肝硬化,是一个动态的形态学变化,在应用CT平扫和增强草棉的时候能够对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实时的检测,并将肝硬化时期患者肝边缘形状、肝裂快读等发生改变的异常情况清除的显示出来,与此同时可以将门静脉高压征象显示出来,根据征象的不同来确定疾病的发展,从而做出诊断。除此之外,CT有较强的软组织分辨能力,并且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肝硬化所显示出来的形态和轮廓是否改变,其中包括,肝脏大小和外形是否发生变化、肝脏各叶之间的比例是否出现失调、肝裂是否增宽和胆囊窝是否扩大等一些表现。CT增强扫描能够患者的肝脏密度变化以及患者的血管情况,最主要的是可以观察到患者是否出现继发性的改变,其中包括:脾大和腹水等,并且可以对患者肝硬化时门静脉高压的变现和侧支循环的形成进行评价,这样就可以为临床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法提供更多有利的信息[6]。但是如果是早期的肝硬化,形态学改变并不是很明显,CT平扫和增强扫面诊断的特异性比较低,所以部分的征象分析还是得根据相关医生的主观经验来分析。而如果只是进行常规的CT检查,只能在患者肝脏的大体形态发生改变之后去诊断,不能用此进行肝硬化的衡量还有分期。

综上所述,CT作为现阶段在检查中广泛应用的医学手段,因为无创和可重复性等特点,在患者肝硬化和肝纤维化动态评估等一些方面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有各种各样的CT技术加入到医疗中,意味着患者有更多更好的选择,也可以让这些技术在对应的疾病诊断中发挥其作用。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CT技术在肝硬化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从而让这项技术可以将其优势充分发挥,帮助患者治疗和预后[7-8]。

猜你喜欢

门脉能谱门静脉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对门静脉癌栓的新认识与新实践
对门静脉癌栓的新认识与新实践
能谱CT成像定量分析在评估肺癌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中的应用价值
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肪分数与门脉血流动力学的MRI研究
肝静脉压力梯度测定在非肝硬化门脉高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肝移植诊疗体会
溴化镧探测器γ能谱本底扣除方法探讨
扫描电镜能谱法分析纸张的不均匀性
扫描电镜能谱法分析纸张的不均匀性
提高HFETR局部快中子注量率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