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发展阻力及制约因素识别及分析

2020-12-14王宁

新世纪图书馆 2020年10期
关键词:扎根理论模型构建识别

摘 要 文章利用扎根理论与方法,以图书馆创客空间发展阻力及制约因素的范畴提炼为主线,以Nvivo三级节点编码为牵引,以发展阻力及制约因素的模型构建为重点,通过实地调研国内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选取69位经验丰富、业绩卓越的馆领导、馆员/创客获取访谈数据,采用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萃取概念和范畴,按照规范流程进行编码、分析,识别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发展阻力及制约因素,构建空间发展阻力及制约因素模型,为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扫除壁垒,减少发展阻力、提升服务效能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发展阻力 制约因素 识别 扎根理论 模型构建

分类号 G251.6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0.10.006

Abstract The article uses grounded theory and methods, takes the category of the maker space development resistance and constraints in library as the main line, takes Nvivo node coding as the traction, and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l of resistance and constraints. Based on the field survey of domestic university library maker space, 69 experienced and outstanding library leaders and librarians/makers were selected to obtain interview data. The concepts and categories were extracted by open coding, spindle coding and selective coding, and coding and analysis were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process, so as to identify the development resistance and constraints of library maker space, and construct the model of the space development resistance and restriction factors, as well as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university library to remove the barriers, reduce the development resistance and improve the service efficiency of maker space.

Keywords Development resistance. Restrictive factors. Identification. The grounded theory. Model construction.

0 引言

與公共图书馆及社会机构的创客空间不同,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是依托高校图书馆,为大学生创客提供活动场所进行知识的创造与共享,能够提供安静的学习与创造环境,依托建立起的智能化、制度化服务平台,配备满足创客进行创造与学习的专业设备,为大学生参与式、跨学科、互动式交流提供支持,对创客创意的激发发挥促进和影响作用[1]。但是,国内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建设与发展,由于起步较晚,缺乏经验,囿于观念、理论与实践都处于摸索期,加之服务场地、管理模式等限制因素的影响,使得空间的服务重心更多只是提供硬件设备,对资源支持缺乏足够重视,服务缺乏持续性、个性化及深度延伸,在空间发展过程呈现出“设施孤岛”“资源孤岛”“平台孤岛”等状态,其发展速度及服务效果明显滞后于公共图书馆及社会机构的创客空间。针对这一现象,国内学者陈莉、马燕、周东华、陶蕾、杨锴等纷纷展开了对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发展阻力及制约因素的研究和探讨[2-6]。为进一步启发空间组织及管理者消除或规避发展阻力,发挥资源、人员、设备等优势,提升服务效能、彰显服务价值本文运用NVivo12,采用扎根理论方法,结合深度访谈资料和创客空间实践,以馆员/创客当事人的体验为中心,深入研究识别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发展阻力及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及措施。

1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针对空间发展问题的现实性和复杂性,本文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及质性分析软件NVivo12对有关空间的访谈资料进行编码整理,对核心概念间的关系予以发现,然后以“扎根”结果为参考,对图书馆创客空间发展阻力问题进行因素识别、模型构建,对归纳概括形成的理论框架进行深入分析。

本文按照扎根理论的分析框架和概念归纳的具体要求来确定访谈对象[7]。课题组成员通过实地调研了国内16所高校图书馆的创客空间,选取实践经验丰富的馆领导、馆员及创客作为访谈对象开展深度访谈,获取第一手资料,确保研究样本的典型性和可比性。其中10人来自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创客空间,7人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京东创客空间,6人来自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创客空间,8人来自三峡大学图书馆创客空间,6人来自西南交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的创客空间,5人来自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创客空间,9人来自南京工业大学创客空间,6人来自天津大学的大学生众创活动中心,6人来自广州工业大学的创业基地,6人来自安徽大学图书馆创意创作空间,共计69人。

由于本文需要对大量原始语音文字等资料进行分析、编码,虽然运用一般的质性研究方法也可实现资料分析、编码、节点创建、模型建构等,但以质性分析软件NVivo12为工具,可使程序化编码的条理性更高,能以可视化的方式对结果进行展示,且可重复研究的具体流程,让研究更具有严谨度,提高研究结果的信度,提升分析的精准度和效率。

本文的数据分析与处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第二阶段是从2018年9至2019年9月。第一阶段,课题组成员分批次从国内各地区选取69名经验丰富、工作业绩卓越的馆员、创客进行深度访谈,访谈结束后对69份访谈记录进行文本整理,根据扎根理论的标准进行质化分析,进行三级编码和范畴提炼。第二个阶段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对范畴及逻辑关系进行饱和度检验。

本研究在访谈过程中全程录音,将录音转换成文字、反复修改之后,发现有存疑的细节又通过电话、邮件、微信等方式进行确认,核实是否存在表述不清、错误解读或补充内容,等访谈材料定稿后,再导入NVivo12中,按照规范程序对以上资料进行编码分析。此外,课题组成员不仅采用以上步骤保障研究的信度,还积极参加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研讨会及交流会,听取更多馆员/创客的真实想法和观点,收集他(她)们关于空间发展阻力及障碍的心得、实践经验和体会,从中获取访谈和观察外的大量信息,并与研究样本中的部分优秀馆员/创客保持信息畅通和定向交流,不断获取更新信息。为保证效度,访谈资料来源于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领导、馆员及创客三方,符合三角测量原则。历时四个月,研究小组利用Nvivo软件,形成7701个编码参考点,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概念分类、剔除、归纳、整合,形成主、副概念25个,最后形成核心概念8个,并建立理论模型。最后,为增强研究的精确性、代表性,在完成第64位馆员的访谈和编码后,笔者又随机抽取了5个馆员的工作日志、观察笔记及访谈记录,采取专业手段对其进行饱和度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没有新的关系、概念及构成元素再出现,由此判断编码过程形成的理论已达到饱和状态。

2 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发展阻力及制约因素识别及分析

本文运用Nvivo12软件,经过一级制约因素(选择性编码)、二级制约因素(主轴编码)、三级制约因素(开放性编码)三个阶段,得出一级节点3个,二级节点8个,三级节点25个。通过软件分析可知在空间的发展过程制约因素中,节点编码显示最多的有7个,分别是制度体系不规范、运营(服务项目)不佳、服务效果不佳、资金制约、人员配置不合理、管理模式制约、资源配置不合理;在发展机会制约因素中,节点编码显示最多的有3个,分别是馆员/创客的兴趣度不高、服务策划不科学、功能定位不明确;在发展环境制约因素中,节点编码显示最多的是领导支持不到位。说明在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发展过程中,这些要素的制约及形成阻力程度最强,應引起重视,加以规避。

2.1 开放性编码

开放式编码是扎根理论构建模型的第一个步骤,它是将原始访谈资料进行初始概念化呈现的过程,要求编码人员依据相关要求及段落格式进行编码,对内容进行辨析、比较,凝练其中的现象与定义,并对其进行合并与重组,为避免个人想法或判断影响最终的研究结果,编码所选语句尽量保持原文所要表达的指向概念和范畴[8]。利用NVivo12软件进行编码所获得的自由节点和树状节点,相当于开放性编码筛选出的概念和范畴,参考点就是对原始资料以逐句方式进行编码。本研究针对16份访谈资料进行节点编码,第一步,将整理后的访谈资料导入NVivo12中;第二步,对照访谈资料逐一进行编码,最终得出自由节点25个与树状节点8个,在表1中,笔者以举例方式对整理的部分树状节点与自由节点的编码加以说明。

2.2 主轴编码

在扎根理论方法中,针对开放性编码结果,采用主轴编码方式实施聚类分析,以典范模型为参照,比较树状节点(范畴)与自由节点(概念)的异同,探索概念和范畴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对树状节点与自由节点反复比较后,运用典范模型获取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发展阻力及制约因素的三大维度,即发展机会制约(调节)、发展环境制约(不可控)、发展过程制约(相互作用)三个主要范畴(参见表2),得出以下结论。

(1)发展环境制约涵盖社会发展制约、行业发展制约、政策法规制约三部分。这种制约是指在外部环境方面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面临的系统性制约因素,一般不以发展者(馆员/创客)的意志为转移。

(2)发展机会制约包括发展规划制约和发展者(馆员/创客)特质制约。针对整体规划、发展环境等因素,发展者(馆员/创客)在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进而对发展过程涉及的要素进行调节。发展机会包括对机会的识别、规划和开发,创客/馆员特质,即馆员/创客的经验能力、兴趣度、专业知识及技能等,包含馆员/创客对发展机会的敏感性、创新性识别能力以及对发展阻力及制约因素的处理能力。

(3)发展过程制约涵盖资源制约、合作制约、管理和运营制约,各要素间相互影响,作用于整个发展过程。发展过程存在广义、狭义两种涵义:广义上是指以发展机会与环境为基础,发展者从开始有发展意愿到最终实现发展结果的全过程,涵盖前期的机会识别、中期的计划拟定、后期的组织实施等;狭义上是指对具体发展机会,发展者进行控制及开发的过程,涵盖人员管理、产品研发、空间运营、队伍建设、资源协同等,不涉及前期的环境评估、机会识别等。对发展过程的内涵,学界更多关注广义层面的涵义,也就是由发展机会、发展者、发展环境,至发展管理、发展结果的全过程。本研究提及的发展过程制约是指发展者(馆员/创客)在发展的形成和实施阶段,对整个发展过程进行控制、操作及应用。

2.3 选择式编码

在分析的全过程中,选择性编码占据着核心地位,即利用资料重复对比的结果,对范畴间的联系进行验证,实现关键范畴的发掘,然后以此关键范畴及其它概念范畴为对象,再进行内部关系构建,进而获取相关结论。本文针对8个树状节点、25个自由节点及3个主范畴,结合选择性编码的分析步骤,进行深入研究,得知“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发展阻力及制约因素”是研究对象的核心范畴,以此构建相关思维导图,其中三个一级制约因素,且以上三者可细分成8个二级制约因素,对以上二级制约因素进行细分,形成25个三级制约因素。由此初步建立起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发展阻力及制约因素理论模型,这一模型由发展环境、发展机会、发展过程等三维度组成,较好地阐明了空间的发展阻力及制约因素。后期结合馆员/创客的反馈及相关研究结果的回顾对模型进行修正,得到最终版的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发展阻力及制约因素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3 发展阻力及制约因素模型阐释

3.1 发展环境维度

在发展环境维度(共计1018个节点)中,空间的发展阻力及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政策法规制约(286个节点)、行业发展(419个节点)和社会发展制约(313个节点)三个方面,由样本分析可以看出以下几点:(1)在对访谈资料编码的过程中,共有286个节点提及到政策法规制约,其中23个提及政府支持不到位,135个提及舆论宣传不给力,128个提及保障政策的制约;(2)发展者(馆员/创客)相对而言较少涉及外部制约因素,在制约因素节点层次图中,此三类制约因素占据的面积最小,仅领导支持不足被受访者较多地提及;(3)一些受访者提到,尽管国内尚不具有健全的知识产权政策保障,随着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深入发展,发展者(馆员/创客)可加大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和关注。调研得知,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上海图书馆、成都图书馆、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等创客空间,在知识产权及专利服务等方面率先垂范、先行先试,为创客提供各类专利咨询,能妥善处理好创客与使用者的利益关系,帮助创客利用知识产权法保护各自的成果,抑制不良侵害行为的发生。

3.2 发展机会维度

发展机会制约维度(共计1832个节点)包含发展规划制约(883个节点)和发展者(馆员/创客)特质制约(949个节点)两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从节点总数上比较,发展机会制约比发展环境制约高,但还是低于发展过程制约的节点数;(2)在发展机会制约中,发展者(馆员/创客)的主要关注点在特质制约中的兴趣程度方面,对经验能力等提及略少,原因是本次访谈的研究样本选取的都是经验较丰富的馆员/创客,自身以及团队能力都比较强,对各自的专业知识及技能较为自信;(3)发展规划制约涵盖内容较多,4个制约因素中服务策划及功能定位的节点数较多,说明在发展规划制约中这2个因素对空间发展的阻力最大。

3.3 发展过程维度

发展过程制约维度中共计4851个节点,包括资源制约(851个节点)、合作制约(1912个节点)、管理和运营制约(2088个节点)三个方面,三部分加起来几乎占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一半的关注度,合作制约主要有馆员/创客沟通不畅通、制度体系不规范、人员配置不合理等部分因素;在管理和运营制约中,分为选址不当、技术制约、管理模式制约、运营(服务项目)不佳、服务效果不佳等部分内容;资源制约更多反映为资金配置不合理、资金受限两方面,资金受限对国内大多数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发展来说都是个严重问题,没有资金的支持空间很难做到快速引流和扩大规模,未能够合理配置及应用已有资源,使得空间在运营、发展方面面临众多障碍。

4 建议及措施

从上文的分析得知,与发展环境制约相比,发展过程、发展机会制约的影响力更大,制约因素更多,下面依据发展环境、发展机会、发展过程中阻力最大的制约因素,提出相关建议及措施。

4.1 在减少发展环境制约方面

创客空间的发展离不开领导(尤其是主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目前国内外运营比较成功的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都是获得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助力。比如,DeLaMare科学与工程图书馆(美国首家开设创客空间实践的图书馆)馆长强调,其创客空间之所以能成功运营,关键在于空间领导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预测性,积极为空间配备专业知识及技能高的馆员,从资金、设备、资源等方面争取外援,给空间发展增添了动力和来源[9]。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创客空间馆领导也十分重视空间的建设和发展,该馆贯彻执行“全面、全程、全员”的育人政策,配有咨询馆员和技术专家指导,依托空间,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年级的学生提供区别化服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多方位用户体验,通过设置大讲堂、工作坊、音乐欣赏、创意成果展示等服务,形成以“交流学习、平台展示、设备提供”为主要功能的拓展型创客空间,实现了空间再造与新型服务的高度融合[10]。目前已打造13个设施完善、主题鲜明的个性化空间,空间的服务新、服务细、服务实、服务专业化。可知,从创客空间的诞生之日开始,到持续稳定地发展和延续下去,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关注是空间发展的坚实保障。

4.2 在减少发展机会制约方面

(1)瞄准功能定位。现阶段,我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建设和发展虽然处于摸索期,但应在服务观念上准确定位,强调主动、开放、交流、共享和创新,为师生群体提供创客实践场地,组织开展研讨、训练、作品展示等活动。只有定位明确,才能有的放矢地實施各项目标和任务,减少前进中的障碍与阻力。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创客空间在明确空间的功能后,以已有服务为导向,进行知识服务设计,为创客提供针对性服务;积极引入外部资源,如校友指导、企业研发合作等,增加信息资源获取渠道;积极打造创客个人或者团队的创意交流平台,方便创客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11]。总之,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应根据整体规划、构建模式和服务对象,强化功能定位,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活动,在创客的创意出现到创意实现过程中,发挥馆员在专业知识检索、信息咨询及科技查新等方面的优势,着力推出科技查新、创意指导、知识产权指导、培训指导、技术指导等服务,培养创客的创造力及动手实践能力,加快创新创意的实现。

(2)注重服务策划精准化、精细化,服务项目多元化。前期调研发现,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服务项目与学校的学科建设之间的紧密性不够,与大学生个性化需求之间互动性不充分,与教学活动之间的协调性不足,无法使创新创造、信息技术等核心功能融入空间服务中,尚不能提供精准的知识对接,服务策划不科学,服务体系不完善,空间发展存在同质化、简单化现象,服务质量和效果欠佳。今后,高校图书馆要在明确内外部环境和自身发展状况的前提下,统一规划、统一部署,最大限度地发挥空间的价值和优势,合理规划空间布置及服务功能,还要根据本校办学特色、师资力量和基础设施条件,为创客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首先,在服务项目选择上,要优先考虑图书馆业务和创客活动的关联度,结合其业务偏好或特色服务,设计出更加符合空间发展特征的精准化服务项目,从根本上提高项目的执行力度,提升空间的服务效能。空间应根据制度环境、社会资源、基础建设、经费来源与职能定位来选择服务形式及内容,可选择一项或几项创意领域开展服务,如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信息工程、娱乐时尚、文化艺术与媒体创意等[12]。其次,拓展服务项目,开展多元化服务内容。为满足大学生创客/创客群体的创新与创造需求,营造活跃的创新、创造及创业氛围,创客空间须发挥资源优势,多与社区、企业合作,延伸服务范围,拓展服务功能。如上海交大京东创客空间与企业间进行交互与合作,建立一体化的价值生态链体系,为创客提供全天候服务,并通过空间平台引智创新,提高服务响应程度[13]。三峡大学图书馆创客空间利用咖啡馆的载体功能,提供创客需要的各类服务,举办创新创业训练、活动沙龙、信息交流等,并与其它平台加深交流与合作,提供低成本、开放式的项目申报、空间营销、融资及创业孵化等服务,为创客的成果发布、信息分享提供展示[14]。最后,建立起动态交互的虚拟服务运营平台。用户可借助此平台与馆员进行实时互动,加快知识更新速度,在经费使用、活动安排等方面,空间要充分围绕创客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匹配的定制化服务,提升空间的服务效能。

(3)激发馆员/创客的兴趣度。通过访谈资料的整理及节点编码发现,国内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强调功能区域构建,服务内容多为创客交流、项目研发、科技竞赛与学习研讨等,馆员/创客的兴趣度不高,参与积极性不强。相对而言,国外图书馆创客空间注重培养创客们的实践与动手能力,提供3D设计与印刷、切割技术、数字媒体、电子产品、计算机编程、机器人技术等服务,馆员/创客的兴趣度较高,参与积极性较强,如费耶特维尔图书馆、布劳沃德图书馆为创客们提供的计算机编程、数字媒体等服务,北卡罗莱纳大学格林斯博罗设计工作室为创客们提供了3D设计与印刷、电子产品、机器人技术等服务[15]。今后,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要想吸引众多创客/创客群体积极参与创造活动,要紧紧围绕大学生创客的主体性特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使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的专业教育有效衔接,注重人才培养,集聚专业背景不同的创客,糅合各类知识,以创客/创客群体为对象,进行角色分工及实施跨学科训练,激发创客的活力及创造力,真正实现创新、创客无边界。另外,空间管理者还应注重营造良好的创新创造环境与氛围,提高馆员对空间的认可程度和参与积极性,不断激发、引导创客的创造活动,发挥馆员对创客的牵引和带动作用。

4.3 在减少发展过程制约方面

(1)完善管理模式。为消除管理模式上的阻力,各级各类图书馆都应在国家政策推动、新技术驱动、社会需求拉动下,在各自的管理模式基础上,再成立国家级、区域性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联盟组织,发展从“集中”到“联合”的开放式、联盟式协作之路,获取技术、设备、资源与资金的相互支持,实施共享性、实时性发展格局。各成员馆除共享软件工具、计算能力、制造设备、检测仪器等资源,还可以分享创客成果、协同推进创客项目,共享“创客导师”,成员馆间定期互动、共同致力于交流研讨、培训指导、校企合作、项目创意和创新需求征集、发布、技术创新和应用成果的宣传展示[16],联合开展创客嘉年华、创客马拉松、创客竞技等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共同营造活跃的空间创新、创造及创业氛围。高校图书馆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基础设施、资金预算、发展方向、用户类型等因素,分阶段开展移动创客空间服务[17],创新空间管理模式,补充和完善空间服务内容。

(2)健全制度体系。针对制度体系的制约和影响,空间的组织和管理者应树立规划管理、分类管理、目标管理等管理理念,围绕空间的资源要素及创客活动进行合理设计,并与不同地区高校图书馆空间的发展与建设实情相结合,选择好适合自身定位的发展规划,制订短期、中长期、长期发展纲要,构建、调整绩效评估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岗位管理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及工作报告等制度,形成完善的建设和发展体系。如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创客梦工场”根据创客的年龄、性别及兴趣、类型,提供个性化、区别化服务,空间设有完善的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管理者定期对创新、创业项目进行评估、验收、考核及评价[18],取得了良好的服务效果,成为区域性示范和典型。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还需要进行尝试,构建多方协作参与制度,吸纳更多的政府和社会力量参与空间建设,为空间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和相应保障。

(3)调控资源配置。国外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十分注重资源设备的配置,积极为各類创客活动配置3D打印机、3D扫描仪、DVD转换器、Arduino单片机、数字扫描仪、数控雕刻机等数字资源设备,以及垫子、缝纫机、乐高玩具、削减表、旋转刀等非数字资源设备,使得创意向原型设计以及现实产品转化[19]。现阶段,国内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受困于资金、人员、设备等因素,导致资源配置不太合理,还没有构建完善的资源保障体系,保障和促进创客活动的顺利开展。今后,高校图书馆应根据空间的服务特色,逐步引入相关数字与非数字资源设备,优化配置纸质资源与数字化资源,着力打造以创新活动为中心,以知识交流为主线的一体化创新服务平台,满足创客的深层次需求。第一,借助资源的整合,为创客开展信息交互、创新活动及创意共享提供便利。第二,收集各类信息源,构建并完善创客资源数据库,帮助创客获取各类学术资源;结合创客的个性化需求,开展信息资源的推送活动。第三,借助网络资源开展空间多元化服务。山西图书馆为用户提供网络课程资源,有效解决资源闭塞等问题,降低图书馆的培训成本[20]。除慕课外,图书馆可借助自身的检索优势,引导创客获取更多的应用类论坛资源,帮助创客实现知识创新,形成创意产品。第四,拓展社会合作资源。相对图书馆创客空间而言,不论是在管理,还是政策、宣传等方面,社会所办创客空间有着相对成熟的机制和管理模式。对此,高校图书馆可进行调研,向后者取经,获取它们在经营运作、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的成功经验,进而对创客空间的建设路径及资源配置进行科学规划。

(4)优化人员配置。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要提高整体服务质量,需要根据自身的工具、设施及空间规划和制度,合理定位、优化调配各类资源,多吸引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中具有创新创意的人才进入空间,确保维持空间正常运营的馆员、志愿者的数量及质量[21]。还要加强对馆员及创客的系统化、专业化培训,引导他(她)正确使用各类工具,合理选择活动主题,保证空间内各项设施的使用零差错、零失误,助推各类服务项目及活动的顺利开展。另外,还要注重组建符合市场化导向的、多主体协同合作的跨界融合团队,打造多层次的人力资源团队,促进多学科、多专业跨界融合发展。一方面,高校图书馆要集聚不同学科、专业的师生,引导師生以跨界方式进行合作,改变师生间的固有垂直关系,实现双方的项目合伙人关系,并加强与学院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另一方面,要促使本校师生更多地与其它院校加深联系,建立起紧密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创新创业活动,推动成果转化、实现技术创新[22]。同时,可采用创客教育新模式,面向全体在校生招募志愿者团队,扩充3D打印、视频制作、AI机器人等创客队伍,为学生架设创新实践新平台,开辟获取前沿科技的新阵地。

(5)突破资金制约。国外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大多通过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如举办创客集会(MakerFair)、线上众筹(CrowdFunding)、线下筹款活动(FundRaising),拓宽创客空间的收入来源,帮助、维持或扩大与空间相关的活动及服务[23]。而国内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在经费来源及经济效益上,除以政府财政拨款及每年申请一定的创客空间项目经费作为固定的资金来源之外,还要不断扩大来源渠道,如在项目建设初期通过寻找募捐、赠款或企业赞助,与开源硬件制造商、赞助商开展合作,形成合伙人制度;在积累一定数量的用户之后,可对空间采取会员制,收取一定的会费;与社会上的创客空间合作,创建协作型服务模式,互通有无、互补短板,发掘图书馆空间服务的优势和特色。有部分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如上海交通大学、三峡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已通过和社会企业构建协作关系,不但解决了资金问题,还为空间发展带来先进的管理知识与运营理念,并获得了专业人士的定向指导[24]。可知,空间在运营和发展中资金的获取渠道是多元化的,要积极寻求外部合作,不仅可获取更多社会组织及政府的资助与支持,更能够得到行业共享资源,为空间发展提供资金支撑。

(6)彰显服务效果。针对服务效果的制约因素,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应不断拓展和调整服务内容及形式,开展嵌入式创客服务、创新创业精准服务,打造特色鲜明的空间服务,提升服务效果。首先,针对创客的差别化需求,提供专题咨询、科技查新、创新动态跟踪、专家团队等知识服务[25],如开展创意指导、培训指导、技术指导、知识产权指导等,参与创客们从创意到产品实现的整个过程。其次针对创客群体的特点及创新实践活动流程(创意雏形—创意研发—成果转化),提供对应的嵌入式服务及指导。在创意雏形阶段,馆员要开展创新创业政策普及和创新素养、能力培训等服务,激发创客潜在的创新意识;在创意研发阶段,馆员要及时向创客反馈与创意主题关联的生产需求、市场机会、科技创新、技术可行性等创新创业信息,使研发项目保持正确的方向和运行轨道;在成果转化阶段,馆员需要在竞争情报、创新性、价值、侵权风险等方面邀请学者及专家提供指导、进行评估,有效保护创客成果的知识产权。最后要依据高校的办学特色和专业特点,开展创新创业特色服务。比如,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创客空间以物流、航运、海洋的办学特色为立足点,提供创客需要的专业服务,涉及学术研讨、创业大赛、课题研究、科创讨论、竞赛准备等,并积极和学校的其他部门如教务处、团委、科研处及各系部联合开展各项培训及活动,为学生打造特色创新平台,提升创客专业素养,促进互动交流[26]。

现阶段,我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仍处在建设与发展的摸索期,与传统图书馆相比,空间的组织形态和运营方式是崭新的,不可避免会暴露出一些阻力和障碍。今后,我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需要克服面临的障碍与阻力,创新理念、创新模式,加强统筹协调,优化顶层设计,优化资源配置,引入社会力量,打造开放、智能、多元的创新服务,创建科技+人文、知识交流和创新共享的全方位平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构建新型服务体系,使我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火起来”,保持旺盛的发展活力,推进空间的优质、高效、有序、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孙鹏,胡万德.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核心功能及其服务建议[J].图书情报工作,2018(1):20-26.

陈莉,金群.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发展的瓶颈与策略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146-149.

马燕.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发展的瓶颈与应对策略分析[J].传媒论坛,2019(6):141-146.

周东华.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理论与实践[J].智库时代,2019(7):175-179.

陶蕾.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 ,2013(14):72-76.

杨锴.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能力识别及建设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17):62-69,61.

罗巧燕,朱军.高校图书馆馆员参与创客空间构建意愿影响因素模型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5(11):45-50.

王伟,王沙骋.基于扎根理论的科研人员信息查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12):64-67.

张亚君,唐鹏,李建强,等.美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实践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4):88-91.

王宇,孙鹏.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与发展趋势展望[J].图书情报工作,2018(1):7-12.

李杉杉.服务“创客”群体的图书馆协同创新型嵌入式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7): 63-69.

刘国强.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4):94-98.

曹芬芳,杨海娟.我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现状调查与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9(3):50-56.

胡永强.图书馆创客空间多元共建模式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2018(1):12-16.

MOOREFIELD L H. Change in the making: maker spaces and the ever changing landscape of libraries[J].Tech trends,2015,59 (3):107-112.

陈莉,金群.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发展的瓶颈与策略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46-48.

董红丽,黄丽霞.公共图书馆移动创客空间服务研究[J].图书馆,2019(9):75-80.

孙超,李霞.高校图书馆为大学生创客提供一站式服务探索:以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创客服务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5(10):57-61.

张红利,曹芬芳.国内外典型图书馆创客空间实践研究和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15(2):89-93.

吴汉华,姚小燕.图书馆参与创客空间建设战略:基于山西创客空间现状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8(4):33-38.

王宁,沈青青.图书馆创客空间可持续发展驱动因素识别及模型构建:基于扎根理论的实证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5):5-15.

刘校静.产教融合战略驱动下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9,43(4):52-54.

GARCIA-LOPEZ P. 6 Strategies for funding a maker space[EB/OL].(2018-07-22)[2019-11-15].http://www.edutopia.org/blog/6-strategies-funding-makerspace-paloma-garcia-lopez.html.

王培培.图书馆创客空间的未来发展之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J].图书馆建设,2017(10):9-15.

吴莹莹,曹恒明.国内图书馆创客空间研究论文计量分析[J].图书馆学刊,2019(1):133-136.

叶青青.基于創客空间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拓展研究[J].图书情报导刊,2018(3):151-152.

猜你喜欢

扎根理论模型构建识别
基于扎根理论的会展场馆观众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社会心理安全氛围在工作场所欺凌中所起的作用
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云计算的大学生移动学习模型构建
高中物理解题的模型构建
消费者在线生成广告行为阻碍因素及作用路径研究
大学生网上订餐意愿的定性研究
论犯罪危险人格的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