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伴教育在提高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应用

2020-12-14苑芯瑕吴章庆詹惠琴谢美燕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23期
关键词:教育者同伴教学效果

苑芯瑕,张 茹,吴章庆,詹惠琴,谢美燕,周 鹤

(珠海市卫生学校,广东 珠海 519020)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1]指出,截至2020年,我国仍有121万的护士缺口,而护士的学历结构中中职占37.5%,卫校仍承担着培养临床一线实用型护理人才的重任。王宪宁等对福建省64家医院中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主要职业能力的调查结果显示,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爱岗敬业精神、操作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明显缺乏[2]。因此,探讨如何在中职护理专业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中职学生年龄小,自学、理解、动手、沟通交流能力都相对较弱,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3],若采取传统教学法,无法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研究显示,在学习中,年龄相仿、性格相似的学习者对个人的影响更大,同伴间的相互合作学习能够让双方获益更多[4]。同伴教育是相似年龄、相同背景、相似经历、相似生理状况或由于某种原因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5];是让部分人先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再将其传播给同伴,使更多人在短时间内掌握知识和技能[6]。温萌等[7]研究显示,同伴教育不仅能够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及学习兴趣,同时也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与分享,有利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本研究将同伴教育应用于2016级中职护理专业妇产科护理学实训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在我校2016级中职护理专业9个班中抽取4个班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105人,男11人,女94人;试验组108人,男9人,女99人。两组学生均为普通招生入学,学制三年,在年龄、入学成绩、基础课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前期准备(1)培训师资。授课教师为我校妇产科护理学课程组教师,具有“双师”素质及3年以上教学经验。课程教学前,对相关教师进行同伴教育相关培训,内容包括教学原理、教学准备、同伴教育者的选拔与培训、教学实施。

(2)确定内容、设计方案。通过集体讨论选择腹部四步触诊、骨盆外测量、外阴冲洗消毒、妇科检查为本次教学内容,腹部四步触诊、骨盆外测量采取情景教学法及角色扮演法,外阴冲洗消毒及妇科检查采用模拟教学法、小组合作法。教师准备教案、讲义、学案、操作视频等。

(3)设计调查问卷。通过查阅文献[6]、与课程组教师共同研讨,设计教学效果评价问卷。

1.2.2 实施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教师示教讲解→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教师总结,布置作业。课余时间开放实训室,方便学生自行练习。

试验组:实施同伴教育,具体如下:(1)选拔。开课前3周,在每班选拔4~5名同伴教育者(走读生1~2人)共9人。采取自愿报名结合同学、教师推荐的方式,选出乐于助人,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责任心较强的学生为同伴教育者。将每班学生分为4组(每组12~13人),每位同伴教育者负责一组。

(2)培训。开课前3周,将实训课讲义、操作录像、操作用物分发给同伴教育者,要求其自学操作内容,记录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开课前两周,教师集中时间对同伴教育者就同伴教育方法、操作重点与难点、授课内容与方法、沟通技巧等进行培训。

(3)验收。开课前一周,挑选两名同伴教育者进行示教,其他同伴教育者针对示教中出现的问题集体讨论,教师指导其解决问题;间隔3天后再次挑选两名同伴教育者进行示教,教师指出不足,指导其继续完善授课细节。验收合格后,同伴教育者在课前、课中及课后指导本组成员进行操作技能练习。

(4)实施。将每班分为两个小班,每个小班由两名同伴教育者分角色示教,教师完善细节,然后学生分组练习,同伴教育者及授课教师巡回指导、答疑。下课前挑选一名学生演示,教师进行评价,布置作业。课余时间开放实训室,同伴教育者负责带领、监督、指导本组成员练习。指导内容包括操作者仪表、操作环境和物品准备、与患者的沟通方式与内容、操作流程和方法的正确性、动作的规范性、操作注意事项、用物整理、操作质量、团队合作、操作体验分享。整个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与同伴教育者保持联系,及时答疑。

1.2.3 效果评价(1)问卷调查。同伴教育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共21个条目,分为对同伴教育的感受(4个条目)、团队合作与沟通(4个条目)、学习效果(4个条目)、自主学习(4个条目)、专业认同度(4个条目)5个维度和一个开放性问题(对教学的意见与建议)。每个条目设支持、一般和反对3个选项。课程结束后,对试验组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7份,回收107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对授课教师进行同伴教育教学效果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两组学生上课时的学习态度、团队合作情况、学习主动性、思维能力、教学效果的主观感受、缓解实训课带教压力6方面,每个条目设好、一般和不好3个选项,发放问卷9份,回收9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2)操作技能考核。两组考核方式、标准相同。实训结束后,

教师先对同伴教育者进行考核。之后,对同伴教育者进行操作技能考核相关培训,要求其依据评分标准与评分细则对非同伴教育者进行考核。任课教师在考场观察考试进展,不参与评分。

满分为100分,从学生仪表、操作前准备、操作过程、操作后用物处理及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评分。每名学生需完成两个项目,从腹部四步触诊、骨盆外测量中抽一项,外阴冲洗消毒与妇科检查中抽一项,考核成绩为两项操作的平均分。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及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试验组学生对同伴教育教学效果的评价(见表1)

表1 试验组学生对同伴教育教学效果的评价[n(%)]

2.2 授课教师对同伴教育教学效果的评价

对9位教师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7人认为试验组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主动性、团队合作情况更好,9人均认为试验组教学效果更好,能缓解实训带教压力。

2.3 两组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试验组学生两个操作项目的考核成绩平均为(87.1±11.9)分,对照组为(80.7±11.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试验组同伴教育者两个项目的平均成绩为(99.9±0.3)分,高于对照组的(85.8±10.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

3 讨论

3.1 同伴教育能有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指导者与被指导者年龄相仿、学习经历相似,更容易接受彼此的观念和学习方法。同伴教育者为了发挥榜样的作用,会安排更多时间反复练习和巩固自己的护理操作技能,而被指导者将他们作为学习的榜样,从而形成同学间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课后练习中被指导者操作中出现的错误也能被同伴教育者及时发现和纠正。

3.2 同伴教育能有效提高学生人际沟通能力

护理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因此,在实训中应用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等让学生体会护患关系,操作前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操作中指导患者配合,操作后交代注意事项、评价操作效果。同伴教育者在培训过程中,若遇到问题可寻求教师帮助、相互讨论,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其沟通能力。同伴教育对学生沟通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使学生在团队中建立良好人际关系[8]。

3.3 同伴教育可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传统教学中,学生以个人为单位课后自主练习,遇到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帮助;实施同伴教育,学生的学习及练习始终以小组为单位,一名同伴教育者负责一个小组,带领本组成员共同进步,增强了同伴教育者的责任感[7],而这种责任感也成为促使小组团结的力量。由于他们与被教育者年龄、学习生活背景相似,所以遇到问题时沟通也更容易,并在心理上、技术上相互支持,这在无形中也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综上所述,将同伴教育应用于中职护理专业妇产科护理学实训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但是,在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1)在培训阶段,指导教师及同伴教育者均需投入大量时间,导致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时间减少,教师精力不足;同伴教育者年龄小、知识储备有限、表达不够准确,也会影响学生听课兴趣。今后可考虑增加教师数量,让同伴教育者作为助讲对其他学生进行指导、监督。(2)选择同伴教育者时应考虑其性格、爱好,合理搭配小组成员,避免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可借鉴中职学校班级“小群体”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挑选同伴,选举学习小组的组长(同伴教育者)。

猜你喜欢

教育者同伴教学效果
品读
我国教育者心目中的未成年人好奇心激发和培养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策略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寻找失散的同伴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落地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