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雨课堂融入中职混合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12-14白才堂黄笑风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23期
关键词:分组讨论参与度测验

白才堂,黄笑风

(河源市卫生学校,广东 河源 517000)

混合式教学是一种将传统课堂师生面对面教学与数字化网络化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将传统课堂中的面对面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可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1]。雨课堂(Rain Classroom)是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平台“学堂在线”和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的一款基于微信和PPT的智慧教学工具,它将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环节都赋予全新的体验,并且支持多屏互动、答疑弹幕、大数据分析等,为教育工作者顺利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智慧保障[2]。然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中职学生在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中暴露出了诸多问题,我们要充分分析这些问题,并找出原因,再“对症下药”,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 应用雨课堂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问题探讨

药物化学基础是中职卫生类学校培养药学类卫生技能人才必须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该课程的教学重点为各药物的化学结构特点和理化性质,这些内容理论性强,也较为抽象,若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很难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笔者希望将雨课堂教学工具融入药物化学基础日常教学中,并逐步形成基于雨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但在应用之初笔者就遇到了许多棘手的问题。

1.1 学生课前学习效果两极分化严重

为使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每次课前笔者都会利用雨课堂的后台数据对课中的教学重难点进行“定位”,同时也会对每位学生的学习效果统计后对其课前学习效果进行分型,主要根据学生课前习题测验正确率对学生进行课前学习效果分型。以课前习题测验正确率≥80%为课前学习优秀型,以习题测验正确率≥60%~79%为课前学习良好型,以习题测验正确率≥10%~59%为课前学习较差型,以习题测验正确率<10%且学习时长<1 min为课前学习应付型,课前学习结果为未查看的属于课前学习不配合型。

在应用雨课堂进行线上教学的第一周,笔者发现学生课前的线上互动频次很低,习题测验结果出现了两极分化(见表1、图 1)。

从以上数据可知,第1次课前学习优秀型只有26.17%(含已完成27人,已查看1人,学生总数107人),良好和较差均不到5%,应付型却超过了优秀型达到27.10%,未查看的学生比例达38.32%,这些学生属于完全不配合教学工作的类型。

笔者吸取第1次课的经验教训,在发布第2次课课前学习资料时,降低了习题测试难度,丰富了学习资料的类型,有3 min左右的微视频、形象化的Flash动画、制作简洁精美的PPT,希望通过多元化的学习资料增强学生学习兴趣,降低习题测验难度,提高学生自信心。分析表1和图1的数据可知,第2次的课前学习数据有改善的一面,即完全不配合教学工作,不查看课前资料的学生减少了4.68%,且能完成全部课前学习的人员增加了1.87%,课前学习优秀型也增加了1.87%;然而,让笔者担心的是应付了事的学生也出现了增加,应付型增加的比例为2.80%,超过了优秀型的1.87%。

表1 2017级药剂专业6~7班第一周学生雨课堂课前学习完成情况[n(%)]

图1 2017级药剂专业6~7班第一周学生雨课堂课前学习情况

由此可见,中职学生课前线上学习的学习效果存在较大的分化现象。笔者认为,应付型及不配合型学生的占比较高与学生的基础较差和学习主动性不高有关,而仅仅通过改良课前学习资料类型和教师加强督促并不能明显提高学生的课前学习效果。

1.2 课中教学的纪律性问题

中职学生大多十五六岁,他们正处青春期,在这个特殊阶段,学生的自制力较差,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课中纪律性问题主要为:(1)利用发布弹幕或答题期间玩游戏或上网;(2)在发布弹幕时喜欢发一些与讨论内容无关的词语,例如“666”“猴赛雷”“哈哈”等。在教学过程中,若教师对此种现象不采取任何措施,这部分学生势必严重影响课堂纪律,但频繁地提醒或批评又会打乱教学的节奏。

1.3 课中教学的参与度问题

笔者通过统计学生课中主动参与抢答和有效的弹幕讨论次数来分析其课堂参与度。

表2 2017级药剂专业6~7班第一周课堂互动情况统计[n(%)]

从表2可知,在第一周的两次课中,互动次数为零的学生中90%以上是课前学习应付型和不配合型,而在积极思考问题,参与抢答或互动讨论3次以上的学生中80%以上属于课前学习优秀型。

由此可见,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除了与其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个人性格特点相关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课前学习带来的自信度。因此,通过提高学生的课前学习效果,理论上可以提升学生的课中参与度。

1.4 课后测验结果雷同的问题

表3为2017级药剂专业6~7班第一周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统计表。数据表明,学生两次课后作业的雷同率均较高,特别是主观题。笔者分析其有以下原因:(1)中职学生普遍基础薄弱,需要独立思考,并用自己的文字来描述解答的主观题对于他们来说偏难;(2)中职学生课后活跃度高,在完成作业上容易出现相互“帮助”的情况。

表3 2017级药剂专业6~7班第一周课后作业完成情况(n=107)[n(%)]

2 相关问题的对策研究

2.1 精细化分组增强课前学习效果,提高课堂参与度

分组讨论式教学方法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自主互助学习的一种方法,它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着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优势[3]。采用分组讨论式教学方法可逐步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提升其课前学习效果和课堂参与度。

为了更好地发挥分组讨论式教学方法的教学优势,笔者利用雨课堂的后台数据对学生进行精细化分组,具体步骤为:(1)按学生课前学习情况对学生的课前学习进行分型;(2)将每班6~7名学生分为一组,共分成8组,且各组均满足3~2名课前学习优秀型或良好型配3~5名课前学习较差或应付或不配合型;(3)选取课前学习测验成绩排前8的学生担任各小组组长;(4)课前通过雨课堂发布分组名单,并布置小组学习任务;(5)课中按课前的分组就座,发挥好学生的带动作用。

2.2 引入奖励和竞争制度,增强学生自律性

在雨课堂的辅助下,可以对学生进行精细化分组,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前学习效果和课堂参与度。但课堂纪律和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自律性还需采取一定的措施才能改善。笔者在教学中引入了团体和个人奖励制度,在奖励制度的刺激下形成小组间的竞争态势,让学生在相互监督和鼓励下逐步提升自我约束力,从而形成良好的自律性。

具体的奖励和竞争制度为:(1)每堂课评选3名学习之星(课堂习题测试成绩前3名)、3名活跃之星(课堂互动次数前3名,注:剔除无效互动),习题测试成绩和课堂互动次数(各占50%)综合后,前3名的小组为最佳组合,组长为领袖之星;(2)所有获奖人员或小组需满足无扰乱课堂纪律及玩手机现象的条件,另外发现课后作业抄袭者,将取消其最近的一次课堂奖励;(3)实行组长淘汰制和组长基础奖励制,即每次课的组长均按学生课前学习情况重新选取,对当选的组长施行平时成绩加分奖励,形成学生争当组长的竞争态势;(4)实行平时成绩加分和随堂神秘奖制度,随堂神秘奖即每堂课随机准备雨课堂红包或水果或一支钢笔等随机的物质奖励。

2.3 借助雨课堂实施动态循环式分组讨论教学法

笔者借助雨课堂的后台数据处理功能实现了课前学生的精细化分组,并将奖励和竞争制度引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了动态循环式分组讨论教学法,具体实施步骤见图2。

图2 动态循环式分组讨论教学法流程

2.4 动态循环式分组讨论教学法教学效果

表4 2017级药剂专业6~7班第2~4周线上线下教学指标情况统计[n(%)]

果统计表,从表中数据可知,学生课前学习效果的分化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从采用动态循环式分组讨论教学法开始已实现100%完成课前学习,课前学习优秀率提升到了36.45%,到完成第6次课时,课前学习优秀率已上升到49.53%,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的学生近30%,课后主观、客观题的雷同率均下降到5%以内。

由此可见,动态循环式分组讨论教学法可有效提升学生课前学习效果,并消除绝大部分中职学生在参与基于雨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所表现出的课堂纪律差、课堂参与度低和课后抄袭作业的现象,并发挥了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使学生整体获益。

3 结语

雨课堂具备众多功能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是非常适用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工具,但如果我们不思考这种教学工具中的各种功能与学生之间的适配性,不深究各种数据背后的原因,这样的混合式教学就不会成功,甚至比传统的教学效果还差。只要我们站在学生的立场,利用雨课堂的各种功能和数据不断优化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势必成为学生接受和喜爱的学习模式。

猜你喜欢

分组讨论参与度测验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激活珠心算生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鼓励自主安全活动 提升员工参与度
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②
两个处理t测验与F测验的数学关系
数字测验
你知道吗?
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