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开展与思考
——以胚胎学为例

2020-12-14李秋明张喜梅单智焱孙瑞珍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23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专业课育人

李秋明,张喜梅,单智焱,孙瑞珍,雷 蕾

(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

国家的强盛要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代中国需要一大批具有世界眼光、具有强烈使命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青年人才。如何更好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等重要会议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就为高校教师今后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相对于其他专业,医学专业课时多、跨度大,而医学人文相关课程比较单一、学时较少。以往单纯依赖思想政治理论课来完成德育工作,容易造成重知识传授而轻德育培养的情况发生。如果能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使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对于医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 课程思政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开展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生进入医学院校后最早接触并学习的一门医学基础课,也是一门必修课,其中,胚胎学主要研究人体出生前发生、发育过程及其相关规律,与临床妇产科及儿科密切相关。此部分内容抽象,学生理解有难度,但可结合的思政元素较为丰富。因此,我们以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为授课对象,通过精心设计,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教学(见表1),使组织学与胚胎学成为具有德育内涵的医学专业课。

2 课程思政过程中教师需要完成的工作

2.1 转变育人理念,提高思政修养

教师是开展课程思政的主体,转变教师育人理念、提高思政修养是实现思政育人目标的保证。传统的专业课教学中,教师注重专业知识传授,忽视课程育人的重要使命。因此,要做好课程思政,实现全方位育人,就要求专业课教师不仅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还要将育人目标贯穿教学全过程[3],让学科知识与思政元素相结合,滋养学生的心灵。我们通过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观摩思政教学示范课、积极参与课程思政座谈会等途径,明确思政育人的重要意义,认识到自身的神圣职责[4],明白只有做到教书育人、知行合一,才不违背一名师者的初心。

2.2 制定教学大纲及教案

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思维,不是课程和思政的简单叠加,因而不能教条地、机械地将思政内容插入课堂教学,这个过程需要不断进行摸索、思考、设计与优化[1]。首先我们针对教学大纲中教学目的和任务一项补充有关思政教育的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严谨的科研作风、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在设计教案时,明确列出教书育人一项,并具体到思政切入点、融合内容、时间安排及教学手段,力求掌控教学全过程,既使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相辅相成,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3 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

医学具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属性,胚胎学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但是思政教育并不是内容越多效果越好。为了做到真正的润物无声、有的放矢,必须充分考虑大一学生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结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将价值引领恰到好处地融入专业知识传授中。而且不能生搬硬套,如果只是为了思政而思政,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排斥,弄巧成拙。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集体备课机会,把握课程性质,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学内容中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思政元素,集思广益,使抽象的专业知识与鲜活的人文素材联系在一起,营造有“温度”、可共情的课堂氛围。

2.4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为了确保课程思政教育效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要注重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我们根据专业特点,以讲授、讨论和翻转课堂相结合方式代替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利用讨论和翻转课堂形式,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调动学生参与和表现的积极性,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品格。当然,教师自觉提高语言艺术、适当增强教学的幽默感及节奏感,也是非常必要的措施[5]。

3 结语

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有着很强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和参与意识。同时,特定的年龄阶段以及阅历,决定了他们具有思想不成熟、看问题片面化、情绪变化大等特点[6],尤其是大一新生,他们刚从高中迈入大学校门,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正处于发展、定型阶段。若能利用好这个特殊时期,给予及时、适当的引导,有利于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医学院校肩负着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良的医务工作者的重任,专业课教师更是责无旁贷,既要做好授业工作,又要悉心传道。通过此次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医学生精神世界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而且可塑性很强。把专业课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全方位育人,是培养负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医学事业接班人的有效途径。

表1 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结合[1]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专业课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研讨式教学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中的应用
凭你现有的专业知识,如果穿越回古代能做什么?
微信在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
他们用“五招”育人
现代化医院统计工作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