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执行力提升策略

2020-12-13庞春阳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客体执行力主体

庞春阳 李 艳

(1.沈阳医学院,辽宁沈阳 110034)(2.东北大学,辽宁沈阳 110169)

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是检验党的先进性的试金石,主要是指基层党组织及其成员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案措施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组织工作任务、本组织规划部署贯彻落实的能力。而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和教育政策的执行者,其新时代的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实现的关键在于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面对时代新课题,唯有加大气力、下大功夫不断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执行力,才能“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1]。

一、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执行力的内涵要求

从“执行要理解、执行即服从、执行需沟通”三个方面分析高校基层党组织执行力的内涵要求,是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执行力的理论前提。

(一)深化理解,是高校基层党组织执行力的理论自觉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高校基层党组织各执行主客体提高认知、领悟、理解能力,是新时代有效提升执行力、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美国政策学家爱德华兹说过:“政策执行之所以无法符合政策制定者的期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执行人员对所执行的政策存在误解。”[2]因此在回应时代挑战与高校发展新要求中,只有在思想上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教育高校基层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着力在提高理解力上下功夫,促使其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级党组织重要指示及本组织发展政策、方案等并准确把握其内在要求,同时在理解中善于思考,才能达到“悉其内涵、悟其要义、觅其规律”的目的,形成理论自觉与正确认知,保障高校基层党组织各执行主客体执行活动不偏不倚、不折不扣。

(二)有令即行,是高校基层党组织执行力的必然要求

服从是执行的基石。作为执行的第一要素,服从即要求执行主客体做到有令即行、有禁即止,克服推诿或拖延执行的行为,践行新时代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在无条件服从中实现上下认识一致、行动一致,形成强大合力,确保各项工作部署落实到位。没有任何借口是具有执行力的表现,高校基层党员干部在执行上级决策中,要有认真做事、不找借口的责任意识以及小我服从大我、个人服从集体的全局观念,在高校党建中发挥“领头羊”作用。服从既是一种政治素质,也是一种品德素质。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利益冲突时,执行主客体的行为选择和执行态度决定了执行效果的强弱。因此,“自觉服从,立即行动”是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执行力的必然要求。

(三)有效沟通,是高校基层党组织执行力的关键选择

沟通是执行的体现,是“建立在人与人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思想、情感、信息以及能量等相互传达和反馈的过程”[3]。在高校基层党组织中,沟通就是通过主客体之间的双向互动与交流,打破“中梗阻”,在协商中努力达成共识的过程。在高校基层党组织这一复杂人际群体中,有效的沟通与协调能够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克服阻力与内耗,消除隔阂,推动执行主客体对上级决策指示的理解与认同,在信息互享中提升执行能力。同时在沟通中也能够有效评估高校基层党组织执行目标是否切合实际,监控执行环境是否协调,检测执行资源是否充足,并在此过程中形成协同效应,从而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执行力。

二、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执行力的问题表现与提升困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高校党建工作在机遇和挑战中获得长足发展,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与凝聚力也不断增强。进入新时代,在创新思潮推动下社会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高校基层党组织执行力建设不可避免地暴露出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执行主体层面

从哲学上讲,主体是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是事物中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高校基层党组织执行力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执行主体能力素质的高低。在高校中,基层党组织执行力的主体是进行执行活动的人员或组织,担负着设定执行目的、联系执行要素、改造执行客体的任务。执行主体作为基层党组织执行力构成要素中的核心,其创造性与能动性的发挥与否决定着执行力的高低。当前,执行主体在思想道德素质与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其他要素的运作效率,从而决定高校基层党组织执行力的效果。

1.执行主体思想素质不高。“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进入新时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多元文化思潮冲击着每个人的思想,个别高校基层党组织中各执行主体容易在思想上产生混乱从而导致信仰危机,个别党员干部、党员师生出现思想道德素质降低、责任意识不强、政治觉悟淡薄等情况,在高校基层党组织政策实践过程中则表现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不到位,规矩意识有所淡化,主动参与意识薄弱,甚至出现虚假执行、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

2.执行主体能力素质欠缺。当前,小部分执行主体在能力素质方面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本领危机”,导致对党的基本理论方略认知度不足,在政策贯彻落实中因循守旧、墨守陈规。另一方面,面对高校党组织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与新问题,有的执行主体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不足,怕出问题、怕担责任,不敢进行创新,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因此,执行主体本身思想素质能力方面出现的问题是影响高校基层党组织执行力提升的重要原因。

(二)执行客体层面

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客体是指基层党组织在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执行上级党组织工作任务、践行本组织工作部署所作用的对象。作为执行主体活动的指向,在高校中主要指广大师生。执行主体与客体的双向运动是高校基层党组织执行政策不可分割的过程,二者相互作用、互为前提。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执行客体存在的问题导致政策执行失真现象偶有发生。

1.执行客体认同度降低。执行客体对执行活动的认同度是高校基层党组织执行力有效性的重要依据。进入新时代,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高校学生自主意识越来越强烈,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出现个别学生思想道德滑坡、行为具有随意性、认知能力发生偏离等情况,而个别高校教师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复杂矛盾的影响,导致对学校基层党组织要求学习的上级文件与讲话精神采取漠视、抵触的态度。同时高校基层党组织中某些政策文件本身具有抽象性,在学习领会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使执行客体对基层党组织执行活动认同度降低,高校基层党组织执行活动的开展受到阻碍,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2.执行客体配合度不够。当上级某些决策与指示本身内容不符合执行客体的非正式规则时,会导致执行客体出现排斥心理。在高校中,如果党组织的某些政策直接损害了部分人的利益时,就容易出现对政策执行的敷衍与不配合。加之有些执行人员经常采取传统命令下达式执行方式,疏于与广大师生群众的沟通交流,没有下力气、花精力了解其真实思想与行为动态,可能出现政策宣传落实不到位和与广大师生联系脱节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容易挫伤师生对高校基层党组织政策执行的参与和配合,甚至可能导致某些思想较极端、行为较偏激的学生在网络社交平台公开发表一些不当的言论。

(三)执行制度层面

高校基层党组织执行制度的科学合理与完善,是畅通执行渠道、提高高校执行力的关键所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就是制度。目前,在个别高校中一些党的基层组织制度不健全、传达不到位不及时现象导致执行“无章可循”,同时制约着高校基层党组织执行力的提升。

1.执行制度体系不完备。新时代高校竞争日益激烈化,高校党建工作也面临重大挑战,合理高效、科学完善的制度是发展党建、应对发展新要求必不可少的条件。当前,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个别高校在政策制度制定过程中没有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和意见征求,不考虑基层党组织实际发展情况,盲目跟随形势发展制定政策,出现政策制度交叉重叠、相互矛盾,科学合理性不强、逻辑不严密、体系不完备等问题,导致在执行过程中困难重重。在发展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存在滞后性,往往在事件发生后才着手制定规范、解决问题的政策举措,使制度执行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大降低。

2.制度监督机制乏力。个别高校基层党组织没有形成强有力的监督机制,不能及时监控反馈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是否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导致出现走样执行的问题。同时,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存在“好人主义”心理,在制度监督过程中放弃原则,使监督机制形同虚设。而监督环节的缺失与弱化、监督过程的疲软,易造成制度执行的主观化。

(四)执行资源层面

执行资源是高校基层党组织执行活动的重要依托和载体,强大的执行资源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执行主体执行能力、推动执行效果最优化的有力保障。基于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党和政府政策的鼓励,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许多高校大幅度扩招。一些高校通过合并或扩建新校区的方式不断扩大办学规模,这同时亦给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带来了新问题。

1.执行资源不充足。长期以来,个别高校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投入不足、重视不够,人财物的投入主要向教学、科研方面倾斜,高校基层党组织执行机制创新动力不足,组织设置简单僵化,对执行人员缺乏长效政策执行培训,导致其执行理念与执行行为固化。从无形资源来说,个别高校信息资源意识不强,信息基础设施落后,信息传递渠道不畅、途径单一,不能体现执行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导致基层党组织执行人员与广大师生在进行政策双向传递过程中出现脱节,使方针政策等难以得到客体的认同,增加了基层党组织执行活动的难度。同时,权威资源的开发不足与流失也使个别高校基层党组织公信力下降,影响其在广大师生中的威信,对执行力提升造成了无形的外在制衡。

2.执行资源利用率低。由于个别高校基层党组织部门之间有些工作交叉重复,造成本就数量有限的执行资源的浪费,加之各执行主体自身思想素质低下和执行能力欠缺,导致有限的资源无法发挥应有作用,造成资源紧张局面。另一方面,个别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体制落后与创新能力缺乏,也导致执行资源分配上的不合理、不均衡及利用率低下,使高校基层党组织执行力弱化。

三、新时代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执行力的策略

新时代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执行力是完善高校党建工作的迫切要求,是推进高校立德树人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针对当前复杂形势下高校基层党组织执行力提升的困境,应采取措施大力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从执行主体、执行客体、执行制度、执行资源方面提升与强化高校基层党组织执行力,已成为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提高执行主体的能力素养

执行的主体是人,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执行力的强弱关键要看执行主体素质的高低。优秀的执行主体的素质必然包括思想素质与能力素质。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思想素质。高校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要积极参加各项学习教育培训活动,主动掌握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认真研读并深化理解上级重要会议精神,通过不断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转变工作作风,强化责任意识,不断提高领导素质;党员教师要认真贯彻学习上级政策,提高思想素养,深化理论认识,完善自身理论系统,加强教育体系建设,通过系统学习加强师风师德建设,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学生党员作为高校中的优秀群体,其本身的言行会对周围同学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要依托党支部主阵地,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其学习党的先进理论,通过专题讲座等形式不断坚定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鼓励学生党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在此过程中使加强思想素养成为自觉。

2.加强业务培训,提升执行能力。执行主体的执行能力贯穿执行活动始终,要不断加强对执行主体各方面能力素质的培训,提升执行水平。“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4]所以在干部培训中要全面提升高校基层党的领导干部谋划、统筹、推动高校发展的本领,在实践锻炼中培养敢于直面并化解矛盾和问题的能力,提高政治站位,发挥其统筹协调的领导创新能力。教师党员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尊重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基础上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发挥党员教师作为先进教学者的引领示范作用。学生党员要在社会实践中强化党性锻炼,肩负起党组织赋予的使命,自觉承担党的工作任务。另一方面还要提高高校基层党组织各执行主体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推动基层党组织执行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二)增强执行客体的认同配合

高校基层党组织执行客体是高校党委政策任务直接作用和影响的对象。毛泽东曾指出:“在每一个行动之前,必须向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说明我们的政策,要善于把党的政策变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行动。”[5]所以在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执行力的过程中,要想发挥执行客体的作用,就必须加强对政策信息的宣传与解释,提高广大师生的认同和配合。

1.加强政策宣传,提高执行客体认同度。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与传播是高校制度执行的前提,政策宣传的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高校基层党组织执行力的效果。首先,高校党委要因势而动,借助行之有效的方式,采取真实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召开一系列政策宣传会议与专题讲座,对政策进行深度解读,先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各执行人员中进行宣传,再逐步扩大至广大师生群体,构建全校“一盘棋”的大宣传格局,并在宣传中努力提高师生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对政策的认知能力。其次,要深刻把握时代脉搏,积极探索新型政策宣传模式,克服传统会议传达、党报党刊自上而下宣传方式,利用“三微一端”新型信息传播空间,使高校基层党组织中执行主客体之间的信息传递由导向性的线性传播变为交互性的网状传播,畅通基层党组织政策信息传播渠道,使广大师生在深刻理解和认知党组织政策精神的同时,提高认同度。

2.坚持走群众路线,提高执行客体配合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重心转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6]。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沟通上级党组织和广大师生群众的桥梁,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在密切联系广大师生群众中提高执行力。要通过建立高校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组织高校党员深入师生群体中,为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各执行主体与师生群众之间的联系沟通搭建桥梁,保证政策贴合执行客体利益的同时,确保信息流畅,让广大师生群众在及时、全面地了解党组织指示与政策的基础上主动配合,实现主客体之间的协同,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执行力。

(三)构建执行制度的科学体系

加强执行制度建设是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执行力的治本之策。“制度实质是一种限制和激励人们行为选择的互动框架和逻辑自洽的规则体系。”[7]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制度主要包括组织内的各个部门架构及运作制度和机制。执行制度作为基层党组织执行力体系存在和运转的基础和前提,其本身的科学与合理性决定着制度被“执行”的能力,也影响着基层党组织执行力的效率。

1.加强制度设计建设,提高执行质量。科学、完善的制度,具体、清晰、明确的责任,是提高执行力的两个必要条件。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科学性原则,广泛征集师生的意见与建议并开展制度讨论,确保制定过程的公开性和透明性;要适应新时代对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要求,制定内容完备、行之有效的工作计划,建立结构合理、精简完善的制度体系,明确高校基层党组织中各层次执行主体的职责,避免出现制度交叉、执行模糊、权责错位等问题;最后还要加强对制度的评估,净化制度制定过程,防止在此过程中出现权力寻租与利益垄断,通过约束执行制度的制定,保障执行制度科学合理高效,提高执行质量。

2.健全制度监督机制,提升执行水平。加强党内监督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高校基层党组织执行力提升的重要因素。首先,要加强党性教育,提高监督主体的责任意识与监督能力,克服特权思想和“好人”心理,增强监督主体权威,使执行监督得到充分发挥,确保党内监督机制落到实处。其次,要把加强党内监督与其他形式监督相贯通,完善监督体系,形成监督合力。最后要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监督激励惩罚机制建设,通过正向激励提高广大师生遵守制度的能动性,而负面的惩罚则可以避免执行主客体的行为偏差,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制度监督营造良好氛围。

(四)优化执行资源的整合配置

高校基层党组织执行资源是指基层党组织执行系统运作过程中所需有形或无形的各种资源的总和,是党内各项规章制度贯彻执行的必备因素。在基层党组织工作运行中要加大资源投入,提高利用率,使各种资源协同发挥作用,为政策执行提供能量保障的同时,促进基层党组织执行力的提升。

1.强化执行资源的有效供给。要从高校基层党组织发展多元化的需求出发,以系统、整体的视角对基层党组织执行活动所需的人财物等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和统筹谋划,根据实际情况投入相应量的执行资源。通过开展理论研讨、定期培训等活动提高各执行主体整体素质,确保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执行活动由一支具有高度思想政治素养和优秀专业执行能力的队伍来操作运行。同时在财物的投入上要保障基层党组织一切活动正常开展,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渠道加强党组织政策宣传,在投入适度资源的基础上有效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

2.完善执行资源配置利用体系。要想实现高校基层党组织执行资源的规范运行,需要建立一套健全完备的规章制度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另一方面,通过人员、制度、信息的优化,实现资源分配及时、投放合理、利用高效。

猜你喜欢

客体执行力主体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社会公正分配客体维度与道德情绪的双向互动
测测你的执行力和想象力有多匹配
论碳审计主体
生产班组执行力提升建设
何谓“主体间性”
浅议犯罪客体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儿子,未来需要你的执行力
“凡客体”之不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