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五脏俞加膈俞结合辨证取穴治疗失眠患者的疗效观察

2020-12-13李金牛霍素坤冷钰玲李佳李跃华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0年4期
关键词:五脏疗程针刺

李金牛,霍素坤,冷钰玲,李佳,李跃华

1.北京市中关村医院中医综合科,北京100190;2.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云趣园三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北京100096;3.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病科,北京100091

失眠,中医又称“不寐”、“不得卧”、“目不眠”、“不得眠”等。目前我国失眠症的发病率约10%~20%。患者不能正常睡眠,轻者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彻夜难眠。常伴有健忘、多梦、注意力不集中,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质量。针刺五脏俞、膈俞结合辨证取穴治疗失眠有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市中关村医院中医综合科确诊老年失眠患者60 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41 例;年龄60~81 岁,平均年龄(68.7±5.5)岁;病程3g 个月~2年,平均(7.1±4.0)月。

1.2 失眠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诊断标准[1]:(1)夜间入睡困难、睡眠浅、梦多易惊、醒后入睡困难、白天困倦、疲乏;每周失眠≥3 次,病程≥1个月;(2)对睡眠质量不满意,造成明显苦恼,甚至影响社会功能及日常生活;(3)在心理上过度关注或极度关注失眠;排除继发性失眠。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1)入睡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难寐,甚至彻夜难寐,连续4 w以上;(2)伴心悸、神疲、乏力、健忘、头痛、多梦、心神不宁等;(3)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失眠。

1.2.3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参照《针灸治疗学》[3]“不寐”辨证分型诊断标准:(1)心脾两虚证:睡后易醒、神疲乏力、心悸、头晕目眩、多梦健忘、舌淡苔白脉细弱;(2)心虚胆怯证:善惊易恐、心悸不宁、坐卧不安、多梦,舌淡苔薄脉弦细;(3)阴虚火旺证:颧红潮热、五心烦热、头晕耳鸣、舌红苔薄脉细数;肝郁化火证:急躁易怒、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4)痰热内扰证:心烦、懊恼、惊悸不安、胸脘痞闷、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1.3 纳入标准[4](1)符合以上失眠症的中、西医诊断标准;(2)年龄≥60 岁;(3)病程3 个月~2年;(4)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7 分;(5)能理相关评分量表并积极配合治疗及评分;(6)2 w 内未接受治疗失眠的其他药物及治疗。

1.4 排除标准(1)不符合上述失眠症的中、西医诊断标准;(2)正在接受其他治疗,其结果可能影响本次研究相关指标者;(3)不能排除是由于精神类疾病或躯体疾病,药物、酒精等引起的失眠患者。

剔除标准 违反操作方案者。

脱落标准 未完成本研究方案的全部治疗及观察指标者。

中止标准 (1) 纳入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不能继续进行研究者;(2) 治疗期间因其他疾病不能或不愿完成研究方案者。

1.5 治疗方法

(1)针刺取穴组 五脏俞加膈俞: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膈俞。

(2)辨证取穴组(主穴+辨证配穴) 主穴:百会、四神聪、神门、照海、内关。配穴:痰热内扰证加内庭、丰隆;肝郁化火证加太冲、行间;心虚胆怯证加大陵、丘墟;心脾两虚证加通里、三阴交;阴虚火旺证加行间、太溪。

(3)针刺方法 取穴局部75%酒精消毒,选用0.25×40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五脏俞、膈俞:呈75°向脊柱方向斜刺,视患者形体胖瘦刺入25~30 mm,施捻转手法,使局部酸胀为度。余穴直刺10~35 mm,得气后留针30 min。每日针刺1 次,5 次/w,10 次1 个疗程,共治疗2 个疗程计20次。奇数次:患者俯卧位,针刺“五脏俞加膈俞”穴组;偶数次:患者仰卧位,针刺“辨证取穴”穴组。

1.6 观察指标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用于评估最近1 个月睡眠质量。包含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催眠药物、睡眠障碍、日间功能等7 个因子。每个因子记0~3 分,7 个因子总和为PSQI 总分,总分0~21。共进行3 次PSQI 评定:治疗前、第1 疗程结束后以及第2疗程结束后。

1.7 疗效评价 第2 疗程后,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进行疗效评价。疗效指数(尼莫地平法):N= [(治疗前PSQI 一治疗后PSQI) /治疗前PSQI]×100%。

(1)临床痊愈:睡眠质量及时间恢复正常、精力充沛,失眠伴随症状消失,N≥75%;

(2)显效:睡眠时间及质量明显改善,失眠伴随症状基本缓解,50%≤N<75%;

(3)有效:睡眠时间及质量有所改善,失眠伴随症状有所改善,25%≤N<50%;

(4)无效:睡眠时间及质量无改善,失眠伴随症状无明显改善,N<25%。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治疗前后采用配对检验。

2 结果

(1)患者治疗前后PSQI 评分 治疗前(15.82±4.18),第1 疗程后(11.06±2.66),第2 疗程后(8.07±2.12)。第1疗程后与治疗前相比以及第2 疗程后与第1 疗程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提示PSQI 评分与疗程相关,且PSQI 评分随着疗程的增加而减小。

(2)临床疗效 60 例患者临床痊愈6 例,显效22 例,有效21 例,无效11 例,总有效率81.7%。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失眠主要病机是阴阳失调,阳盛阴衰,病位主要在心,与五脏均有联系。五脏失调、五神失养,可导致失眠,是故五脏失调皆可令人失眠[6]。《类经·不得卧》亦云:“凡五脏受伤,皆能使卧不安。”所以安寐必先调神,调神须安五脏。而五脏精气输注于五脏俞,五脏俞擅长调节五脏气机,五脏功能正常,化生精气以养五神,故可通过五脏俞调理五神[7]。五脏俞、膈俞归足太阳膀胱经,而足太阳膀胱经入络脑,脑为元神之府,统帅五神,使神安而寐。

本组患者通过五脏俞加膈俞结合辨证取穴,两组穴位合用,调和阴阳、宁心安神,五神安于五脏而使人安寝。临床病例结果也证实,五脏俞加膈俞结合辨证取穴治疗失眠有效。

猜你喜欢

五脏疗程针刺
从五脏角度探析沈氏女科学术思想
清明的雨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治前列腺增生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茶香沁心脾 茶方养五脏——乐氏同仁茶饮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