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复方及单味药提取物抗肝癌细胞侵袭转移分子机制*

2020-12-10宋秋佳卢文丽潘志强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复方提取物肝癌

宋秋佳 卢文丽 潘志强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上海,201203)

原发性肝癌(PLC)是我国难治性恶性肿瘤,病死率高[1]。PLC的治疗,目前仍以早期局部手术切除作为首选方案。但是,所有促进早期手术得以实现的努力和各种疗法的实施,使得术后1、3、5年生存率已接近高限[2]。此外,国际上多采纳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标准,对B期(单发或多发的大肿瘤)推荐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C期(伴大血管/胆管癌栓)仅推荐多靶向性药物索拉非尼[3,4]。有研究表明,我国约80%的肝癌患者都不同程度地接受过中医药治疗[5,6]。而中医药在预防和降低肝癌复发转移率、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甚至延长患者生存期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5,6]。已有随机对照、多中心的临床试验证明,服用相应的中药现代制剂可显著降低肝癌术后复发风险[7]。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针对PLC诊疗指南最新版(2018Ⅴ1),晚期一线、二线策略的Ⅰ级专家推荐中,也明确指出传统中医药辨证论治或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的现代中药制剂存在使用空间[8]。因此,如果能从细胞、分子水平明确中医药抑制肝癌侵袭、转移的作用机制,将有助于发挥中医药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

本文主要关注中药提取物(复方及单味药,以及少量提取物的组合)抑制肝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及其研究进展,暂不含中药单体。文献主要源自Pubmed Medline数据库,以Hepatocellular、Carcinoma/Liver cancer、Extract/herb/decoction/formulation、Metastasis/invasion/migration、Herbal formula/decoction/recipe等作为关键词,去除重复及与单体有关的研究,去除临床研究,最终入选文献39篇。

在入选文献的分类上,肝癌细胞的侵袭、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中医复方、单味药提取物所开展的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转移作用研究,主要是围绕如下环节展开,即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活性变化、上皮间质转化(EMT)、经典信号通路调控、调节免疫、肿瘤血管生成和微环境和其他等等。因此,本文从以上角度进行分类、梳理,同时兼顾复方、单味药,体内、外实验等亚分类。

1 与MMPs等相关

1.1 复方 Yang等[9]采用抑瘤饮(由黄芪2 g、灵芝1 g、杏仁1 g、白花蛇舌草3 g、附子2 g、甘草2 g、西洋参1 g和桔梗1 g组成)水提物开展的体外实验中,发现抑瘤饮能显著抑制SMMC7721肝癌细胞的增殖,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降低伴随着细胞迁移和侵袭抑制。

1.2 单味药

1.2.1 体内实验研究 Cheng等[10]采用泽漆的乙酸乙酯提取物(EAE)作用于裸鼠肝细胞癌(HCC)异种移植瘤模型,持续30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随着EAE浓度的增加(50、100、200 g/m l),肿瘤体积显著下降(P<0.05);此外,异种移植瘤的超微结构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包括核固缩、染色质凝聚等;IHC结果显示nm23-H1表达增加,而MMP-9表达下降;WB针对以上两种蛋白的结果也显示出一致的趋势,尤其在200 g/m l剂量组。此外,WB结果显示CyclinD1,bcl-2的蛋白表达减少,而Bax和Caspase-3增加。认为EAE能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诱导凋亡,并抑制侵袭和转移。Weng等[11]采用ICR小鼠建立HEPG2异种移植瘤模型,将富含透明质酸的灵芝提取物(GLE)口服给药后,肿瘤的平均大小、体积和重量均降低,且与剂量相关。出现转移性荷瘤小鼠数量、累积脏器数、病灶数,以及血清MMP-2和MMP-9的活性,同样被显著降低。认为GLE可用于预防高侵袭性肝癌细胞肿瘤发生和转移。

1.2.2 体外实验研究 Ju等[12]采用银杏叶甲醇提取物(MMPL),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SK-Hep1和HuH7细胞的迁移和侵袭。MMPL对MMP-2和MMP-9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此外,对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酶相关基因表达均有抑制作用。Fang等[13]在猕猴桃根提取物抗HCC活性和分子机制的研究发现,用acRoots和前列腺素E受体3(EP3)拮抗剂L-798106治疗可致HCC细胞中VEGF、EGFR、MMP-2和MMP-9表达降低,同时对细胞生长、迁移、侵袭和凋亡有显著影响;且该效果可被EP3激动剂sulprostone逆转/阻断。提示acRoot通过抑制EP3表达抑制HCC细胞侵袭和转移,导致VEGF、EGFR、MMP-2和MMP-9的活化减少。Byambaragchaa等[14]发现雪莲乙醇提取物SIE能抑制人肝癌细胞SK-Hep1的侵袭和运动,且这种效应与MMP-2/MMP-9表达降低有关。Wang等[15]发现野菊花醇提物(CIE)显著抑制MHCC97H的增殖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降低MMP表达并增加TIMP-1表达有关。Park等[16]发现黄芩醇提物通过调控HepG2细胞MMP-2和FOXM1转录和翻译活性从而抑制HepG2肝癌细胞转移。Lee等[17]研究观察药用植物赤松叶提取物RP及其酚类植物化学物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EGC)和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G)对SKHep-1人肝癌细胞侵袭的影响。结果发现,RP抑制SK-Hep-1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而其中有效成分EGCG和CG以剂量依赖方式降低MMP-2和MMP-9活性。认为RP抑制肿瘤的侵袭和迁移,主要与EGCG和CG的作用有关。Dai等[18]从半枝莲中获取总黄酮类化合物TF-SB作用于MHCC97H人肝癌细胞,发现TF-SB能明显抑制其增殖和侵袭,且呈剂量依赖性。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经TF-SB处理后,MMP-2和MMP-9的表达均明显下降;Timp-1和Timp-2的表达同时增加。结果表明TFSB可能通过降低MMP的表达,同时增加TIMP的表达,降低MHCC97H细胞的转移能力。Park等[19]通过Boyden小室体外侵袭测试表明七灶花楸水提取物SC能抑制人肝癌Hep3B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明胶酶谱法显示MMP-9的活性、基因和蛋白表达量均被降低。此外,趋化因子受体CXCR4和CXCR6基因表达被抑制;肌动蛋白纤维组织明显抑制。Cha等[20]通过明胶酶谱法显示鬼箭羽丁醇萃取物可抑制MMP-9活性且呈浓度依赖性。Chang等[21]观察到红曲提取物对人肝癌SK-Hep-1细胞具有明显的抗侵袭和抗迁移活性,与诱导nm23-H1表达和下调MMP-2和MMP-9活性有关。

2 与EMT有关

2.1 复方体内实验研究 Zhang等[22]建立HCCLM3-G高转移潜能原位异种裸鼠移植瘤模型,2周后进行不充分射频消融处理,24 h后设置对照组、IFN-α组、松友饮组和全量联合组。其中,IFN-α治疗为皮下注射0.1ml IFN-α,7.5×106U/(kg·d);松友饮治疗为灌胃口服0.1m l,8.4 g/(kg·d)。连续5周。结果显示联合治疗显著降低了残余肿瘤的大小,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肺转移率,并延长了裸鼠的生存期。认为IFN-α联合松友饮治疗,能削弱射频消融处理后残余肿瘤增强的转移潜能,而该作用可能通过抑制β-catenin的激活介导的EMT抑制来实现。Zhong等[23]采用SMMC7721细胞建立脾脏注射肝转移动物模型后,健脾化瘀汤水提物(JHD)由人参20 g、白术15 g、山药12 g、茯苓15 g、牡丹皮10 g、丹参15 g、郁金10 g、莪术10 g、柴胡15 g、炙甘草6 g等组成)灌胃给药5周。发现对照组(造模后给予生理盐水)动物出现肝转移比例为70%,给药后下降至40%。取肿瘤组织制作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内有着较为密集的血管分布;此外,针对EMT过程中一些分子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JHD组内E-cad和EpCAM较对照组要高,而N-cad和波形蛋白却显著低于对照。因此认为JHD的治疗能有效抑制EMT,从而阻止肿瘤发生和转移。

2.2 复方体外实验研究 Zhong等[23]发现JHD可抑制SMMC7721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其机制可能与增加Smad7的mRNA和蛋白水平,降低pSmad3的蛋白水平以及增加E-cad表达水平,降低N-cad和波形蛋白的表达水平等有关。同时在该研究中发现丹参酮IIA具有类似的功效,因此推测是JHD起效的主要的功能药物单体。Zheng等[24]采用松友饮预处理MHCC97H 4周,建立MHCC97HSYY细胞系,同时采用未处理的MHCC97H细胞作为对照。WB和ELISA结果显示松友饮能抑制EMT相关的变化和TGF-β1的表达;松友饮预处理能明显抑制TGF-β1诱导的细胞形态变化和逆转EMT标志物E-cad和N-cad的表达;抑制TGF-β1的下游蛋SMAD2和SMAD3的磷酸化;抑制TGFβ1诱导的MHCC97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3 与经典信号通路有关

3.1 TGF-β/SMAD信号通路

3.1.1 复方体外实验研究 Liang等[25]发现解毒方醇提物(JR,由猕猴桃根、鼠尾草、山慈菇、鸡内金组成),能抑制TGFβ1诱导HuH7和SMMC7721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采用JR预处理SMMC7721,能阻断TGFβ1诱导的Smad2/3,Akt和MAPKs的激活,能抑制TGFβ1诱导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认为该方能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通过EMT,通过Smad2/3依赖或非依赖通路而实现。Liu等[26]将来源于黄芪和丹参的混合物CASE,即黄芪苷、黄芪多糖和丹参酚酸粉末按70∶1∶1.85比例组成。将不同剂量CASE作用于HEPG2肝癌细胞时发现:40μg/ml剂量时,TGF-β引起的细胞侵袭作用被明显抑制,连接区Smad3的磷酸化(pSmad3L)和C端Samd2的磷酸化(pSmad2C)均被显著降低;20μg/m l剂量下,C端磷酸化(pSmade3C)轻度增加;80μg/ml的CASE降低Smad2/3/4复合体水平,Smad7却被上调且呈剂量依赖性。此外,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型(PAI-1)转录活性也被抑制。以上表明CASE通过调节TGF-β/Smad信号来发挥其抗HepG2肝癌细胞侵袭的作用。

3.1.2 单味药体外实验研究 Liu等[27]将瑞香狼毒提取物(ESC)作用于HepG2肝癌细胞,发现其可以逆转TGF-β诱导的细胞离散;下调Vimentin和上调E-cad逆转TGF-β诱导的EMT;抑制TGF-β诱导的细胞迁移和侵袭;抑制TGF-β启动的Smad信号通路。即ESC可以通过抑制Smad信号通路逆转HepG2肝细胞中TGF-β介导的EMT。

3.2 MAPK、ERK信号通路

3.2.1 复方体外实验研究 Chen等[28]选取综合清热解毒(Q)、活血化瘀(H)、扶正固本(F)的复方QHF,由如下药物按照一定比例构成:华蟾素注射液∶人参皂苷3∶三七总皂苷∶香菇多糖=57∶1∶0.4∶7。结果显示,除了抑制细胞运动外,QHF显著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并具有浓度依赖性,降低了肿瘤细胞侵袭和迁移。此外,QHF作用24 h后,pERK显著降低而pP38和pJNK的表达增加,但ERK、P38和JNK蛋白的总量保持不变。使用ERK抑制剂能改变P38和JNK的蛋白表达,促进QHF的抗侵袭作用,而P38和JNK抑制剂只能部分逆转这种作用。因此,该研究表明QHF能够抑制HepG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活性,可能的机制涉及P38和JNK/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和ERK信号通路的减弱。

3.2.2 单味药体外实验研究 Zhang等[29]观察到地鳖虫提取物(ESWE)通过下调PKC、AKT、MAPK等信号通路,以及PLG、NFκB和P53等蛋白来抑制SMMC-7721细胞生长和转移。Yeh等[30]发现榄仁树叶子提取物(TCE)具备抗HuH7细胞转移作用。TCE通过下调转录因子SP-1和NF-κB DNA结合活性,有效抑制ERK1/2信号通路的磷酸化,从而导致u-PA抑制和抑制转移。Weng等[11]研究发现灵芝提取物(GLE),能以剂量依赖性方式降低佛波醇-12-肉豆蔻酸酯-13-乙酸酯诱导的HepG2细胞MMP-9表达。该作用通过抑制ERK1/2和蛋白激酶B在胞质中的磷酸化,以及降低细胞核中激活蛋白-1和核因子kappa B的水平而实现。Park等[19]发现七灶花楸水提取物(SC)在50和100μg/ml浓度下,可降低ERK和p38 MAPK的磷酸化水平,可略微提高JNK的磷酸化水平。另外,SC处理对κB抑制剂IκB的蛋白水平和NF-κB的p65亚单位没有影响,提示ERK和p38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Hep3B细胞侵袭和迁移相关分子的表达。

3.3 β-catenin有关信号通路

3.3.1 单味药体内实验研究 Wu等[31]建立HA22T移植裸鼠模型后,采用花椒提取物(YBBE)处理,发现PP2Acα、GSK-3β、APC和β-TrCP/HOS水平呈现强劲增长趋势,而β-catenin、p-GSK-3β、TBX3和IL8等蛋白呈下降趋势。此外,YBBE通过促进β-catenin蛋白质体降解,从而显著下调胞核和胞质中β-catenin水平。

3.3.2 单味药体外实验研究 Tsai等[32]在研究大黄调控βcatenin和影响肝癌转移作用时,发现大黄提取物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HA22T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其机制与大黄抑制GSK-3-β蛋白水平以使Wnt信号传导失活并降低β-catenin水平有关。Wu等[31]在研究花椒提取物YBBE抑制HA22T肝癌细胞的作用机制时,通过免疫共沉淀技术发现,YBBE可直接促进GSK-3β、β-TRCP、APC、PP2A和β-catenin之间的蛋白相互作用。综合分析以上发现与体内实验结果,认为在高转移性HA22T细胞中,YBBE通过激活PP2A来抑制β-catenin参与的转移信号通路。

3.4 其他信号通路 Jue等[33]在体内与体外实验中,发现单味药南蛇藤提取物(COE)通过下调Notch1信号通路,抑制HCC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且TGF-β1诱导的血管生成拟态可被其阻断。Jang等[34]发现单味药青蒿醇提物(ACE),具备抑制HEPG2和HUH7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HUH7细胞克隆形成、抑制HUH7细胞的迁移等多种抗肿瘤作用,并认为以上作用与ACE对IL-6/STAT3通路的调节有关。Lu等[35,36]在研究行气活血单味中药预知子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作用时,发现预知子种子提取物(ATKSE)能使HepG2肝癌细胞G2/M期后的连续峰面积减少,而该连续峰的产生与面积与细胞之间的粘附程度相关;未处理HepG2细胞形态规则,通过纤毛连接紧密;ATKSE作用后细胞的相互连接依然,但部分相互连接区域已经出现分离;且基因芯片结果显示大量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出现表达差异,提示该通路活跃。因此推测ATKSE可能也具备抑制肝癌细胞粘附、侵袭和转移作用。进一步采用多种肝癌细胞系开展体外研究并发现可能与以下机制相关:抑制ITGA2、ITGB5和pFAK等Integrin介导的细胞粘附通路上游蛋白的表达,使下游pERK1/2、pJNK等部分失活,进而间接或直接抑制MMP-2等蛋白的表达,即通过抑制HepG2肝癌细胞的增殖、粘附、迁移和侵袭等环节,最终抑制其迁移侵袭。

4 与免疫调节有关

4.1 复方体内实验研究 Zhang等[37]采用C57小鼠皮下注射Hepa1-6鼠源性肝癌细胞系和尾静脉注射Hepa1-6-GFP的方式建立皮下肿瘤和实验性肺转移模型,采用松友饮进行单独或联合适当游泳(每日游泳8min)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联合治疗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和肺转移,并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期,显著提高外周血CD4与CD8的比例,降低血清TGF-β1水平,降低Treg细胞在外周血、脾脏和肿瘤组织中的比例。联合治疗在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和转移方面有增效作用,明显优于单用松友饮或单独游泳组。

4.2 单味药体内实验研究 Sunwoo等[38]采用SD大鼠每周一次腹膜内注射二乙基亚硝胺(DEN)50 mg/kg,持续16周建立肝癌模型后,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白花蛇舌草水提物(OD)100 mg/kg和200 mg/kg灌胃治疗组。治疗28d后,进行PET/CT成像和数据分析、肝功能检测、肉眼观察肝脏来计数肿瘤、肝组织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IHC以及存活率等指标。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OD处理组(100和200 mg/kg)中的血清ALP、AST和ALT水平显著降低(P<0.05)。此外,OD治疗组(100和200 mg/kg)的结节大小分布和肝/体比显著降低(P<0.05)。认为OD可通过增强肝功能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的能力。Zhou等[39]采用C57小鼠建立移植H22肝癌模型和B16黑色素瘤模型,灌胃给予低〔40 g/(kg·d)〕、中〔200 g/(kg·d)〕、高〔1 000 g/(kg·d)〕不同剂量的桑黄提取物PI后,检查T淋巴细胞,抗体,细胞因子,LAK、NK细胞在脾脏的活性、肿瘤细胞凋亡状态及肿瘤组织中iNOS、PCNA的表达。其中,部分动物在肿瘤细胞接种24 h后即开始灌胃给药36d;部分动物则是预防性的给药7d时再接种肿瘤细胞,即共计给药42d。结果发现PI提取液能提高动物的免疫力,起到抑制癌细胞生长和转移作用,并存在量效关系。

5 与肿瘤血管生成和微环境有关

5.1 复方体内实验研究 Min L等[40]观察补阳还五汤水提物(BYHWD,由黄芪120 g、当归6 g、赤芍5 g、地龙3 g、独活3 g、桃仁3 g、红花3 g组成)对HCCLM3异种移植荷瘤裸鼠肿瘤生长、转移和血管生成的影响。给药设置全方组(LB)以及益气(YQD)和活血(HXD)两个拆方组。其中YQD包含120 g黄芪,HXD则由剩下药物组成。各组又随机分为3个亚组:分别灌胃治疗21d、28d和35d。全方、益气、活血水提物分别被浓缩至含生药1.03、0.56和0.166 g/ml,每只动物灌胃同样体积药物0.2 m l。检测指标包括肿瘤重量、体积和肺转移;CD105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以及G蛋白信号调控因子5(RGS 5)。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中药治疗后肿瘤重量或体积没有明显下降;肺部转移数量减少;全方治疗35d组RGS-5和HIF-1α表达水平下降。但是,在治疗后第28天和第35天,全方组中VEGF的表达水平增加。研究结果表明,BYHWD可能通过影响VEGF、RGS-5和HIF-1α的表达水平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转移,可能有助于HCC的肿瘤微环境和血管正常化。

5.2 单味药体内实验研究 Wang等[41]采用能表达红色荧光蛋白(RFP)的HepG2建立裸鼠肝脏原位移植模型。一组动物在肿瘤细胞植入术后第3天进行早期治疗,即采用南蛇藤乙酸乙酯提取物(COT)口服给药(20 mg/kg);所有其他动物,从植入肿瘤细胞后第20天起,随机分成4组,分别接受不治疗、奥沙利铂(25 mg/kg),COT低剂量(20 mg/kg)和COT高剂量(40 mg/kg)处理。研究期间采用荧光全身成像技术定位表达转移的RFP,以实时监测肿瘤生长和转移;取肿瘤组织进行VEGF免疫组化染色,以及PCR检测VEGF转录水平。结果显示COT高剂量和早期治疗对控制肿瘤体积和肿瘤重量有显著疗效;奥沙利铂和COT治疗均能显著降低肿瘤VEGF表达;对淋巴结、脾脏、肺、肝、膈、腹腔和胸腔等局部和远处器官的潜在转移进行了仔细的观测,发现任何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转移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

6 其他

6.1 复方体内实验研究 Yin等[42]采用Bel-7402肝癌细胞建立BALB/C无胸腺小鼠模型,设置西药对照组(非肠胃给药FT207,替加氟,8 mg/m l,0.2 m l/10 g体重)以及由莪术15g、半枝莲30g等组成的扶正解毒汤(FJD)。FJD分为低(粗提物0.25 g/ml,0.2 ml/10 g体重)、中(0.5 g/ml,0.2 ml/10 g体重)、高(1.0 g/ml,0.2 ml/10 g体重)三种剂量组。观察生存期、肿瘤体积、肿瘤指数和肝脏肿瘤转移情况;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的PTEN水平及变化。治疗4周后,治疗组(3个中药组相加)总生存率50%,FT207治疗组生存率0;除中药低剂量组外,其余组与对西药对组间在肿瘤体积、肿瘤指数上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肝脏肿瘤转移少于对照组;IHC结果显示,癌旁组织中PTEN的强度最高,然后是肝组织,癌组织最低;在各种组织中,中药治疗组PTEN的强度均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中药治疗组中又以中剂量组为最高,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间并无差异。结果表明FJD可以延长生存期、减少肿瘤肝转移;认为FJD用于治疗HCC的机制可能部分与增强肝脏组织中PTEN的表达有关。

6.2 复方体外实验研究 Hu等[43]采用水煎醇提的方式获得养肝解毒散结方(由女贞子12g、舌莓15g、龙葵15g、半枝莲30g、泽漆15g、猫爪草15g、郁金15g、黄芪15g组成)提取物(YGJDSJ)。发现YGJDSJ能抑制Bel-7402细胞的悬浮生长、增加ROS的生成,激活Caspase-3、-8和-9,下调调节PTK2,从而诱导Bel-7402细胞失巢凋亡。该研究虽未提供YGJDSJ影响肝癌细胞侵袭、转移方面的直接数据,但认为由于失巢凋亡与肿瘤转移和血液或淋巴循环中的细胞存活有关,推测YGJDSJ可能影响肝癌转移,或影响血液或淋巴循环中的肝癌细胞。

6.3 单味药体外实验研究 Hsieh等[44]在穿龙薯蓣提取物(DNE)抑制肝癌细胞转移的研究中发现,DNE能显著抑制HuH7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DNE抑制MMP-9和u-PA的活性和蛋白水平以及PI3K和Akt的磷酸化;mRNA水平和启动子的测试均显示DNE对u-PA表达的抑制作用;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检测不仅显示DNE抑制u-PA表达,而且抑制作用与NF-κB和SP-1信号通路转录因子的下调有关。这些结果表明u-PA表达可能是DNE介导的HCC侵袭/迁移抑制中的有效治疗靶标。Kabir等[45]将中草药三桠苦己烷提取物(MP-hx)同时作用于HCT116结肠癌细胞和HepG2肝癌细胞,获取RNA后进行基因芯片检测,发现分别有1 290和1 325个基因出现差异表达。其中MP-hx上调的一些基因包括转移抑制基因NDRG1。Ceccarini等[46]将意大利产枸杞子提取物(生理溶液中匀浆离心后取上清)作用于HEPG2细胞,发现能够调节参与氧化应激、增殖、凋亡的众多基因表达,如下调CCL5、DUSP1等基因,CCL5与肿瘤迁移和侵袭有关,而DUSP1意味着增高的转移和抗凋亡风险。Kim等[47]发现蒺藜水提物可抑制与细胞周期调节、抗凋亡和侵袭相关基因的表达。

7 结语

通过对文献中涉及到的复方和单味药内容进行整理,发现复方涉及松友饮、健脾化瘀汤、补阳还五汤、扶正解毒汤、复方抑瘤饮等,其中,又以松友饮研究较多。单味中药提取物中,体内实验涉及白花蛇舌草、泽漆、桑黄、灵芝、半枝莲、南蛇藤、花椒等;体外实验则涉及银杏叶、猕猴桃根、雪莲、野菊花、黄芩、赤松叶、南蛇藤、七灶花楸、鬼箭羽、地鳖虫、瑞香狼毒、榄仁树叶、大黄、青蒿、预知子、穿龙薯蓣、三桠苦、枸杞子、红曲、蒺藜等多种单味药。

从文献中涉及到复方和单味药数量,以及体内、外实验等亚分类方面进行比较,发现关于复方的文献数量较单味药少;同时,体外实验居多,体内实验偏少,推测与复方有效成分的鉴定复杂、体内实验研究影响因素更多相关。随着技术手段的更新,今后关于复方的研究可能会逐渐增多。此外,由于目前肝癌临床中医药辨证论治方面,仍然以复方用药为主,故本次未将中药单体纳入,只关注中药复方和单味药;而复方和单味药的提取物如水提物或醇提物,其中往往含有多种成分,与靶向相对明确的单体不同。但是,明确复方、单味药有效成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有效成分之间的配伍组合,甚至和疗效明确的肝癌分子靶向药物的组合运用,可能是今后重要研究方向。

从复方或单位中药提取物的给药方式来看,以动物为对象的体内实验多以灌胃给药为主。鉴于体外实验中的细胞给药方式,实质上更接近于整体实验下的局部给药效应,与消化道给药有着很大不同。因此,在复方或单味药体外实验充分、有效筛选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至动物体内实验研究时,如何尝试局部给药?值得思考。

以上文献,有些研究主要关注侵袭转移本身,有些会同时关注增殖与侵袭转移,往往表现出单味药或复方提取物对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转移均产生影响。虽然从技术角度而言,可以最大限度地排除增殖对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但是,细胞本身的增殖状态,是其生物学行为如侵袭转移的基础。所以,在关注这些文献结论时,应该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不能把二者轻易割裂开来。

在复方或单味药的作用机制方面,文中虽然尝试进行分类,但是,鉴于复方或单味药提取物与靶向明确的单一成分不同,作用于细胞后,往往会引起一系列的分子事件,如影响多种通路,或者既影响MMPs,同时也可能影响EMT。因此作用机制会出现交叉,文中已有多次反映。整体而言,虽然中医药复方或单味药抑制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肯定且具研究价值,但是在具体机制的认识上仍然存在许多不一致,值得后续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复方提取物肝癌
虫草素提取物在抗癌治疗中显示出巨大希望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判定
中药提取物或可用于治疗肥胖
虫草素提取物在抗癌治疗中显示出巨大希望
复方参蓉汤加减治疗脾肾两虚型斑秃的临床疗效观察
XB13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
植物提取物:你意想不到的辣椒
Protective effects of Fufang Ejiao Jiang against aplastic anemia assessed by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etabolomics strategy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隐源性肝癌与病毒性肝癌临床特征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