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作文?有妙法

2020-12-09陈毅敏

教师·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微作文作文教学小学语文

陈毅敏

摘 要:微作文,即微型作文,体现为“用时”微,“写点”微,“成篇”微。微作文形式短小、自由、灵活,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用较少的字数、以最快的速度做到“我笔写我心”,为学生写好“大作文”积累习作素材,丰富语言积淀。文章从积累习作素材,赋予习作活力,巩固所学写法,唤起习作灵感这四方面具体阐述微作文的妙用。微作文既是一本生活记录本,也是学生习作的练兵场,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极为重要,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大作文”素材。

关键词:微作文;作文教学;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5-15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8-0031-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习作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笔者认为,当下中年级作文教学面临的最实际、最迫切的问题应该是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教会学生习作方法,让学生感受习作的乐趣。根据新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笔者利用“微作文”这一形式探索新的作文教学模式。希望通过指导学生自由习作,或者通过仿写课文典型段落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富有创造性的自由习作氛围,使学生欣然地将生活中的独特体验和所思所想用“微作文”的形式轻松表达出来。

一、“微”中现生活,积累习作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二学段习作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由此可见,留心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前提。中年级的学生刚刚踏入习作的大门,教师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用心体验,放手让学生自由习作,记录生活的点滴,从小处着眼。让学生写微型作文,不仅耗时少,而且写作不受篇幅的限制,学生还可以自由、灵活地记录最真实的生活,做到常写常感悟,在广阔的生活中增长见闻,丰富感受,练习表达。

比如,上学期,学校举行了校趣味运动会。在运动会之前,笔者布置学生仔细观察运动会上的各种场景,并让学生把自己觉得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一幕用一个小片段的形式写下来。运动会当天,学生有意识地仔细观察运动场上运动员、观众、教师的表现。运动会一结束,学生马上动笔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运动场上的情景。当学生以后遇到要求写《记一次有趣的活动》之类的作文时,因为有现成的习作素材,学生的习作就不再是“无米之炊”。学生不但可以把运动会中印象最深的场景描述出来,还能用上一些好词佳句,写出来的作文不但条理清楚,而且还很有画面感。

虽然只是一次微作文的训练,篇幅不长,但是学生用笔记录了生活的点滴,积累了习作素材。通过这次训练,学生也懂得了,写好作文并不难,只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用心去感受生活,平时多积累习作素材,写起大作文来就不是难事。

鲁迅先生说过:“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可见,只要教会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或物,学生习作时就不会觉得没什么内容可写,或者写什么都空洞。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细心观察、勤练笔的好习惯,特别是对刚开始学习作文的学生,我们可以从小处着眼,从一个小片段写起,经过多次微作文的训练后,相信学生写作时一定是信手拈来。

二、“微”中露真情,赋予习作活力

俗话说: “言为心声,文贵真情。”一篇好的文章必须倾注着作者强烈的情感。因此,作文教学的艺术已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下自然地写作,从而达到“我笔写我心”的目的,即用童眼看世界,用童笔写生活,用童心悟真谛,畅谈所感,快乐习作。写周记正能适应这样的需求。周记的篇幅不在乎长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贵在抒发真情实感,贵在长期的坚持。

在中年级的语文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笔者坚持让学生写周记,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素材,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周记成为学生情感的宣泄之地。学生写周记不限篇幅,只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即可。对学生写的周记,笔者坚持及时反馈,正面激励,既不失时机,有的放矢,又能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学生交上来的周记,笔者都尽量当天批阅:对有进步、写得好的,笔者会在优美的句子、词语下面画圆圈,画波浪线,并且写上有启发性、针对性、鼓励性的话语,如“你真棒!”“你能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真不错!”。对写作水平差一点的学生,笔者也在肯定他们点滴进步的同时,诚恳地指出周记中存在的问题,如“进步很大,如果能够写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就更好了”。每次批阅完周记,笔者还会在班级中进行佳作赏评,让大家来欣赏、学习优秀作品,共同提高习作水平。写得好的学生,发现自己的作品被欣赏、展示,心情自然十分激动,下次写起周记来肯定动力十足。而其他学生在欣赏别人的作品时,也能有所收获,在无形中提高了習作水平。渐渐地,周记成了学生情感表达的圣地,同时学生在习作时也乐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如果微型作文成为学生练笔的家常便饭,成为学生情感的宣泄之地,那么学生写起大作文来就不再是虚情假意。俗话说“厚积才能薄发”,有了微作文的积淀,学生写起大作文来就能得心应手。

三、“微”中藏奥妙,巩固所学写法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精心挑选的美文,许多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并运用到习作当中。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文本的同时,还需引导学生了解并运用文章的写作方法。而微型作文正好是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方法,进行仿写、练写的好渠道。

例如,教学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我们发现课文中的第二自然段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对爬山虎的叶子进行静态描写,“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下一点儿空隙”,写出叶子铺得均匀,绿意盎然的特点;然后,再采用动态描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写出风吹过时,叶子的动态美。教完这课时,笔者让学生也当一当大作家,想一想:“如果让你写一处景物,你会写什么?你能不能仿照这个段落的写法,把景物写具体生动?”学生开始议论开来,有的说描写蒲公英,有的说描写冬天树枝上的积雪……讨论完后,学生就开始动笔进行练写。学生因为有章可循,自然而然就能够把所写景物的特点写得详细具体生动。

又如,教学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燕子》一课时,我们发现这篇课文的突出特点是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将活泼可爱的燕子描绘得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画面感。作者先抓住燕子羽毛乌黑、翅膀轻快有力、尾巴像剪刀的主要特征,用类似速写的手法,寥寥几笔就勾画出燕子的外形特点。教学这一自然段时,笔者先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在学生对燕子的特点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后,笔者马上让学生进行练笔,请学生仿照这一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自己熟悉的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刚接触习作不久的三年级学生,因为有课文可参照,很快就能够像作者那样简笔勾勒出自己所写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微型作文,是学生所学教材文本的延伸,是学生学习并运用写作方法的演练场。如果学生写微型作文时,能够熟练掌握一些写作方法,那么写大作文时,就能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而不再如记流水账一般空洞。

四、“微”中见个性,唤起习作灵感

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的作文千人一面,固守陈规,主题不新颖。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要改变只有一个中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运用多向思维创造性地进行写作。多向思维要求发挥思维的活力,从多方面去思考,散发众多新颖独特的信息来。在进行微作文训练时,教师不仅可以引導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记录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

比如,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古诗词,能让读者的眼前浮现出美好的画面,能让读者产生相同的情感。读者好像隔了几百年、几千年,与诗人在同一片月光下,把酒对歌,赏景吟诗。这时,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改写古诗词。

比如:读《赋得古原草送别》时,学生吟诵着“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眼前似乎浮现出当时的情景,也感悟到这首诗写的是离别情。于是带着这种情愫,学生马上改写古诗。因为有前面古诗学习的铺垫,学生的习作灵感被唤起,所以改写起诗来,就水到渠成。以下是一个中年级学生改写的诗作。

微作文鼓励学生突破常用文体的模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地表露自己鲜活的观点。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达到奇、新、美的境界。这种自由、灵活的形式容易唤起学生创作的灵感,挖掘素材,写出富有趣味性的文章。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要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可以从微作文入手,让微作文成为生活记录本,让一些“生活小镜头”,一些“灵感”不再稍纵即逝,成为过眼云烟。有了这本记录本,学生在习作的时候不会再出现搜遍记忆的每一个角落,还是想不起任何相关内容的情况。微作文既是一本生活记录本,也是学生习作的练兵场,我们可以利用微作文这一形式,让学生进行仿写、练写,让微作文为大作文助力,为学生提供独一无二的素材,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国平.我的写作教学观[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微作文作文教学小学语文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微作文,让作文教学走上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