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研究生辅导员如何开展工作

2020-12-08郭苗荣杨凯强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89期
关键词: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

郭苗荣 杨凯强

【摘 要】通过比较分析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不同特点,发现研究生辅导员的工作方法和工作重点与本科生辅导员不同,结合研究生的特点,研究生辅导员应加强与学生导师的联系,将科研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并合力做好研究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加强学术道德意识,培养职业规划能力。

【关键词】研究生;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接触最频繁的人,也是肩负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使命的重要角色[1]。对于初入象牙塔的本科生来说,辅导员是他们走向人格独立路上的引路者,也是他们学习生活遇到困难会第一时间求助的人。而对于研究生来说,辅导员的角色相对会有一些转变,因此研究生辅导员的工作方法和工作重点也会较本科生不同[2]。

无论是硕士研究生还是博士研究生,与本科生相比最大的不同有三点:一是研究生经过四年本科生涯后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二是研究生在校的第一责任人是科研导师,相较于辅导员,他们与导师的交流接触更为密切;三是对于研究生来说,班级概念弱化,他们的活动大多以宿舍和实验室为单位。

基于以上三点,明确研究生辅导员与本科生辅导员的工作方式不同。首先,由于研究生自主性提高,人格也更加独立,因此研究生辅导员在开展日常工作时应尽量减少灌输式和命令式教育,多运用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自身的责任感,促使学生主动完成各项学习工作任务。其次,研究生的课程相对较少,科研占据了研究生生涯的大部分时间,所以他们遇到的困难大多是在做科研的过程中出现的,因此他们与科研导师的交流更多,遇挫时也更愿意向导师寻求帮助,这就要求研究生辅导员在开展工作时主动与导师联系配合,通过与导师的交流沟通进一步了解学生,以切实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最后,由于研究生科研任务重,他们大多数时间都在实验室度过,所以舍友和实验室的同学是研究生们平时接触最多的人,因此研究生辅导员在开展工作时要充分考虑这一因素,遇到需要朋辈指导的学生可以首先考虑以上两类人,另外,在组织党建等各类活动时,可以班级为单位,将不同实验室的同学分为一组,以加强同班学生之间的沟通,强化班级概念,利于班级日常工作的开展。

研究生辅导员开展工作要充分利用以上三种方式,并重点关注以下三点: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的主要任务是科学研究,但做好科研的前提是先做好人,加强政治理论教育有利于研究生树立方向正确的目标,加强学术道德规范教育有利于研究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因此研究生辅导员应重视研究生的思政教育,把握每一次班会和其他集体活动,通过讲党课、学党史等方式让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时代使命感,致力于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确保国家高学历人才具有高党性修养和高思想道德修养。

二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与本科生不同,研究生的心理压力绝大多数来源于科研,特别是理工科研究生,基本遵循8-10-6的学习工作模式,实验结果的好坏、学术成果的发表无疑是研究生群体最关注也最焦虑的问题,长时间置于实验室环境,缺少体育锻炼和人际交往,会导致研究生在遇到科研瓶颈时钻牛角尖,因此研究生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应重点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通过普查、五级教育

三是强化职业规划指导。通过了解发现仅有少部分研究生考研时职业规划明确,大多数学生存在随大流考研、无就业目标而选择考研暂缓就业等职业规划不清晰的问题,而当今社会研究生学历已非稀有,就业压力陡增,因此提前规划非常必要,所以研究生辅导员应强化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通过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就业意向,帮助学生制定清晰可行的职业规划,并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就业信息,以加强就业指导的方式提高研究生就业率,尽力确保每个研究生都能学有所用。

总而言之,研究生辅导员在开展工作时应该充分考虑研究生群体具有的多种特点,加强与研究生科研导师之間的沟通配合,重点开展研究生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规划指导工作,为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实现做出相应贡献。

参考文献:

[1]任雅才. 以工匠精神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J]. 高校辅导员学刊,2016(5):96-97.

[2]韩青诺. 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的探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5):58-59.

作者简介:

郭苗荣(1994.08-),女,汉族,山西省垣曲县,中共党员,本科就读于山西大学,研究生就读于中国海洋大学,现就职于山西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担任研究生辅导员,无职称。

猜你喜欢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