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和传播中国茶文化让中国的好茶叶享誉世界

2020-12-07张钧

中国食品 2020年22期
关键词:世博会饮茶茶文化

张钧

众所周知,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而且,在唐朝时,茶叶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商品之一,搭建起中西方贸易交往和文化交流的桥梁。如今,千年巨变,沧海桑田,虽然世界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中国人爱喝茶的传统却一直没变。而且,目前全球有16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近30亿人喜欢饮茶,这给中国茶叶在全世界的传播创造了极好的条件。为了把中国的好茶叶推向更广阔的舞台,近期,“中华文化馆 中华茶文化(茶产业)全球推广”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据中华文化馆馆长宗志泉介绍,为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促进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沟通与交流,推动中国文化企业和产品走向世界,中华文化馆还将首次亮相2020迪拜世博会。

中國茶文化在国际社会交流中的历史贡献

我国的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已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

后来随着文人饮茶之风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两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业已形成,不仅帝王、贵族聚敛成风,一般官吏乃至士人皆以夸豪斗富为荣,多效膏梁厚味。在此情况下,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养廉”的问题,于是出现了陆纳、桓温以茶代酒之举。南齐世祖武皇帝是个比较开明的帝王,他不喜游宴,死前下遗诏,说他死后丧礼要尽量节俭,不要以三牲为祭品,只放些干饭、果饼和茶饭便可以,并要“天下贵贱,咸同此制。”在陆纳、桓温、齐武帝那里,饮茶不仅为了提神解渴,它开始产生社会功用,成为以茶待客、用以祭祀,并表示一种精神、情操的手段。饮茶已不完全是以其自然使用价值为人所用,而是进入了精神领域。

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下骚乱,各种文化思想交融碰撞,玄学相当流行。玄学是魏晋时期一种哲学思潮,主要是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玄学家大都是所谓名士,重视门第、容貌、仪止,爱好虚无玄远的清谈。东晋、南朝时,江南的富庶使士人得到暂时的满足,他们终日流连于青山秀水之间,清谈之风继续发展,以致出现许多清淡家。最初的清谈家多酒徒,后来清谈之风渐渐发展到一般文人。玄学家喜演讲,普通清谈者也喜高谈阔论。酒能使人兴奋,但喝了多了便会举止失措、胡言乱语,有失雅观。而茶则可竟日长饮而始终清醒,令人思路清晰、心态平和。况且,对一般文人来讲,整天与酒肉打交道,经济条件也不允许。于是,许多玄学家、清谈家从好酒转向好茶。在他们那里,饮茶已经被当作精神现象来对待。

随着佛教传入、道教兴起,饮茶已与佛、道教联系起来。在道家看来,茶是帮助炼“内丹”、升清降浊、轻身换骨、修成长生不老之体的好办法;在佛家看来,茶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尽管此时尚未形成完整的宗教饮茶仪式和阐明茶的思想原理,但茶已经脱离作为饮食的物态形式,具有显著的社会、文化功能,中国茶文化初见端倪。

公元780年,陆羽著《茶经》,这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

宋代时,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庭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成为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此外还赐给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勃勃,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自元代以后,茶文化进入了曲折发展期。宋人拓展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茶事十分兴旺,但茶艺走向繁复、琐碎、奢侈,失去了唐代茶文化深刻的思想内涵,过于精细的茶艺淹没了茶文化的精神,失去了其高洁、深邃的本质。在朝廷、贵族、文人那里,喝茶成了“喝礼儿”、“喝气派”、“玩茶”。元代蒙古人入主中原,标志着中华民族全面融合的步伐大大加快。一方面,北方少数民族虽喜欢茶,但主要是出于生活、生理上的需要,从文化上却对品茶煮茗之事兴趣不大。另一方面,汉族文化人面对故国破碎、异族压迫,也无心再以茶事表现自己的风流倜傥,而希望通过饮茶表现自己的情操,磨砺自己的意志。这两股不同的思想潮流,在茶文化中契合后促进了茶艺向简约、返璞归真方向发展。明代中叶以前,汉人有感于前代民族举亡,茶文化表现为茶艺简约化,以茶表现自己的苦节。

在明清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也千姿百态。到清朝,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

在我国的古代历史上,茶叶不仅是历朝历代的重要饮品,而且还是中西方贸易的主角。据历史记载,早在汉代时期,四川的商人就走出了一条南方丝绸之路,这是中国最古老的国际通道,也是中国最早的对外陆路交通线,还是我国西南与南亚诸国、西亚、西欧、非洲交通线中最短的一条。一开始,丝绸之路的主角是中国的丝绸,后来茶文化兴起,茶叶作为大宗商品来到丝绸之路上,通过蜿蜒曲折的陆路和碧波万顷的海路传入西亚乃至欧洲地区,所以丝绸之路同样也是一条“茶叶之路”。宋朝以后,少数民族所处的边疆地区成为茶叶的重要消费市场,当时宋政府与西北、西南少数民族之间的茶马贸易成为茶叶边疆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宋朝的茶叶以岁赐和榷场贸易两条途径进入西夏境内,不仅满足了西夏茶叶消费的需求,还成为西夏转口贸易的重要商品。当时北宋的汴京地处水陆交通要道,且处于茶叶产区与消费区之间,是最大的茶叶集散中心,茶经济空前繁荣,茶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宋徽宗的《大观茶论》更是奠定了茶为国礼的至高地位。当时不仅产生了中国第一茶、中国第一茶具,还产生了中国第一茶文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备受全球认同让中国茶成为沟通世界的新语言

虽然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但在现代,茶产业早已失去往日的辉煌。有媒体曾经评论“作为茶叶大国,中国的七万茶企还抵不过一家英国立顿。”这句话狠狠地戳中了茶行业人的心,但同时也鞭策、激励着我们把中国的茶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为了实现这个远大的目标,10月23日下午,由中华文化促进会指导,2020迪拜世博会中华文化馆组委会、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联合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中国农村杂志社共同主办的2020迪拜世博会“中华文化馆 中华茶文化(茶产业)全球推广”启动仪式暨专委会第一次理事会议在北京饭店举行。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原常务副主席孙安民,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院长,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会长翟虎渠,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贵州省茶叶协会会长禄智明,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刘天金,中国农村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雷刘功,澳门特别行政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安徽省政协常委何敬麟,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副会长吕明宜、常务副会长封槐松,央视国学频道执行台长喻小凤,著名主持人、书画家董浩,联合国全球幸福报告副主编、韩国开发研究院教授王顺,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社常务副社长、云南纵心健康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雅箴,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沈冬梅,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高鹏,2020迪拜世博会中华文化馆中华茶文化(茶产业)全球推广大使、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茶学博士后刘峰,中华文化促进会驻会副主席、中华文化馆总代表陈钢,2020迪拜世博会中华文化馆馆长宗志泉, 2020迪拜世博会中华文化馆秘书长、主任韩铮,2020迪拜世博会中华文化馆总干事、中华茶文化(茶产业)专项委员会执行理事长惠宣等嘉宾出席。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变,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国际格局的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格期。国际社会正在经历多边和单边、开放和封闭、合作和对抗的重大考验。“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成为了时代之问。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睦邻友好必将超越以邻为壑,互利合作必将取代零和博奕,多边主义必将战胜单边主义。一场波及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反映出人类命运的休戚与共,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弥足珍贵。面对新冠病毒这一人类共同的敌人,各国携手抗击疫情的凝聚力不断壮大,全球战“疫”深化了国际社会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知,并加速了这一理想图景的建构进程。

迪拜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首都,也是全球最富裕的城市之一,原计划今年10月20日至明年4月10日举办为期6个月的世界博览会,预计将有2500万人参加,届时将给迪拜带来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效益。这届世博会也许是有史以来最为“特殊”的一届世博会,新冠肺炎仍在全球蔓延,逆全球化趋势加剧,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阿联酋能否如期举办世博会、办好进博会,举世瞩目。

为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促进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沟通与交流,推动中国文化企业和产品走向世界,在本届世博会,中华文化促进会以“文化·民心相通的桥梁”为主题组织建设的中华文化馆将首次亮相2020迪拜世博会,这也是我国参展世博会以来首次建设中华文化馆。后续中华茶文化(茶产业)全球推广专项委员会还在全国范围举行一系列的茶叶文化推广活动,为中国茶走出国门、走进迪拜世博会聚能造势,帮助有理想有担当的茶企茶人以更好的姿态,向世界分享中国好茶。

在会上,与会嘉宾们也各抒己见,纷纷为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建言献策。专委会顾问,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院长,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会长翟虎渠说,茶叶曾经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商品之一,搭建起中西方贸易交往和文化交流的桥梁。目前全球有16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近30亿人喜欢饮茶。2020迪拜世博会是一个全球展示的舞台,给我们的茶叶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展示平台。希望能通过茶文化这一国际合作催化剂,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与发展。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原常务副主席孙安民说,我国茶产业从业人员超过7000万人,综合产值超过7000亿元,作为最重要的扶贫产业之一,茶产业带动了大量农村人口就业和大批贫困县发展。今天,中华文化馆以“一葉千年·与世界共享一杯中华好茶”为主题成立中华茶文化(茶产业)全球推广专项委员会,组织中国优秀茶企参加2020迪拜世博会,就是要充分发挥茶文化赋能茶产业的优势,以推动茶产业升级为目标,加快中国茶叶的国际化、品牌化进程;就是要帮助有理想有担当的茶企茶人以更好的姿态,向世界分享中国好茶,分享“茶和世界”、“和而不同”的精神内核,为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和新时代文化自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启未来智能茶产业新时代做出应有努力和贡献。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说:“我们希望让70亿人爱上中国茶,我们更有责任让70亿人爱上中国好茶!茶文化既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会上,中华文化馆中华茶文化(茶产业)全球推广大使刘峰博士还发布了全球推广系列活动整体规划,并进行了“我要上世博”的签约仪式,为茶文化推广和茶产业繁荣发展献计献策,提供模式互鉴、经验交流和跨界合作。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中华茶文化(茶产业)全球推广专项委员会作为中华茶文化团队的代表,成为迪拜世博会“中华文化馆”的合作对象。在中华文促会的指导下,专委会将甄选优秀的、有代表性的中国茶文化产品和服务在“中华文化馆”展示,以代表“中国品质”和“中国形象”,为世界宾客奉上一杯中国好茶,为中华茶文化的国际传播和交流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世博会饮茶茶文化
每周至少喝3次茶更长寿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互联网思维引导下茶文化传播形式的探索
成人每天饮多少茶叶最合适?
不灭的蓝火
入夏
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部分国家馆
Cup of Tea
世博会中国馆昨日竣工
题目:好……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