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一体化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初探

2020-12-07

魅力中国 2020年32期
关键词:一体化课程体系院校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成都市技师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到,要建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严把教学标准和毕业生质量标准两个关口,狠抓制度、标准、规范的有效落实。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构建符合高职特色,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科学的、合理的“一体化课程”,其中,质量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构建“一体化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的意义

课程是高职院校实现高职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也是决定高职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在高职教育中,课程始终居于核心地位,学校通过课程为学生服务,帮助学生获得职业岗位需求的相关职业技能和真实的职业体验,促进并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和职业素养的形成。目前,各高职院校的“一体化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着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不全面,评价方式不科学等问题,因此随着各高职院校“一体化课程”改革进程的推进,建立与之配套的质量评价体系,是“一体化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实现新一轮课改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构建多元化评价主体

高职教育不是知识型教育,它更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其教学目的最终要实现学生在校所学知识、技能与工作岗位所需知识和技能实现零距离对接。高职院校“一体化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正是在这样的教育目标下应运而生的课程形式。

首先,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组织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他是“导演”、“编剧”、“观察员”、“裁判”、“教练”……,引导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的一体化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教学活动的重心从师生间的单向行为,转向为师生、生生间的双向或者多向行动;教师的教学方式,也需要从说教性的讲授,转为 “交互性”的引导。

其次,它对课程质量的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评价中关于工作任务是否实现了与企业岗位的对接,技能和素养的培养要求是否融入教学项目中,课程的组织实施是否满足实训条件,学生的考核评价标准是否体现了个性化需求等,这一系列问题都是要在“一体化项目课程”质量评价中得到解决。而且课程的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强、内容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学生、企业工作人员以及教学管理者共同参与,所以每一类参与者在“一体化课程”的建设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同时承担的职责也不经相同。评价的内容、角度和标准也不一样,只有将每一个参与者都纳入到评价主体里,才更加科学、客观的完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并最终实现为社会培养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优秀的毕业生。

因此“一体化课程”评价的主体,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关注行业新领域新技术的发展,并及时有效的加强与行业知名企业的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共建机制。同时,不定期的邀请企业技术专家参与“一体化课程”的质量评价队伍,形成以企业专家、校内课程专家、系部领导、同行教师、学生和教师本人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三、形成多元化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是“一体化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的核心。评价指标的制定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一体化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成果。目前,尚未能实现一套统一的、并且行之有效的评价内容,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的关注点各有不同,所形成的评价内容也是千差万别。为此,各高职院校应立足校情,以人才培养为依托,突出专业特色,构建多元化评价内容,可以设置不同的一级指标,诸如教学设计评价、教学内容评价、教学具体实施评价、交互性评价等,尽可能的覆盖课程教学中的方方面面。同时还需要在一级指标下面设置二级指标,并且每个指标都需要设置评审标准、考核分值和评价等级等,让教师能切实有效的把握每个环节的评价标准,达到教学内容符合质量评价要求的目的。

四、完善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课程评价的核心是评价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主要评价课程设置合理性、必要性以及课程内容与培养目标的贴合度、课程实施效果以及课程发展等。另外,还需要评价学生和教师发展的一致性等。

首先,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参加学院组织的“一体化课程” 论证会,对于课程设计环节是否合理进行评价,课程设计是否突出了职业性、实用性和实践性,另外,还需要邀请学校的专家、领导参与,评估教学项目、任务的设置是否依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要求,是否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其次,可以通过推门听课、督导听课、召开学生座谈会以及课后访谈等方式进行课程评价。再次,可以通过学生评学、教师评教,校内外专家评课等多元的评价方式对课程进行评价。

最后,还要考虑对学生的评价是否体现了过程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方式,是否符合企业对员工的要求。

总之,为了更好的落实国家政策,更好的“以评促教”就需要设计一套科学的、可操作的、立足校情,突出专业特色、多元化且具有导向性的“一体化课程”质量评价体系,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特别是一线的教师和教学管理者需要多做、多看,并且还需要善于聆听来自企业、学生的真实反馈。切实实现全员参与质量评价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的检验和完善,逐步建立完备的评价主体,丰富评价内容,改善评价方法。最终实现一套符合职业院校教学课程可持续发展并不断趋于完善的“一体化课程”质量评价体系.

猜你喜欢

一体化课程体系院校
TODGA-TBP-OK体系对Sr、Ba、Eu的萃取/反萃行为研究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一体化课程
基于一体化教学《电子产品生产与管理》课程的改革
浅谈一体化课程的教案设计
浅谈一体化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技工院校礼仪课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