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人格素养的塑造

2020-12-07

魅力中国 2020年32期
关键词:抗日战争家国史料

(广西桂林市资源镇初中,广西 桂林 541400)

引言:初中历史科目中主要针对国内外各大历史进行教学,从而让学生掌握世界发展轨迹,并且建立起初步的历史思维,为学生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奠定基础。目前,初中教学除了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之外,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质,从而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国人。爱国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作为历史教育核心素养之一,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进行渗透。

一、家国情怀教育的作用

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中国精神文明的基石,家国情怀是爱国精神的升华,是历史核心素养关键。初中历史不仅是知识技能的教学,更是精神文化的传承,让学生在学习时对国家发展历程形成深刻的认识,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不仅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而是要教师通过历史教育,让学生产生归属感、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其未来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奠定基础。家国情怀中包含的基本观点:认识国情,认同感,形成正确的国家观,认识多元一体的历史趋势;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认同民族的优秀文化;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等。家国情怀是对历史事实的判断统一,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正确了解看待传统文化,形成传统文化自信,让学生对国家历史文化形成深刻的了解和感悟,对国家形成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让学生真正的意识到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性,将这种家国情怀融入到学生的基因和灵魂中。拥有家国情怀的学生会主动投身到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中,并且为祖国发展做出贡献。因此,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重要主动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为德育教育工作和爱国主义教育奠定基础,让学生道德品质得到提高,健康发展。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具体落实策略

由上可知,家国情怀教育是当下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内容,也是每个历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具备的内容。以实际的历史课程为例,针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具体落实策略进行分析,构建符合核心素养要求的历史教学课堂。

(一)加强对教材内容的挖掘强化认识

相比较其他学科,历史学科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果。教师要充分挖掘出教材中的教学资源,将教学内容真实客观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透过历史知识,真正的了解中国发展的不容易,充分激发出学生的爱国情感。例如,《伟大的抗日战争》这节课中,教学重点集中在侵华日军的罪行以及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历史事件。教师的教学任务是要让学生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历史地位、当时的中国国情,树立起民族精神。通过对这一节课程教学内容的分析,课堂上应该围绕着日本发动的一系列侵华事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正面战场和中共敌后战场的配合以及各自作用、抗战胜利的意义,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等。在正式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时间观看经典的抗战影片,并且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导自演一个在当时情景中可能发生的故事,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学习潜能也会在无形之中被激发出来。

(二)积极创设教学情景激发感性认识

在家国情怀的培养中,要从学生的生活入手,由小见大,逐渐引导学生树立起对国家的热爱之情。尤其是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接触到的生活入手展开教学。结合地区历史、乡土历史等文化元素,加强学生对历史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之情。以《伟大的抗日战争》这节课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回家问问家中的父母、长辈,了解到自己身边的故事,并且鼓励学生上网查询自己所在城市的抗日战争故事。在正式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一小段介绍抗日战争历史背景的视频内容,吸引学生从而为后续的教学内容奠定基础。例如,教师播放了《日本签署投降书背后》节选,同时将日本投降后至今中国的发展轨迹展示给学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强化学生的认识,让学生感受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价值,对抗日战争形成立体化的认识,有意识培养学生树立起其爱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从历史知识衍生到更深层次的社会认知。

(三)利用真实史料促进学生情感发展

借助史料,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应,感受到每一个细小的历史事件中孕育的民族精神,以此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还能够感受到每一个中国人在历史洪流中的生存轨迹,进而形成健全的家国情怀人格素质。《伟大的抗日战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史料节选,让学生了解日本侵华原因,明确日本侵华的进程,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史料可以围绕着抗日战争时间、日本侵华的罪行、关键战役描述等内容,这些本身也是教学的知识点。在展示史料的同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历史思维,对重要历史事件形成全方位的认识。在学习分析史料的过程中,学生的人格也在逐渐健全的过程中,如,林则徐、顾炎武等一代代中国人在历史中留下的诗句和语言,可以让学生真切感受这种不怕牺牲、不畏艰难的精神,从而树立起家国情怀。史料内容有很多,如衣服、物品、文献、音频、视频等,这些可以让学生从各种角度了解一个时期、朝代的情况,对历史发展轨迹形成正确的认识,对历史事件形成更加具象化的认识,为后续的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从感性的角度上完成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史料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情感。

总结:综上所述,历史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的主要教学阵地,通过学生在了解、学习每个历史事件,对中国的发展轨迹形成更加完整的认识,看到每一个中国人为今天的中国付出的努力,逐渐升华自身的思想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因材施教、与时俱进、加强实践等原理,让学生透过历史事件升华到家国情怀上,成为一个优秀的具有科学和人文精神的社会公民。

猜你喜欢

抗日战争家国史料
抗日战争起始地
——这里,打响了中国人民4年抗战的第一枪
抗日战争时期的邓宝珊——支撑北线,保护边区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诗人心底的家国情怀
筑梦家国的最美姿态
史料二则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