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药类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12-07

魅力中国 2020年32期
关键词:大众化医学生马克思主义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5)

当前高职院校一直将推进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在培养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思想道德修养、弘扬中国传统文明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医药类高职院校中,如何加强对专科层次的医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一些品质的具备能使这些未来的医生及医疗技师群体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道德。

一、学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存在问题

(一)教师队伍存在挑战

当前,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学历层次都比较高,在他们上学期间已经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并且这些理论在不断地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但是,应当看到医药类院校中的相当一部分教师中,存在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关知识与医学专业课教学脱节的现象,只是向学生单纯地传授医药专业课知识而忽视培养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势必导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不会从内心中真正地去认同、信仰,更不会认真地去学习钻研、努力地去掌握运用。这样,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只能停留于表面,不会真正落到实处。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没有突出其应有的主要作用。但思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是教师的教更多侧重于理论的说教,学生的学习的方式仅限于考试前背理论知识以应付考试,同时知识的讲授没有与现实问题指向紧密结合,离开了现实,学生内心很难认同。教学中学习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学生做人和学习的道理结合不起来,这些问题都影响着学生学习探究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学生队伍存在挑战

医药类学生在高中阶段由于文理分科,所侧重的科目是有所不同的,医药类基本都是理科生,他们接触到的思想政治及人文艺术等社会科学知识较少。当这批学生进入学校后,学校在教学方面又过于强调专业性、实用性,而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存在忽视的情况。加之马克思主义理论抽象难懂,学生学习时需要较强的理论功底,但理论学习本身枯燥,医学类的学生习惯接受具体形象的医学,再加上医学课程内容多,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关课程兴趣不大,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效果并不是非常的理想,少数医学生从而把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视作与己关系不大的陪衬课,采取一种不积极被动的方式来学习,而不去积极主动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

(三)外部环境带来的挑战

就目前的形势来说,我们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很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占据着思想理论的高点,但是学校的思政课堂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随着新媒体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运用,学生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手段越来越丰富和多元,同时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输出和价值渗透手段更加多样化,校园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非常激烈。很多信息通过自媒体方式出现,这些传播的内容有好有坏,让校园的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多元化的社会思潮,面对越来越多的医患关系的负面影响,医学生由于心智上不够成熟、社会经验少、易受外界干扰,导致学生更加注重眼前利益和现实利益。如何更加有力地发扬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如何更好的发挥新媒体时代的优势,如何树立医务人员应有的品德和品性,是医药类院校教学和思想工作面临的一大课题。

二、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策思考

(一)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师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高校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首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素养,加强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只要有了坚定的政治信仰,才会热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才会认真的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去。其次,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方法,让学生愿意融入课堂。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精心准备课堂内容,同时把医学和马克思主义精准融合根据学生的专业的内容,把医学生该有的医德医品落实到内容中,调动学生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强化思想理论政治课教师的个人影响力,提升这门课程的吸引力。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的个人气场的强大是会提高学生们的这堂课中的学习效果的,一个具有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品德、幽默的谈吐的老师通过课堂,把干涩的理论变成通俗易懂的知识传播给学生,真正实现思政课让学生“终身受益”。最后,学校的顶层设计也必须重视对思想政治教师的思想关怀,帮助他们认识到思想教育建设的重要性,让他们能够明确自身的价值和责任,全力调动他们的自身积极性,使更好地投入到思政教育中来。

(二)在高校内部营造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氛围,有利于陶冶当代大学生的情操,构建健康的人格,完善人的全面发展。

首先,学校党政要起到领导核心的作用,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向,向在校学生大力宣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组织大型学习交流会,同时也可以邀请此行业内的专家、学者、名人等来校举办讲座。其次,校团委和各二级学院要加强统筹安排,借助重要的时间节点开展相符合的学生活动来拓展学生们的思想和意识,广泛宣传,鼓励学生多加参与,使他们的理论素养在活动中得到提升。再次,各二级学院辅导员定期组织召开党组织会,开展班级团日活动和主题班会,以各种鲜活的形式带动高校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氛围。最后,加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力度,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本身就是一个实践。通过开展的社会实践,让学生们走出校园走出课本走进社会,正确认识和利用好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有了这些经历后能够促使学生们更好地投入自己的学业中。同时实践也强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感和使命感。

(三)当前信息化非常发达,学校要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通过线上教学、平台信息推送等方式有效推进医学院校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的进程。

首先,学校应运用信息化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途径和形式,充分利用学校官网、微信、动漫、微博等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来宣传马克思主义。这样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和方式有更多的选择,让医学生切身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并不是没有温度的死板理论,而是与他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其次,加强新媒体宣传队伍的政治素质的培养的提高,做到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双高标准,保证在运用新媒体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时方向和内容的一致,使学生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过程中,享受到的不仅是知识获得感,还应有情感获得感和价值获得感。最后,学校层面应加强对新媒体技术的监督和管理,健全网络舆情的处置能力,增强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同时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预防网络舆情的发生。确保各项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创造健康良性的传播环境。

猜你喜欢

大众化医学生马克思主义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转化医学理念结合CBL教学法在口腔基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陆地冰壶运动大众化推广的研究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客体关系的特点与当代启示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