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教学的一些问题

2020-12-06李雅琴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语言教学教学问题教学策略

李雅琴

摘要:伴随新课改的推进,语文学科的性质也在争议中发生着改变。语文学科教学的关键从阅读教学转向了语言教学,学术界中出现了以语言教学为基础,带动思想教育、审美教育、文化教育的展开,构建以语言教学为核心的课堂教学体系的观点。就现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而言,语言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本文试图就现存的语言教学问题进行一些分析,找出原因所在。

关键词:语文学科课堂教学 语言教学 教学地位 教学问题 教学策略

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在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基础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重要信息载体。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1]因此,语言教学是整个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和关键所在,教师应当予以重视。

然而,现在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教学依旧存在一些问题。

一、重阅读教学而轻语言教学

20世纪80年代之前,以叶圣陶先生为主的主流学者认为,语文是工具,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使用现代语文,主要是读和写现代文。文学和语言比较,语言是主要的,文学是次要的。读文艺作品,首先是要把它作为范文来学习。”[2]而20世纪80年代之后,新的思潮又逐渐掀起,那就是强调语文学科最重要的性质是人文性,认为语文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情感,提升人文素养。这种思潮在90年代达到了高峰,不仅将语法和修辞开除出了考试范围,也开始漠视对语音、字形乃至遣词造句的教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转移向文本的写作主旨、思想内涵、谋篇布局和人物形象,这种倾向在考试的出题中有着明显体现。直到21世纪初,由于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显著下降,语文学科的性质从片面强调人文属性,转向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这体现在了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然而,过度强调人文性的影响依旧未能消除,语文课堂上过度重视人文教学而轻视乃至于漠视语言教学的现象依旧普遍存在。

这样的思想倾向导致的结果就是以下三种情形:

1.学生语言基础差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部分高中学生不能正确认读常用字的字音字形,也无法正确书写。如“磁暴”的“暴”字,即使教科书上已经写明,很多学生依旧将之错写为“爆”字;如“彗星”的“彗”字,很多高一高二的学生错写为“慧”字。这些字并不是生僻字,而高中生的语言能力经过小学、初中的锻炼,应该具备一定基础了,却依旧普遍存在这种问题,可见学生语言基础差并非个例。

2.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差

具体表现为学生对词汇、语句含义的理解能力差,经常脱离具体语境从表层含义上去进行理解。如《大堰河,.我的保姆》这篇课文中,“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这一句,教师通常要求学生就“紫色的灵魂”进行分析理解。学生一般回答说“紫色象征着高贵,大堰河虽然是农妇,却品格高尚,因此她的灵魂是紫色的”。在中国,皇帝居住的皇宫叫“紫禁城”,说一个人气运昌隆,就说他“紫气东来”,这是紫色的常见意义,学生的这种理解正是由此而来,这种理解并无错误。然而结合课文文本深入分析,文本中大堰河作为穷苦的劳动人民,一辈子受尽苦难,最终悲惨地死去,而紫色也是伤痕的颜色,是血凝结后的颜色,是因窒息而死的人的颜色,象征着大堰河悲凉的一生。

3.学生语言表述能力差

学生在进行口语表达和交流时,常常出现用词单调、缺乏条理性、不能紧扣文本、东拉西扯不知所云等问题。如《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文,教师提出问题:“纳粹的集中营令人恐怖,作者为什么在开头偏偏要描述布热金卡‘太阳和煦、明亮,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长势喜人,在门前不远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嬉笑、打闹这样祥和的景象?作者又为什么说这种景象‘最令人毛骨悚然?”结合文本来进行回答是很容易的,这篇课文是一篇新闻,并不难理解,但学生却常常走偏,无法准确把握。

二、语言教学方法不当

1.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割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和综合性的统一,但目前的教学实践中依旧存在着严重的工具性和综合性割裂的現象,具体表现为语言教学被从阅读教学中单独拎了出来,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机械式地进行字音、字形、字义的讲解和记忆。

事实上,文本分析理解的过程,既是文本主旨、思想内涵、人物形象分析的过程,也是文本语言文字分析的过程。只有彻底理解了文本的语言文字,才能彻底地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和主旨大意,这也是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必经之路。因此,人为割裂工具性和人文性,脱离思想内容来分析语言文字或者脱离语言文字来分析思想内容,都是不应当的。

2.语言品析选择面窄

目前语文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语言教学的选点,普遍侧重于经典段落语句,或者是语言华丽、修辞手法众多的段落语句,而对于平实的词汇语句则较少涉及,或是一语带过。然而,很多时候正是平凡之中见真章,如巴金的《小狗包弟》一文,由于巴金的文笔较为朴实,这篇课文的分析教师通常集中在分析作者感情态度的变化过程,作者的行为该怎么评判,作者和小狗包弟是怎样的人物形象以及文章的写作主旨是什么等方面,而通常忽略了对语言文字的教学。实际上,这篇文本的语言也很值得学生去详细地品一品读一读。如文中有一句“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这里面的“终于”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这么说?“终于”一词,人们往往用在期盼的事情最后达成了的时候,而巴金用在“变成包弟”这件事情上,令人深思。教师若是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去理解,可以得出结论,巴金对于将包弟送到解剖桌上心怀愧疚,甘愿甚至是希望受到惩罚,以消解内心的郁结,这一点在前文中是有所体现的。而“文革”来势汹汹,巴金对于送出包弟并不能免除灾祸是心里有所准备的,因而当灾祸降临时,他并不感到意外,反而是松了一口气。

语言教学要广泛选点,不能集中在那些讲了又讲的段落语句上。不仅如此,语言教学要将词和语句与文本内容结合起来,将它们的解读工作放在具体语境中去进行,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带动整个文本的理解分析。

3.语言教学缺少训练

语言教学缺乏训练是由来已久的,1997年《北京文学》开启了对语言训练的“放逐”,而这场“放逐”又在随后的十几年里被扩大化了,不仅放逐了不必要的训练,更放逐了必要的训练,使得如今的语言教学缺少了积累和熟练的过程。很多阅读教学中对词汇和语句的解读都由教师代劳了,对字音、字形、字义的识记工作要么是学生机械性记忆要么是教师匆匆一笔带过。

这也是学生的语言基础薄弱、语言运用能力差的缘由之一。

学生的语言基础薄弱、语言运用能力差已经不止体现在语文课堂上,更体现在了各个学科——尤其是文科综合——的教学实践中,因此,转变语文学科课堂教学的教学主线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5.

2、张传宗.构建以语言教学为核心的语文教学体系[J].课程.教材.教法,2011,31(3):33-38.

3、杨代忠.加强语文教学是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N].怀化师专学报,1994年4月,13(2):88-91.

4、孙 莹.论语言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地位[J].课程教育研究,2018,1:61.

5、庄文中.论“三老”语文工具观[J].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11月,30(11):3-9.

6、李海林.重 构 “ 语 言 训 练 观 ”[J].中学语文教学,2009.12,:4-8.

猜你喜欢

语言教学教学问题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对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的认识及其与语言习得和教学的关系探究
浅谈西班牙语歌曲在教学中的运用
硬笔书法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