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小学生奔向自主学习的乐园

2020-12-06陈国辉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32期
关键词:信心合作自主学习

陈国辉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语文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自主学习的条件和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会思、多思、善思、敢思,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堂,爱上语文知识,进而爱上课外阅读,最终把学习语文和课外阅读当成一件快乐的事,并在这个乐园里流连忘返,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语文;自主学习;兴趣;合作;交流;信心

世界处在信息技术大爆发时期,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接收来自各方面知识成倍增长,为了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师必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自觉地、有目的地把自主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自己打开学习的知识的大门,爱上语文,爱上阅读,并读通读懂各级各类文章。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是前提

兴趣能推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只有对所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主动去记忆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活动的效果。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法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1.用疑激趣

在课堂上首先要引导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问题,用疑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如,教四年级《观潮》这一课,笔者给学生设疑: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观潮的时候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接着又看到什么、又听到什么?最后又看到什么、又听到什么?这样用疑激趣激发学生探寻问题、思考问题的兴趣,进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2.设境感趣

课堂上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媒介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情景之中,从而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蝙蝠和雷达》课文时,笔者利用PPT课件、画图,配以课文录音,运用视听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头脑中呈现书中所写的情景,让学生从抽象的超声波到平面的理解、从无线电波到显示屏的描述中感知课文。

3.多读生趣

我们一直强调,学习语文必须多读,在读中思、读中悟。让学生在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教《盘古开天地》一课,笔者就采用了多读生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句,从而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4.读中感悟

学生只有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感受、品味文章深义,才能获取语文语文知识和体验。如,上《美丽的大兴安岭》这一篇课文的时候,笔者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找到关键词句。对课文中那些准确、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大兴安岭的美和大兴安岭特点的语句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让他们通过一边有感情地朗读文段,一边展开联想,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自己所感受到的美景,使书中描绘的画卷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动起来。

二、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是关键

由于独特的年龄特点,小学生的自主性和自觉性都不是很强,要想让学生真正自主地进行学习,就必须想办法走进学生的心灵,让每个学生都爱上学习,自觉地、主动地进行阅读并积极开动脑筋思考书中和老师提出的问题。对于在学习上获得成功体验的学生,老师要及时加以鼓励肯定、表扬奖励,使他们把收获成功的喜悦变成自主学习的动力,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心。

1.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进步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是现在课堂必不可少的形式,这种形式可以使同学之间交换信息、互相总结归纳,加深对重点、难点的认识,增强主动学习的能力。如,教《将相和》一文时,在教学前笔者提出课文围绕几个故事来写,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其中一个故事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学生按自己的选择去读、去思、去悟,使阅读过程成为个人体验和小组合作的自主学习的过程。这样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将相“和”的魅力,从而在小组学习合作的层面上有一个提高。

2.让学生在表演中展现自我

表演是小学生特别感兴趣的教学模式,课堂表演能让学生展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老师在课堂上开展分角色表演,可以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热情。如,在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這篇人物性格对比明显的课文中,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笔者安排学生在学习小组里分角色演练巴迪、妈妈、爸爸的对话,学生根据课文中人物性格特点及自己的朗读特点选择角色,他们在学习小组合作中表演兴致高涨,最后让他们上台表演的每一个小组都与众不同,有所突破。学生们把巴迪的开心和胆怯,妈妈慈祥的爱,爸爸严厉的形象演得栩栩如生,恰到好处。在生生互演的感悟学习中,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了提高,很好地引导学生走向自主学习的领域。

3.给学生一个自主比赛的空间

传统的教学中基本都是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方式进行,这种让学生坐着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使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接收现代信息的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没有新鲜感和欲望,造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不大。对于这种情况,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笔者尽量在课堂上,经常选择几个知识点,开展练习题、词语擂台赛、即兴发言赛、识字竞赛等,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让学生进行比赛,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学到知识并收获成功的喜悦,进而使学生对语文和阅读产生极大的兴趣。

4.为自主学习设一个搜集材料的条件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课文所提的条件,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搜集和课文相关的各种材料,让学生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去学习课外知识,调动学生学习课文和阅读的热情,并养成积累知识的好习惯。例如,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时,笔者让学生在家中收集与周恩来相关的知识,并在课堂上汇报,这样加深了学生对周总理的认识,拓展他们对周总理高大人物形象的理解。

5.定一小段时间,让学生去安排

在语文教学中,对有些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定一小段游戏时间,让学生通过游戏接受知识。教学中将课堂重难点融于游戏当中,如,成语接龙、古诗接句、背书会、识字接龙、写作比赛等,使学生在快乐的互动游戏中学习语文知识,感受语文的魅力,并爱上语文和阅读。

6.设计一个让学生抓得住的机遇

语文课程教学任务重,内容多,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传授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互相辅导,同桌互改互答,让他们在参与辅导和互改的过程中得到同学的认可,享受荣誉感,增强自信,使学生过渡到想学、要学,从而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促成良好自主学习习惯是自学的保障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说,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自主学习能力的保障。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主要有以下内容:1.培养预习的习惯;2.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3.培养使用字典的习惯;4.边读边做记号的习惯;5.阅读后记笔记的习惯;6.及时复习的习惯。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使自主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更是一场持久战。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坚持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会思、多思、善思、敢思,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堂,爱上语文知识,进而爱上课外阅读,最终把学习语文和课外阅读当成一件快乐的事,并在这个乐园里流连忘返,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要为此奋斗不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信心合作自主学习
Should Students Wear School Uniforms
Study Of ShiJie Control Thought
记战“疫”,树信心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My F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