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曲径通幽处
——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探幽

2020-12-03

名师在线 2020年15期
关键词:古诗文文言文语文

王 静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金山高级中学,江苏苏州 215128)

引 言

从2017年9月新学年起,全国中小学校语文教材都采用了教育部编写的新版本。也就是说,这次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影响力是全国性的。新语文教材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古诗文篇目大幅增加。部编版语文教材小学古诗文占所有选篇的30%,初中古诗文占所有选篇的51.7%。古诗文出处涵盖从《诗经》到清代诗文等各个时期的优秀作品,体裁也非常广,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文,均有收录。这也意味着未来的语文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

一、高中文言文教与学的现状

高中学生在小学、初中时的古诗文阅读量屈指可数,但是在如今的教学要求下,他们的古诗文知识却贫于储备。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当前文言文教与学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第一,学生普遍不喜欢文言文,认为文言文太陈旧了,认识不到文言文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的文化沉淀记录。因此,课内文章阅读得比较少,课外也很少有读、背的时间。

第二,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落后,大部分教师把文言文上成了串讲课和分析课。教学过程中难以构成规律性认知,无法达到知识的有效迁移。如何增强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有效性,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

(一)多元价值为导

1.文化熏陶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因此,文言文在语文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学到的不仅仅是字、词、句在古代是什么含义,而且接受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浸染与熏陶[1]。

例如,在学习苏轼的《赤壁赋》时,我们不仅要学习文章中字、词、句的含义,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苏轼这位通才、社会文人的价值取向以及存世书籍等,这些都是与文本有关又超脱文本之外的知识。有了这类知识的铺垫,学生就会在无形中跳出枯燥的字、词、句的翻译,感受到文言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魅力,从而慢慢地改变“学习文言文就是解释字词、翻译句子”的印象,发现学习文言文更多的乐趣。

2.德育渗透

例如,“仁政爱民”的《谏太宗十思疏》;“爱民惜财,以仁心治天下”的《阿房宫赋》;“大义凛然、忍辱负重”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大义为国”的《刺客列传》;“忧国忧民”的《屈原列传》……这些伟大的历史人物的精神仍在世间熠熠闪光。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所在。

3.古为今用

学好文言文,可以了解古代文化习俗。我们生活中口耳相传的俗语、成语及文化常识等,学生往往不解其意。而通过学习文言文,学生可以详细地了解它们的来源。例如,“秦晋之好”“东道主”的出处和本意来自《烛之武退秦师》;“秋毫无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等词句来自《鸿门宴》;“背水一战”“釜底抽薪”来自《项羽本纪》……学生在学习这些词句时会产生一种惊喜感,从而饶有兴致地走进文言文的学习。学好文言文,还可以提升自身写作素养,把优美的古诗文运用到作文中,可以令文章更有文采。

(二)经典诵读为本

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需要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诗文。诵读是语文教学中一种有益于积累且能有效提高语文素养的方法。教师应侧重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

文言文词句一般比较深奥,难以理解,但其有本身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最适合教师引导学生诵读,且以“高声朗读、反复诵读、出口成诵”为标准。学生在诵读中理解句意、了解历史、品味文化,使诵读成为读者与文本交流的媒介。

心理学认为,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是从认识感悟到实践创新。教师在采用诵读这一教学手段时,必须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逐层深入,体现层递性。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归纳“诵读教学法”的四个层次,由浅入深分别为读通、读懂、读活、读透。

(三)影视作品为辅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内外的教学资源来辅助教学。文言文深奥晦涩,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此时,在教学中引入影视作品就能尽可能地弥补语言文字表达不直观的不足。我们可以通过生动的画面,使学生更深刻恰当地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中鄱阳湖波澜壮阔的画面,而学生仅仅通过文字难以直接感受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配上《岳阳楼记》的朗诵视频,让学生置身于抑扬顿挫而又充满感情的朗诵中,能更深切地体会文章内容。

在采用这一教学手段时,有以下两个注意事项:

(1)不是所有的影视作品都完全符合史实,常常会有一些改编或戏说。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讨论影视作品中的优劣,文本的描绘好在哪里,共同参与并交流、总结,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探索发现。

(2)切忌本末倒置,把课堂变成影视作品欣赏课。教师要切记引入影视作品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因此影视作品是为课文服务的。

(四)创意写作为促

1.巧编课本剧

很多文言文叙事性很强,很适合用话剧的形式表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遵循课文原意的前提下,适当发挥想象,以话剧的方式改编文言文,如《荆轲刺秦王》《廉颇与蔺相如》等,都是很好的课本剧题材。

调查表明,课本剧是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的一个比较有效的途径。通过表演,学生能体会到一种成功的喜悦与自豪,从而提高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以课本剧的形式来再现文言文内容,最终的目的是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之具有更高的境界与更广阔的胸怀,从认识美到欣赏美最终达到创造美。

2.改写古诗文

在诗歌教学中使用改写,既有助于鉴赏诗歌,又有助于提高作文水平。改写的一般步骤是“确定故事、确定场面、再现情境、表达旨趣”。学生在诗词改写过程中能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例如,《雨霖铃》是一首叙事性比较明显的词,在教学时可将诗歌内容改写成一段叙事性散文。其文如下:

清冷的秋风之中,传来了阵阵蝉鸣,我的心一阵阵收紧了,在这清冷的早晨,我早早起身,心情沉重,满腹愁情,因为今天,我即将远行,离开这个带给我欢乐、带来爱情、带来幸福的地方。

江水边,薄雾渐渐退去,江边的风景比往日更多了一层阴冷。天阴沉沉的,就像我沉重的心情,喝完饯别宴上的美酒,我的心愈加沉重,看着她,满面愁容,我更忍不住内心的疼痛。不知我走后,她又如何度过那些漫漫长夜?寂静的夜晚,她可否因为思念我而独守到天明?

船家呀,不要再催促了,你是不知道此刻我内心的悲痛啊!美人呀!你可知我内心对你的牵挂?罢了,罢了,人生难得一知己,千里相送,终须一别,从今以后,就让那天边的明月,寄托我对你的相思吧!从此以后,不管是清冷的早晨,还是明月高挂的夜晚,我再也没有心情去赏美景、品佳酿了,纵使我内心有再多的感慨,纵使我有再高的成就,没有你在我身边,我又如何去体味这其中的甘甜呢?

改写作品不仅是一种写作技巧,也是再一次理解、感悟作品的过程。学生在改写过程中不但提高了鉴赏作品的能力,而且也锻炼了语言运用和组织的能力。

结 语

提高高中生对文言文的热情与兴趣,是学好文言文的第一步,教师应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保障文言文教学的有效开展。文言文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学好文言文可使高中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底蕴。我们期待文言文课堂成为师生交流、古今文化碰撞的魅力课堂。

猜你喜欢

古诗文文言文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当代人写文言文,就是一场尴尬的行为艺术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