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民办高校国际化路径研究

2020-12-01王丹刘俊霞

经济研究导刊 2020年28期
关键词:发展路径国际化一带一路

王丹 刘俊霞

摘 要:在世界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下,我国高校通过海外合作办学、培养留学生、开展国际交流等模式,走上了大举开创国际化的道路。但在政策不均衡、实力不对等情况下,加之西部地区教育开放程度低,陕西民办高校借“一带一路”的春风推进自身的发展也不是一件易事。重点分析陕西民办高校国际化的现状,在总结实施国际化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陕西民办高校国际化的路径。

关键词:国际化;陕西民办高校;“一带一路”;现状;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28-0034-03

一、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国家之间的交流和跨国企业的国际化需要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人才市场的这一需求,必然推动教育向国际化方向发展。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把教育对外开放作为推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举措,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将“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作为发展十大战略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也提出“要扩大教育开放,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在此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界围绕“教育对外开放”和“服务一带一路”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同时经济发达省份的高校和我国知名高校已率先走在了教育对外开放的路上。

陕西作为西部地区省份,虽然是教育大省,但教育开放程度相对滞后,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政府开始着力推动陕西科教的国际化步伐,目前已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关系。为了更好服务教育国际化,陕西省成立了陕西教育国际交流协会,2019年3月,西安市政府在发布《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设立“一带一路”外国留学生奖学金的通知》时,提出着力打造西安“留学生之城”,未来陕西将步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快车道。

然而陕西高校教育的国际化由陕西知名公办高校引领和支撑,在这些高校国际合作成效的光环下,陕西民办高校的国际合作之路显得艰难又滞后。但陕西民办高校是陕西高校中一支庞大的队伍,也肩负着服务地方经济的使命、培养国际性复合人才的重任,亟须开创自我发展的新局面。因此在国际化的浪潮和教育激烈的竞争中,陕西民办高校需要调整定位,在坚持内涵式发展的基础上,走多元化之路。但是在没有财政支持和良好的国际声誉的情况下,陕西民办高校如何走出一条国际化之路成为关注的焦点。

二、陕西民办高校国际化现状

陕西民办高校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尤其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逐步提高了国际化教育的眼界,加大了国际合作的步伐,在国际化的道路上有了一定的突破。

陕西民办高校中有18所在本校官网上设置了“国际交流”或“国际合作”信息栏,其中有7所设立国际交流中心,专门服务于学校教育的国际化。这18所高校均开启了国际合作之路,其中西译、培华、欧亚等8所高校均有与韩国、新加坡、英国、美国、德国、加拿大、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的“2+2”或“3+1”等国际合作教育项目、留学和交换生教育,11所高校引进了外教,但数量较少,13所高校实现了教师的国际学术交流,3所高校仅设立了面向国外的微留项目,有部分院校逐步建立了对接海外合作院校的硕士项目。

陕西民办高校虽然在国际化之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国家层面看,国际化教育的综合实力还很弱。在京领新国际·创业时代发布的《中国民办大学国际化竞争力排行榜300强·2018》中,陕西18所民办高校入围,仅占比6%,且排名相对靠后,实力最强的西安培华学院排名32位,西安翻译学院排名61位,得分仅为21.98和14.11,是榜单前100名中仅有的2所陕西高校,有4所院校得分在10分左右,其余10所得分在5分以下。所有得分均来自国际化教育和国际化合作指标,而国际化科研和国际化奖项均未实现0的突破。

相比2017年,榜单新增4所陕西高校,表明陕西民办高校对国际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增加。但发展速度总体下滑,西安翻译学院名次下滑4位,西安培华学院下滑7名,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等其他5所名次也明显下滑。这种现象表明,陕西民办高校国际化的步伐明显慢于东部地区民办高校。

陕西民办高校国际竞争力低于本身的综合实力。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2018—2019年中国民办大学综合实力排名150强》排行榜中,在数量上,排在前100名的院校中,陕西有7所,占7%,且综合实力排名相对靠前,有5所排在前50名,而国际竞争力排名相对靠后,前100名仅2所,5所排在100名之后;排在前100名的7所高校国际竞争力均低于综合实力排名,且名次相差很大(见下表)。

三、陕西民办高校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陕西民办高校综合实力较强,但国际化程度比较低,通过调研发现,主要存在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

1.缺乏政策性支持。一方面,缺乏资金支持。陕西民办高校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学生的学费,2018年的数据显示,陕西省民办高校的政府拨款仅占高校开支的6.9%~9.75%,在没有外来收入支撑的情况下,民办高校的国际化进程严重受阻,办学效率降低。另一方面,缺乏对外交流机会。陕西民办高校由于历史原因和自身的实力,远无法与公办高校相比,其在国内外的排名和声誉无法得到高度认可,在政府推动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中,鲜有民办高校参与其中,导致民办高校缺乏对外开放的门路和资源。

2.国际化理念不够开阔。部分民办高校对教育国际化缺乏认知,没有意识到在“一带一路”的浪潮下,国际化将成为大学的主流且势不可当。对自身国际化缺乏自信,在经济不太开放的西部地区,陕西民办高校在众多公办高校的光环阴影下夹缝中求生存,因此部分高校缺乏自信,定位不够高,设想不够大胆。民办高校知名度低,难以引进高水平外籍教师,对留学生的吸引力也比较弱。在强调学校的排名、层次以及学校专业排名的现实情况下,认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知名高校的事情,民办高校認为自己只需要守好国内的市场空间即可,不敢设想借着国际化之机,大力进行国际化教育改革,顺势而上,提升自己的办学水平,谋求跨越式发展,在国际教育上挣得一席之地。

3.国际化定位不清晰。陕西民办高校地处开放程度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国际化教育信念不够坚定。部分民办高校没有系统的国际化方案,甚至不准备动用一定的资金持续支持自身国际化的发展,只是借着“一带一路”教育开放的热度,凑个热闹,混个脸熟,持观望的态度,缺乏明确的可持续性的政策。对国际化的认知不全面,忽略国际化的本土化,多数陕西民办高校认为国际化就是“引进来”,“走出去”的很少。但是国际教育的本土化才是最佳模式,如果没有走出去,无法实现民办高校国际水平的真正提升。

4.已有的国际化项目运行实效不佳。留学生培养质量堪忧。陕西省部分民办高校对留学生的培养缺乏质量保障,重引进、轻消化,停留在迎来送往上,对留学生因语言障碍和环境适应情况导致学习成绩受阻和校园生活融入困难,重视不够,解决办法不够彻底,影响留学生培养的预期效果,也影響了学校的声誉和形象。国际交流培训成效不明显。陕西民办高校利用暑期,派出骨干教师外出交流培训,但回来后不能及时将所得运用于实践,交流仅是流于形式。外教师资引进难,且质量不高。陕西民办高校引进的外教多从事1—3年的短期教育,流动性比较大,且水平远低于公办高校外教。

5.陕西民办高校国际化行动参与力不强。缺乏洞察力,难以抓住机会。比如在涉外的MOOC平台上,陕西民办高校推出的优质课程资源寥寥无几,集聚的大量是公办高校的课程。涉外慕课平台是面向国外推介自己的绝好机会,所以公办高校会聘请专业的录制公司进行课程录制、修饰和制作,而对于重点在教学的民办高校,教师讲解的课程从形式、内容、方法等方面不次于公办院校,却因缺乏资金支持,所录制的慕课均为教师自己设计、录制、制作和上传,效果自然不能相提并论,错失推介自己的机会。同样在援外教育和支持孔子学院发展方面,也鲜少看见陕西民办高校的名字。

四、陕西民办高校国际化路径

1.政府应加大对民办高校国际化的支持力度。政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沟通,引导教育的融合发展,为民办高校提供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机会和渠道。根据国际合作成效,适当提高对民办高校的补贴或针对教师的优惠力度,比如购房补贴、子女教育等,增加民办高校人才引进的概率。调整留学生奖学金发放机制,预留一定比例的奖学金名额给民办高校同等资格的留学生,按照成绩发放,做到效率兼顾公平。

2.陕西民办高校应调整办学理念。陕西民办高校应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立足陕西经济现状、“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优势和国家教育发展趋势,以提升学院教育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水平为目标,结合自身的特色,积极探索一条有特色的地方性、国际化、应用型发展之路。搭建互利双赢的对外合作平台,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健康发展,努力培养语言、文化、专业知识兼备的,具有国际视野的跨文化应用型人才。通过友好国际合作,提高优质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升学校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并以此为契机,弯道超车,实现跨越式发展。

3.开创多样化教育国际化模式。除了继续扩大现已成熟的学生国际交流、教师国际交流、留学生培养、夏令营等模式之外,还需从多方面提升国际化程度:比如,大力改善学校的软硬件,努力提升国际合作层次,推进跨境校企合作,争创海外孔子学院的办学资格。再如,时刻关注任何推介自己的机会,积极发展面向国外的慕课,大力支持金课建设,在涉外MOOC平台上,推出自己的优质课程,不仅能彰显学校的实力,更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积极参加“丝绸之路”援助计划,像西安翻译学院这样的语言类高校就可以利用自身的语言优势,大力支持对外汉语教师、志愿者等援外项目,为海外高层次合作创造条件;多鼓励参与国际学科大赛,汲取国际教学交流经验。

4.提升教育国际化的项目实施成效。完善留学生人才培养体系,确保培养质量。一方面,完善留学生的人才培养体系,认真落实,并将考核结果与奖助学金挂钩,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来华留学教育的资源投入真正做到“人、财、物”各尽其用。另一方面,对留学生实行导师制和对接帮扶制。根据语言对每个留学生安排对应的导师,专门与学生对接,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动态,有效指导学生生活、学习。同时帮助留学生与学校学生结成帮扶制,在相互对接交流中,促进文化融合、增进友谊、锻炼语言、实现双赢。及时落实跨境交流成果和海外交流经验,不论是教师的国际培训还是海外交流都需要及时落实,确保交流成果得以实施,从而推动进一步的发展。

总之,该研究通过东、西部民办高校国际竞争力对比、陕西民办高校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对比分析,发现陕西民办高校综合实力强,但国际竞争力却很弱,政府的支持力度不足、民办高校的定位和发展理念不够清晰、发展资金缺乏等是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建议宏观上应强化政府的支持,微观上民办高校应调整办学理念、开创多样化国际教育模式、强化现有国际化教育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陈红梅,高景海.浅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J].科技创新导报,2013,(36).

[2]  专家学者汇聚西安研讨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EB/OL].人民网,2011-05-31.

[3]  杨志霞.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现状调查与趋势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28).

[4]  张婷婷.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困境和破解[J].中国成人教育,2012,(12).

猜你喜欢

发展路径国际化一带一路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