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贫困地区农业经济转型发展路径研究

2020-12-01陈袁丁

经济研究导刊 2020年28期
关键词:农业经济转型发展贫困地区

陈袁丁

摘 要: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变化,经济下行压力大,外部风险挑战增多,对农民增收、脱贫攻坚的影响较大,贫困地区如何在新形势下转变农业发展路径,进一步稳住“三农”底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以全域贫困地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恩施州”)为例,分析新形势对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梳理地方党委政府短期促进发展的应对措施,并探寻在新形势下贫困地区农业经济转型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贫困地区;农业经济;转型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28-0018-02

恩施州是湖北省唯一的全域贫困地区,地处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武陵山片区,全州8县市均为国家级贫困县。2013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8万,贫困发生率达30.6%,贫困人口占湖北省贫困人口总量的1/5,是典型的集“老、少、边、穷、库”于一身的深度贫困地区。恩施州2019年三产业结构比例为19.1∶34∶46.9,与全国和全省的均值相比,第一产业比例明显偏高。全州70%以上为农业人口,主要发展“恩施硒茶、恩施硒土豆、高山蔬菜、道地药材、特色小水果、畜禽养殖”等为主的农业产业,同时依托三产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型”“养生度假型”“特色民宿型”等乡村旅游经济业态。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变化,经济下行压力大,外部风险挑战增多,对恩施州农业经济发展影响巨大。

一、新形勢对恩施州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1.春播进度较往年滞后,部分农作物错失最佳春耕时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阻断农资物流,在种子、农药等农资经销商、零售商普遍存货不足且多处于关门闭市的状态下,春耕农资供应不足问题突出。同时,由于严格的农村道路交通管制、劳动力流动受限、农机服务供应不足等原因,春耕播种无法按时按季正常开展活动。

2.农业流通产业链不畅,农资配送效率不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各地采取严格“封路封村”等防控措施,农产品难以运出或运输成本陡增,农产品生产加工所需的各类物资难以运进,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同时,由于恩施州蔬菜种植基地分散、规模不大,多地的“封城封路”措施直接造成蔬菜运输时间和人力成本的增加,集中采购难度大,价格相比较高,给外调蔬菜运输尤其是跨省跨地区的运输造成很大困难。

3.果蔬流通效率低,农产品价格与销售量下滑明显。农业流通流域的不畅通导致恩施州农产品销售量锐减,产品长时间滞销,积压存量增大。特别是一些应季鲜活、难以存放的农产品库存积压直接导致经济损失,2020年一季度,积压滞销约102吨新鲜蔬菜无法如期进入市场。以恩施州茶叶为例,一季度全州开采茶园面积74.06万亩,占采摘茶园面积的56.7%,鲜叶收购均价80元每公斤,同比下降20%左右。

4.休闲农业基本停滞,农民增收压力大。此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防控期覆盖春节假期且延续时间长,恩施州休闲农业、乡村民宿、观光体验、水果采摘等项目全部停业,门票收入为零。2020年第一季度恩施州休闲农业,与去年同期相比营业收入损失8 033.5万元。

5.对脱贫攻坚有所冲击,扶贫脱贫难度加大。恩施州是劳务输出地,打工收入是农民全年收入和脱贫致富的重要来源。一方面前期交通管制导致农民工返城受阻,另一方面突发事件导致企业用工需求放缓,因此对农民总收入产生比较大的负面影响。从恩施州内务工来看,受基础设施建设停工、企业延迟开工、餐饮酒店等服务行业关门歇业或减员等影响,农民短期内无法就业甚至无业可就,直接工资收入减少。

二、恩施州农业经济发展短期的应对措施

1.加强春耕备耕指导服务,保障生产资料运输畅通。恩施州及时下发了《关于抓好春季农业生产的指导意见》,根据防控形势分类分区抓好春季农业生产,调整种植结构,落实春播生产计划;印发了《恩施州特殊时期春耕生产技术服务指南》,采取发送短信、视频讲课、“空中课堂”等形式,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充分发挥驻村“尖刀班”力量,开展种子、肥料、农药等农资需求统计并开展“点对点”配送,确保不误生产、不误农时。

2.加大惠企政策帮扶力度,有序组织农业企业复工复产。恩施州全面落实差异化防控策略,州、县两级成立企业服务工作组,组建工作专班,及时研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尽力帮助企业稳信心、稳供给、稳资金、稳市场。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州级财政安排5 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融资担保风险补偿、企业新增贷款贴息、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等方面。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加大支持力度,对61家重点保障企业授信2.77亿元,发放贷款1.64亿元;为1 271户中小企业续贷、展期9.72亿元;调整受疫情影响企业还本付息计划544户次,涉及贷款49.19亿元。落实企业社保费减免政策,完成5 615家参保企业资格审定,预计减免社保费3.02亿元。兑现33家企业、272人的稳岗就业补贴54.4万元,兑现1 271家企业的稳岗返还补贴17.6万元,返还失业保险费1 245万元。

3.加大农产品产销对接力度,全力促进农产品供销。恩施州及时建立农产品滞销监测预警机制,持续发布全州果蔬等农产品直送点名单信息,利用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发布农产品信息。通过商超对接采购、干部职工带头购买、网络配送、消费扶贫等方式促进产品销售,同时积极对接天猫、京东等平台,积极开展线上业务拓展。截至4月,恩施州全州加工干茶已销售80%以上。

4.稳妥有序推动务工人员返程务工,切实保障农民稳岗就业。恩施州成立农民工外出务工服务保障工作组,有序推进农民工外出就业和就近就地就业。一是按照“点对点、一站式”集中输送要求,与上海、杭州、绍兴、东莞等27个输送点的上百家企业进行对接,输送上万名农民。二是扎实做好就近就地就业工作。组织恩施州内企业举办网络招聘会15场,提供就业岗位5.4万余个。同时,组织本地企业返岗、待岗、转岗、新上岗职工及延迟复工人员等各类劳动者进行线上免费技能培训。

三、恩施州农业经济转型发展的路径

1.应对市场新需求,推进农产品质量升级。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强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标准化建设,推动产品质量升级。紧抓绿色、有机、含硒、安全的品牌形象,加快推行农业绿色技术标准,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建立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培植农业绿色生产主体;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处理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提升耕地地力;健全监管体制,实施全域绿色化生产。

2.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引领农业转型升级。品牌创建是农业产业化的必由之路,重点是建立“公用品牌+驰名商标+地理标志”的品牌体系。以“恩施硒茶”“恩施硒土豆”为重点,力争每个主导产业打造一个州域公用品牌;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引导企业树立和强化农业品牌意识,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提高农产品质量,争创中国驰名商标。

3.创新农产品宣传推介方式,搭建产销绿色通道。新形势下,消费者逐渐适应网上采买模式,同时对食品安全和食品的渠道更加关注,这便需要打造新型销售渠道。一是打造“农产品+网络直播”模式,直播农产品的生长及加工主过程,进一步提升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二是打造“農产品+可视农业”模式,依靠互联网、物联网及现代视频技术将农作物或牲畜生长过程呈现在公众面前,这种模式让消费者能够放心购买优质产品。三是打造“农产品+认养”模式,供求双方直接对接互利共赢。四是打造“农产品+社群”模式,精准对接客户、圈层消费、优质服务。

4.推进流程再造,优化“三农”服务。优化“三农”服务需破除陈旧机制,优化服务流程,落实支农政策,整合支农资金,细化补贴资金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补贴发放流程,确保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利用新的信息技术开通云服务,在线实时发布农业服务信息、农业培训信息,实现网上资料上传与申请备案,优化服务。

5.创新金融服务,助力农业产业化与脱贫攻坚。增强金融服务农业产业化与脱贫攻坚的能力。探索破解“三农”抵押融资难的问题,搭建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提供土地承包经营权、林地使用权、集体经济组织股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抵押贷款模式。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担保机构+合作社+银行”等信贷模式解决抵押担保难的问题。

6.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理念持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制度障碍,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和内在动力。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社,引导规范运行。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促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有效利用。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集体所有的各类资产进行全面清产核资,摸清资产底数,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引导支持农民以土地、林地、农宅等资源资产入股进行多种形式股份合作,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参考文献:

[1]  许林.湖北茶产业发展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3,(13):1-3.

[2]  杨刚,田芦明,周晓飞,聂路.庆元县生态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11):269-270.

[3]  李红.分散小农户视角下的农产品销售渠道优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1).

猜你喜欢

农业经济转型发展贫困地区
比亚迪集团扶贫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
大学本科高年级怠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