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视角下线上主题式亲子活动初探

2020-11-28宋芳郝坪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主题式线上教育亲子活动

宋芳 郝坪

摘要:以去成人中心化、去课堂化为特点的儿童视角下的教育资源,既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要符合幼儿兴趣。在互联网时代,利用网络对家长、幼儿进行主题式亲子活动指导,能够大大提高家园共育的效率,提升家长参与亲子活动的质量,满足幼儿个性化发展。同时,这种线上家庭指导方式也对教师的指导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儿童视角;线上教育;主题式;亲子活动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超长假期里,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给幼儿、家长一个充满爱的“超长假期”,我园幼儿教育的工作阵地从在园教育指导转向了线上家庭教育指导,并开展了一系列线上亲子活动新尝试。

一、以“云”为媒介,探寻亲子活动指导目标

疫情带来的“超长假期”打乱了每个家庭原有的亲子相处模式。“亲密无间”“形影不离”等看似更加和谐的亲子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种种问题。有些家长不知道引导孩子独立做些什么、玩些什么,不知道为什么平日老人带的乖乖娃变成了“小神獸”“小恶魔”。其实,诸多亲子问题接连产生,映射出有效家庭教育指导的缺乏。疫情期间是对家长亲子活动指导的考验,更是对教师家庭指导水平的考验。如何提升教师线上指导水平,提高家长亲子活动的实效性,是疫情发生以来幼儿园教研的主要方向。

为了在疫情期间科学、规范地做好亲子活动指导工作,我园成立了以园长为组长,副园长、助理、班长为组员的家庭亲子活动指导小组。利用微信、腾讯会议等形式,组织全体教师在线上开展关于疫情期间对幼儿、家长的教育指导工作的讨论与思考,明确了家庭亲子活动的目的、形式和实施方向,将幼儿园的“四爱”精神(温馨博爱、互敬互爱、智慧仁爱、谦让友爱),以及“教之以爱,育之以礼,启之以智,导之以行”的课程理念融入课程中去,研究符合幼儿发展需要、适合家庭亲子现状的主题式线上亲子游戏活动。

二、以“严”为基础,提升亲子活动指导质量

为了提升亲子活动的质量,给予家长丰富的陪伴资源,我园从多方面夯实教育内容,层层把关,筛选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的活动资源。

(一)严把主题审议关,筛选儿童视角下的优质教育资源

自疫情以来,各大公众号、学前教育网站等推送出大量的儿童游戏活动资源。在网络资源丰富的时代,如何运用专业的洞察力筛选出符合本园,甚至制作出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的优质教育资源,是教师应具备的能力之一。为了创建更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个性化发展的优质教育课程,我们利用“金话筒聊天室”“科学小问号”“家长云聊天”等活动,搜集、整理、筛选内容。从园长、业务园长到一线教师,共同研讨,加强捕捉社会事件的专业性与敏锐性,结合家庭活动中场地安全、材料选取以及幼儿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形成社会问题、生态教育、生活教育活动与多领域相融合的儿童视角下的主题式亲子活动。

(二)严格编辑流程,确保活动指导规范准确

为保证活动资源更易于幼儿家庭的参与,引导家长更加规范地指导幼儿,线上资源采用“方案+亲子资源”的形式呈现。

1.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主要采取“美篇”推送的方式,将主题说明、主题目录、活动引言、活动玩法、活动价值、活动提示等呈现给家长,让家长明确主题下的每一个活动的指导目的、指导要点以及指导方法,便于与家长达成育儿共识。

2.亲子资源

推送过的主题方案以图文、视频的形式呈现,经家长签订《肖像权使用同意书》,在一周后与孩子们一同分享。考虑到家长视频、照片编辑技术的参差不齐,在开展工作之前,由幼儿园统一制定视频、照片的格式和像素,视频、照片由班级老师统一制作、编辑,方便家长观看也利于资源的分类、整合。编辑好的资源将加到“活动方案”中,分享给辖区内更多的幼儿家庭。

(三)严谨拓展思路,丰富教育内容

园本课程,作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应指向幼儿的发展需要,与幼儿自身的生活密切相关,使幼儿在成人的帮助和引导下不断向“最近发展区”前进并获得新的发展。近年来,我园坚持以绘本为特色,不断挖掘绘本中具有教育价值的资源,构建“悦·享”园本课程,并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深化课程改革理念要求,将园本活动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中,使其成为更符合本园幼儿发展需要的课程。

自疫情以来,线上教育成为幼儿园教育的新形式,为了深化教育部提出的“幼儿园禁止开展线上教学”要求,我们结合园本课程总体目标,开展了“第三届春天悦读会”线上文化月活动。每天一篇亲子共读电子绘本、每周两首古诗朗诵、线上故事大王、拼搭故事、童声朗诵等活动,将园本教育模式从线下转变为线上,将教育对象从幼儿转变为“家长与幼儿”,加大了家庭参与活动的比重,拓宽了教育的思路,增加了活动的广度和高度,更提升了亲子陪伴的有效性。

三、以“趣”为主题,挖掘亲子活动潜在信息

随着教育部“停课不停学”要求的提出,我们基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前提,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为依托,尊重儿童发展的需要,从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出发,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为了缓解幼儿长期居家出现的不良情绪,指导家长有效的育儿方法,搜集幼儿关注的话题,我园每班开展了每周两次的“金话筒”聊天室活动,让孩子们与久违的小伙伴和老师们聊聊在家的趣事,分享自己的经历。在聊天室里,教师作为主持人仅组织活动,真正的话题分享者是幼儿和家长。我园鼓励每一个家庭用多种形式表达,打破以往过于严肃、过于形式的发言式交流,可以是说一说、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引导孩子们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话题进行中,教师会做详细的观察记录,并分析、挖掘其中潜在的教育内容,如挖掘传统节日、季节变化、毕业季、生活能力等方面蕴含的教育内容。教师通过提炼、引导,延伸出综合性较强的主题式亲子游戏活动。如大班“毕业倒计时”主题活动,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在最后的几个月里,我园从孩子们对小学生活产生的好奇出发,引发幼儿、家长对小学生活的话题讨论,梳理出“小学生活”“幼儿园生活倒计时”“我想对你说”“我会做的事”四个方面问题,并通过“讨论—探索—分享—讨论”的闭环模式开展以“毕业倒计时”为主题的线上亲子活动。

在“金话筒”聊天室中,我园梳理了“疫情防护小卫士”“夏天的故事”“好吃的蔬菜”“我的小手真能干”“纸飞机的梦”等多个主题式亲子活动内容,不仅从多维度、多领域推动了幼儿的深度学习,更拓展了家庭教育的新思路。

四、以“融”为思路,共筑育人一体化新模式

线上教育是一场教育变革,在“互联网+”时代,这种变革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丰富的教育资源,更代表了高效率、高覆盖、高质量的教育信息化时代。“学前教育+互联网”思维将是未来幼儿园的發展趋势,如何将线上亲子活动与在园幼儿教育活动相融合,成为幼儿园近阶段亟需尝试的新变革,如何让家长能从网络资源中获得最科学、最准确的方法与理论,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一)坚持“学前教育+互联网”模式

随着疫情的转好,幼儿园面临一半孩子返园,一半孩子继续“宅家”的情况。为了让全园的孩子受到同步、同效的教育指导,我园重新编排线上亲子活动推送频率和内容,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所谓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教师借助互联网、移动学习终端或各种智能化工具等现代信息化技术搭建的线上网络学习平台,将传统课堂教学拆解为课前、课中、课后等三个部分。幼儿园阶段的课前、课中、课后,分别代表活动前的话题讨论、活动时的亲子或自主探索和活动后的分享交流,三个环节呈同向闭环式进行。

在“活动前的话题讨论”和“活动后的分享交流”两个环节中,以线上亲子活动为主要形式,提升家长参与活动的比例,使幼儿获得更丰富的园外资源,也是在园活动的辅助和补充。“活动时的亲子或自主探索”环节,将在园幼儿活动作为面对面式引导,并将活动过程发布到班级聊天室,确保“宅家”幼儿能够同步探索。

这种利用线上家庭教育资源,坚持“学前教育+互联网”的思维模式,能够真正让家长参与到亲子活动中,形成线上线下相辅相成,家园共育的模式。

(二)线下延续线上主题内容

复园后,我园将线上家庭指导阵地转向线下面对面教育,将线上未完成的话题继续延伸到在园的教育活动中,减少家庭亲子活动与幼儿园活动脱节的现象。

“宅家”期间,幼儿园中班开展了以“纸的玩法”为主题的线上亲子活动。孩子们利用不同种类的纸折出形态各异的纸飞机。随着疫情的好转,孩子们回到了活动室,线上活动告一段落,但“纸飞机”的话题一直延续着,在继续讨论中,在园活动从一只纸飞机引发出孩子们无限的问题和探索。

未来的学前教育,将会融入更多互联网信息技术。我们在不断摸索中实践和改进,用更专业、更高效的沟通方式,增进家庭与幼儿园的关系,不断更新家长的育儿观念和指导方法,优化教育内容,为家庭指导提供更便捷、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占兰.关于幼儿园园本课程构建的思考[J].学前教育,2016(6).

[2]王秀芝,邹霞.终身学习中网络互动学习模式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7).

[3]吴丽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N].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21).

(责任编辑:赵春艳)

猜你喜欢

主题式线上教育亲子活动
翻转课堂在水利工程地质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线上教育视野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研究
广府艺术在线上教育的传播与探讨
幼儿园亲子活动的开展与相关问题阐述
中班主题课程《走进动物王国》的实践与反思
主题式课程整合的价值、困境与改进
谈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融合
小学数学和科学学科主题式整合的教学思考
浅谈开展亲子活动在校外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关于幼儿园亲子活动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