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材学习与整本书阅读的结合

2020-11-28吴伟刚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39期
关键词:故事会思维导图融合

吴伟刚

摘要:教材的学习很重要,整本书阅读也很重要,在二者内容相关处着手就可以逐步达到完美的结合:低年级拓展内容相关的绘本,通过定期的故事会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快乐;中年级可延伸到内容相关的童话、科普读物,再通过分享会的汇报交流完成对整本书的梳理,学会读整本书的方法;高年级升级到内容相关联的主题式阅读,用思维导图让学生的阅读变得不仅有广度,也更有深度。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教材学习、故事会、分享会、思维导图、融合

整本书的阅读与教材的阅读是息息相关的,二者更是相得益彰。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精心选择、文意兼美的,重在让学生学习阅读和表达的方法;而整本书,内容包罗万象,表达方法丰富多样,学生运用课内所学的方法进行整本书的阅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从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整本书做起,可以较好地将教材学习与整本书阅读完美的融合。

一、低年级:绘本+故事会,感受阅读乐趣

针对课标对低年级阅读的要求: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一年级的整本书阅读可以从生动有趣的绘本开始。如:一年级课文《两件宝》写出了手和脑的重要性。学生在朗读中,渐渐懂得双手和大脑的作用,体会到了“一切创造靠劳动,劳动要靠手和脑”的含义。此时教师可以相机指导学生读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在阅读这本书时,因为书中情节变化往往出乎人意料,所以在关键地方可以停下来,让学生猜猜下一步爷爷会做什么。通过学生的猜想和书中的故事情节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爷爷的聪明和这个故事的温馨感人。看绘本除了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绘本之所以能给孩子带来乐趣,关键是能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力和天马行空的想象。但是,想象要以看懂图画内容为基础。所以,教师在用图画书讲故事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地看画面。图画是小孩子天生的语言,他们很容易看懂,甚至很容易发现细节。

在此基础上每周定时组织学生进行讲故事比赛,意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能体会到分享的快乐,也能培养他的成就感。认真倾听、语言表达、思维方式都在这种阅读、分享、表达过程中得到强化。

二、中年级:童话(科普)+分享会,学会阅读方法

翻阅小学语文课本,不难发现童话在小学低、中年级的课本占有很大比重:《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三颗“纽扣”房子》等,可见童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很重要。基于课标的解读、教材的统计和学情的分析,故确定以“童话”为主题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思路。三年级时,我带领学生阅读的第一本童话是《夏洛的网》。导读课上,引導学生观察封面,阅读目录,猜想故事情节,阅读精彩故事片段。在不断的疑问、猜想、印证中,使学生对本书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期待。在集中指导阅读的基础上,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阅读时,一要给学生充足的自主空间,对阅读速度、阅读时间不做硬性规定;二是对阅读方法要进行适时指导。循着《夏洛的网》的阅读思路,我又开展了一系列延伸阅读活动。和学生一起阅读了《爱丽丝漫游记》、《柳林风声》等经典名著。

再如在学习了《装满昆虫的衣袋》后,我们可以读《昆虫记》;学完《女娲补天》我们就读《中国神话故事集》等。通过这些与课文内容紧紧相关的整本书阅读进一步拓展了学生视野,这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还让学生们在积累的快乐中保持了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有了一、二年级阅读的基础,到了中年级,学生的阅读可以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所以在每读完一本书后,就可以举办一次读书分享会。

分享会一般由三步组成,因为读书其实是和书的作者交流的一个过程,所以首先让学生向大家介绍书的作者。以此来引导学生关注书的作者,让学生知道在了解作者的基础上,更有利于深刻理解书中的内容。

接着围绕“书中都有哪些人物(事件)?印象最深的是谁(哪件事)?并说出理由。”展开交流汇报,意在通过对这个问题的交流汇报,理出书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再通过交流印象最深的人物或事件,了解学生对这本书的理解程度,对书中各个人物的看法。鼓励学生说理由,是引导学生通过书中的某些情节证明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把感受最深的地方说出来。

最后交流:“书中最让你难忘的是什么?可以是开心的、悲伤的、幸福的、遗憾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汇报,这样可以丰富学生读书的感受。

通过这样的交流完成对整本书的梳理,对学生来说就是把散落在心中的信息重新进行了排列组合,形成新的更深层次的认识,建立了整本书的基本框架。

三、高年级:主题式阅读+思维导图,进行深度阅读

本着大阅读观、大语文观的思想,学生到了高年级进行主题式阅读,目的是让学生进入到更有广度和深度的阅读空间中。如由《迟到》里的小英子到《城南旧事》的阅读,再到以“童年生活”为主题的名著阅读中,于是我们设计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指导学生读《草房子》。

书在读个两三遍后,便可下手抓书的中心词画思维导图,导图成形后,再组织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互通有无,扩充信息,提升认识、发展能力,发挥思维导图效率的最大化。

对整本书的理解与认识通过思维导图再现,可帮助学生理解书的内容,了解书中人物性格。绘图的过程就是学生阅读的过程,是阅读能力提高的过程。用思维导图不仅打破了传统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的局限性,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诱发学生阅读期待,提升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效果,从而引领学生把阅读走向深入,最终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总之,由教材的学习到整本书的阅读,二者的有机融合,不仅培养了学生丰厚的语文素养,也做到了由课内向课外的拓展延伸。使语文教学实现了多方位、多角度课内外阅读,从而达到整本书阅读和教材学习完美地相融合。

参考文献:

[1]董菊初.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8.10.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3]刘国正.叶圣陶语文教育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8.

[4]黄荣村.童书三百聊书手册[M].台北:启耀印刷事业有限公司,2001.9.

[5]祝新华.六层次阅读能力系统及其在评估与教学领域中的运用[J].小学语文,2008.

猜你喜欢

故事会思维导图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故事会影响对药品的选择
破次元
融椅
壮语故事会引人入胜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