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托伐普坦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2020-11-27岳威位张彦周樊鑫钰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托伐普坦充血性内啡肽

岳威位 张彦周 樊鑫钰

作者单位:1.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心内科 451191

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内科 450000

3.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科研外事处451191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心内科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也是心血管疾病最终的表现,约50%的充血性心内衰竭患者出院后3~6个月内会再入院治疗[1]。我国步入老龄社会后,老年充血性心内衰竭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已成为老年人的主要死亡原因[2]。呋塞米是临床治疗充血性心内衰竭的常用药物,但疗效并不十分理想,而且不良反应较多,易出现耐药。已有研究证实,充血性心内衰竭的发生和进展与诸多因素相关,其中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托伐普坦是一种新型利尿剂,不仅治疗充血性心内衰竭的疗效较好,而且不影响血钾和血钠的代谢[4]。本研究采用托伐普坦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内衰竭患者41例,旨在探讨疗效及对脑钠肽(BNP)、内皮素(ET)、β-内啡肽等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充血性心内衰竭患者82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5]。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1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61~75岁,平均(67.38±4.62)岁,病程3~15年,平均(10.14±1.27)年,心功能分级:Ⅲ级27例,Ⅳ级14例;观察组41例,男性25例,女性16例,年龄61~76岁,平均(67.42±4.59)岁,病程3~14年,平均(10.11±1.24)年,心功能分级:Ⅲ级25例,Ⅳ级16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并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充血性心内衰竭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静注呋塞米(海南皇隆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71203,20190224),20mg/次,每天1 次;观察组患者口服托伐普坦片(浙江大冢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71124,20190118),15mg/次,每天1 次。两组疗程均为2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1.3.1 心功能:治疗前后分别采用PHILIPS公司生产的EPIQ 7C型彩色多普勒显像仪行心脏超声检查,检测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1.3.2 神经内分泌因子: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5ml,离心(3000r/min)10分钟,取血浆置于-80℃的冰箱内待检。采用ELISA法检测BNP、ET,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β-内啡肽,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严格遵照说明书操作。

1.3.3 不良反应:治疗期间监测血钾、血钠,监测心电图记录心律失常情况,观察记录有无胃肠不适等。

1.3.4 临床疗效:①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心功能等级改善>2级;②有效:临床症状减轻,心功能等级改善>1级;③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6]。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表示,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较治疗前明显升高,LVESD和LVEDD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单位:例(%)

2.3 两组治疗前后的BNP、ET、β-内啡肽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NP、ET、β-内啡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NP、ET、β-内啡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BNP、ET、β-内啡肽水平比较单位:ng/L

2.4 不良反应 观察组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高钠血症和胃肠道不适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2/41);对照组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心律失常和胃肠道不适各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4/4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92,P=0.845)。

3.讨论

老年充血性心内衰竭患者绝大多数伴有基础疾病,而且存在多器官功能衰退,心脏的泵血能力也部分丧失,给临床诊治增加了难度;给予利尿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水钠潴留,维持病情稳定,但治疗过程中易产生利尿剂抵抗,另外长期使用利尿剂治疗会导致电解质紊乱[7]。因此,合理选择利尿药物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内衰竭对保障患者安全十分重要。

托伐普坦是一种选择性血管升压素V2受体拮抗剂,能抑制集合管重吸收水,明显增加患者的尿量,降低心脏前负荷及心肌耗氧量,有助于改善心功能。另外托伐普坦对血钾与血钠代谢的影响相对较小,能避免发生电解质紊乱[8]。刘刚等[7]研究表明,托伐普坦能明显提高肾脏对利尿剂的反应,减少利尿剂抵抗,治疗充血性心内衰竭的效果显著。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2周后,LVEF较对照组明显升高,LVESD和LVEDD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5%,进一步证实托伐普坦治疗充血性心内衰竭的疗效明显优于呋塞米,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与文献报道相符[9,10]。

研究表明,充血性心内衰竭患者存在神经激素调节异常,主要机制为LVEF降低及室壁顺应性提高,促进了神经内分泌因子的激活,激活的神经内分泌因子可对心力衰竭发挥代偿作用,同时还可抑制心功能,造成心室重构,加重病情[4]。呋塞米在利尿的同时促进神经内分泌因子合成,而托伐普坦具有抑制神经内分泌因子合成的作用[1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BNP、ET、β-内啡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托伐普坦能显著降低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与文献报道相符[3,9]。本研究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2/41),低于对照组的9.76%(4/4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采用托伐普坦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内衰竭患者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采用托伐普坦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内衰竭能有效改善心功能,降低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而且不良反应少,可用于充血性心内衰竭患者的治疗。

猜你喜欢

托伐普坦充血性内啡肽
我们为什么会“上瘾”
我们为什么会“上瘾”
动物体内也产生兴奋剂吗?
内啡肽
托伐普坦结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心衰合并高血压、低钠血症的效果
左西孟旦联合托伐普坦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托伐普坦治疗终末期肝病顽固性腹水临床观察
参附汤加减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50例临床观察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RDWTNF-α及UA水平变化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68例——附西药治疗52例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