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也”

2020-11-26程美华

西部论丛 2020年3期
关键词:疑问思维小学数学

程美华

摘 要:数学本就是一种高阶的思维游戏,要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就必须强化对小学生的思维训练。而要想强化对小学生的思维训练,就不能忽视在小学数学学习引导过程中的思维引导。“引思”是让数学课堂认知过程更贴近数学本质的要求,也是满足小学生阶段性成长要求,助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的需要。本文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引思”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引思”;思维;疑问;生活

数学之教,贵在引思。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辅助学生在知识认知过程中顺利进入深度思维环节,不仅可以有效增加学生的数学认知体验,而且能让学生在深度学习中顺利内化数学核心素养,提升自身的基本数学能力和品格。而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成长的关键阶段,故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势必要竭尽所能探索在数学学习引导过程中的有效“引思”办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思维流量和课堂教学价值。

一、生活为机,诱发思维动机

引思的第一步是“启思”,即诱发学生的思维动机。只有充分诱发学生们的思维动机,学生们才会自觉参与课堂思维,我们才能根据学生们的课堂思考成果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思维引导,以助力学生们的深度学习与探究。而数学衍生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数学知识认知过程,选择学生们熟知的生活情境为知识容器,不仅可以有效诱发学生的思维动机,还能丰富学生们的自主思考材料。

例如:在引导学生们思考“周长”问题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准备了树叶、五角星图案、细绳等物品。然后,以多媒体设备展示学校花坛修缮视频,并问学生们:“同学们,工人师傅们是如何修缮花坛的呢?”“围篱笆。”学生答。“那工人师傅们围了多长的篱笆呢?”我又问。“花坛一周的长度。”学生答。“那这是花坛的什么呢?”我继续问。“周长。”学生答。“那是左右的物品都有周长吗?拿出准备好的物品,和你的同伴们一起测一测,这些物品的周长是什么吧!”我继续引导道。在学生们完成对上述物品的测量之后,我继续问道:“你们是如何测量的,你们的结果一样吗?在测量中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就这样,学生在我的引导之下解决了周长测量中遇到的问题,并在操作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共同支持下,总结了周长概念。

二、合作为凭,允许思维激荡

引起学生的思维激荡,是有效的课堂“引思”手段之一。當学生们在某种刺激之下产生思维激荡之时,他们的思维运转速度会自觉的提升。而在思维高速运转的过程中,学生们会摩擦出更多思维火花、产生更多的学习灵感,从而更轻松的进入到更深层、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之中。而以合作为凭推进数学知识认知活动,恰好就能够给学生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思维激荡时机。

例如:在引导学生们探索“笔算除法”中的被除数中有0除法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我先以多媒体展示了小明到光明书店买书的问题,然后问学生们:“小明买两本古典名著花了208元,那每套书多少钱呢?”然后,我让学生们根据题意列出算式208÷2并进行独立运算,并得到口算和笔算两种运算方法,并根据这一现状提出了“商中间的0可不可以省略?为什么竖式运算中的0可以省略?”等问题,让学生们以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接着,学生们在看法交流过程中完成了思维碰撞,获得了思维激荡,进一步的了解了0在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中的作用和意义,学会了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三、问题引领,提升思维层次

俗话说,“疑则有思”,学生思维层次的提升离不开教师的问题引领,教师提问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的攻克思维难题,提升自身的思维层次。故要想在小学数学学习引导过程中顺利“引思”,就不能忽视教师提问的思维引领作用,以更有真对性、更有层次性的课堂提问方式,助力学生的思维延伸。

例如:在对“分数意义”的探究过程中,我先以多媒体展示分月饼的故事,然后问学生:“这些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到多少块月饼。”当学生们在对该故事的探究中得到二分之一块的结论之后,我又问学生们:“该分数中的2和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这个分数的含义又是什么呢?”之后,我又展示四等分的正方形,让学生们标出这个图形的二分一和四分之二,然后思考“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二的含义有什么不同”。…就这样,学生们在我一步步的引导过程中逐渐深化了对分数概念和意义的理解。

在该学习引导过程中,我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难于上一个问题,学生们每回答出一个问题思维层次就上升一个高度。这样的课堂提问过程是课堂思维阶梯的搭建过程,在提问的引导之下,学生们能够更快速的找到思维支点获得对分数意义问题的深度认知。

四、融入生活,增强任务难度

数学知识的最终服务对象是生活,生活是一个综合性、灵动性的数学知识应用空间。要想解决复杂的生活问题,就需要学生们有深刻的知识认知和敏锐的知识应用嗅觉。融入生活的数学问题要比一般性的数学知识应用问题更难解决,而对生活化问题的解决也能辅助学生们更好的融入对数学问题的认知。

例如:我在带领学生们通过探究糖水中糖与水的比例关系,获得了对“比”的初步认知之后,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不同场景中的国旗图片。然后,我问学生们:“为什么所有的国旗看起来都一样呢?”随后,学生们自发观察图片,从颜色、数量、大小等方面对国旗中存在的“比”进行探究,从五角星数量、国旗的长度和宽度、等多个维度解读了国旗中的“比”,在对“比”的知识的灵活应用中深化了对“比”的认知。

在该知识认知过程中,对国旗中的“比”的探究是在没有任何思维引导的情况下推进的,对该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是一个自主寻找方向、自主完成探究的过程,它要比之前的糖水问题探究更难,需要学生们进入到更高的思维阶段。

综上,数学之教,贵在“引思”。数学中的“引思”策略依照具体知识而定,指向深度学习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要想最大限度的发展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就不能忽视对课堂“引思”策略的优化。

参考文献

[1] 杨秀芝.顺应学习需求,践行“让学引思”——以苏教版五下《圆的面积》的教学为例[J].江苏教育,2017(73):52-54.

[2] 陈建兵.让学引思——小学数学课堂的清新剂[J].内蒙古教育,2017(18):95-96

猜你喜欢

疑问思维小学数学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加强小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培养
探疑,让英语阅读教学有“深度”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于教师角色的论争的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