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基层人民银行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探讨

2020-11-26郑清波

时代经贸 2020年29期
关键词:人民银行预算编制科目

文/郑清波

一、加强财务管理的现实意义

国家政策和新形势的基本要求。2020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多次就真正落实中央“过紧日子”精神,多次召开会议,要求人民银行各级行要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不断加强财务管理,增强预算约束。同时,随着基层人民银行重要性增加,财务预算经费向基层人民银行倾斜力度不断加大,基层人民银行财务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作为基层人民银行,就必须在新形势下不断改进财务管理方式方法,确保预算经费使用合规,保证基层人民银行高效履职。

人民银行会计财务转型的必然途径。近几年来,总行出台了《中国人民银行会计财务工作转型规划》《会计财务工作转型实施方案》文件,同时要求各级分行不断探寻新型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会计财务条线矩阵式作用,调动业务部门共同参与积极性,加强会计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业务融合,不断强化预算的牵头引领作用。在新形势下,传统的简单记账复核已不再满足新型会计财务工作的需要,需要探索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不断规范预算资金使用,使预算资金发挥效益最大化。

加强内控、防范风险的必要手段。基层人民银行会计财务部门作为基层人民银行的履职保障,加强内控、防范风险应作为第一要素,而加强内控、防范风险的基础就是加强基层人民银行的财务管理。只有不断加强基层人民银行

财务管理、创新财务管理模式,才能提高单位内部控制能力,不断降低财务风险,确保基层人民银行高效履职。

二、财务管理风险及原因分析

(一)预算管理风险

一是预算独立性不足导致预算风险。《中国人民银行财务制度》规定,人民银行各级机构每年编制财务预算逐级上报,由总行汇总报财政部审批。可见,人民银行财务预算独立性不强,且预算供给弹性不足,资金供给结构性矛盾有待解决。

二是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导致预算风险。财政部自2006年开始对人民银行实行部门预算管理体制,“零基预算”是编制部门预算的主要方法,人民银行自身职能的特殊性使得在这种体制下,实施部门预算过程中存在预算编制到下达时间长、费用预算控制难、指标体系不健全、账户控制不科学等问题。

三是预算科目设置不科学导致预算风险。首先,是上级行预算科目分配不能满足基层行的列支需求。在编制预算过程中有些预算科目没有分配至基层行,如其他固定资产购建费,基层行在没有该科目预算指标的情况下,本应列入该科目的费用支出只好列到其他科目,容易出现串科目的现象。其次,是预算科目设置不齐全。随着国家脱贫攻坚计划的稳步推进,为做好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各地政府因地制宜、紧锣密鼓编制规划,集中力量攻坚克难,中央银行理应积极配合地方政府搞好扶贫工作,但由于没有合理的预算科目,扶贫资金列支科目屡屡出现争议,类似出现争议的费用支出情况还有春节城市亮化费用等。最后,是分项指标控制不切实际,实际执行难以掌控,导致反映不真实,有违会计核算明晰性原则。现行预算管理对行政事业费类和公用经费中的招待费、培训费、公务用车运行费实行全账户核定指标,当核定指标不足时,倒逼形成科目间调整,导致核算数据不准确,由于单列指标控制,到基层难以确保履职效能发挥,在执行时存在预算科目之间挤占,改变预算资金用途,造成财务报表数据与实际支出的数据不一致,支出反映不准确。

(二)规章制度风险

财务制度滞后风险。主要为当前基层人民银行会计财务制度规定未与当前新政策形势同步跟进,基层人民银行的相关财务制度未及时修订和完善,因此,大部分基层人民银行财务管理制度满足不了当前业务开展的需求,即业务发展较快,但相关的制度规定还未出台对目前的业务进行规范和定义。

内控制度效果不明显。即基层人民银行的内控制度不健全,规定的事项不完整,部分工作未规定在内控制度中,这将产生财务风险隐患,增加财务风险。同时,部分基层央行对内控制度的重要性重视不够,在制定自身相关内控制度时仅仅套用上级行制度规定,制度修订流于形式,在修订制度中未考虑新形势、新政策、新趋势。在当前新形势下,业务工作不断复杂化,财务风险可能性不断增加,而目前现行的内控制度多是事后补救,缺少事前预估,造成对事前、事中评估不重视,把全部寄托在事后审计或检查环节,造成内控制度防范失效。

(三)财务核算存在风险

一是内部财务核算规范性较差。缺少健全的制度及全面的安全管理体系。备用现金限量、盘点管理不严、账务核算与对账时间跨度较大、科目运用及核算不准确等,形成了财务核算上的风险。

二是财务核算操作性风险防控不足。由于会计财务人员长时间周而复始的工作,不能长时间保持高度警惕性,容易产生惯性思维和麻痹思想,造成操作性风险。

三是财务监督职能滞后性风险显现。人民银行在财务管理的实际操作中采取的是事后监督的操作模式,使其财务监督管理职能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无法对相关项目进行开支前和开支中的及时监管,容易造成开支不合理、虚报开支项目等乱象,也很难对部分单位的财务违规违纪行为进行有效制止,极易产生现实中的领导管签字、后勤管花钱、财会管记账的被动局面。

(四)岗位设置风险

一人多岗、一人兼岗现象较为突出。按照现行《中国人民银行财务综合管理系统》岗位设置和内控制度要求,应分别设置记账员、出纳员、复核员、登账员和会计主管五个岗位,但在县级支行由于普遍存在人员紧张、年龄老化等因素,专职会计财务人员大多只有2人,其他均为兼职,难以达到“不相容职责应相分离”的规定。

少有岗位轮换。由于会计业务的特殊性、专业性、熟练性,为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很少对岗位进行轮换,且基层人民银行人员紧缺,会计部门在执行岗位轮换、强制休假等制度时,往往出现“捉襟见肘”的现象,致使这些制度难以得到有效贯彻执行,在各类业务检查中,未定期进行岗位轮换和未执行强制休假制度几乎成了每查必写的问题。

三、措施及建议

加强人民银行财务预算管理体制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根据人民银行履职特点建立独立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明确人民银行相关财务管理的体制机制,保证预算的独立性,在预算规模总量不变的基础上,将不同账户费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统筹,针对重点业务预留较多指标,减少不必要的支出计划,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改进财务预算编制方式方法,提升财务预算编制科学性。一是明确、细化预算编制程序。会计财务部门应发挥“矩阵式”作用,组织各业务部门参与预算编制工作,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全年预算编制,主要是根据以前年度及制定业务标准确定编制,会计财务部门负责将各部门编制预算进行审核。二是改进预算编制方法,提高编制科学性。随着人民银行系统案例库、定额标准等工作的探索和开展,不断完善定额测算标准,根据定额标准进行编制;同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编制方法,如货币发行费的编制,可以采取“定额+零基”的方法进行编制,即根据项目确定费用+根据人员或其他定额标准确定费用。三是及时做好预算统筹及调整工作。在业务开展过程中,根据实际业务发生情况,在预算调整时科学测算,统筹分析,做好预算调整工作。四是进一步加强绩效评价。根据全年不同费用预算执行情况开展绩效评价,根据全年经费绩效评价结果,确定下年度预算编制方向,及时优化预算支出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加强学习培训,强化制度执行。一是不断完善会计财务相关制度。基层行应根据上级行最新印发的制度规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身的制度规定,提高制度规定的科学性。二是根据内外部检查发现的财务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法规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的学习培训,通过典型案例讲解、制度解读、座谈交流等形式,不断促进制度学习与实践运用,努力推进会计财务制度的执行,提升会计财务治理能力。

强化监督检查,严防财务风险。一是严格按照近几年内外部监督检查发现问题进行整改,扎实落实整改情况。二是详细整理近年来内外部监督检查发现问题,仔细分析问题产生原因,举一反三,防止类似问题再发生,切实规范会计财务管理工作。

完善会计财务岗位职责,提高会计财务人员履职能力。一是积极开展基层人民银行财务工作调研,及时发现履职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消化解决。二是根据上级行最新工作安排,合理整合会计财务岗位,尤其对于基层行人员不足的问题,合理安排、设置人员岗位显得尤为重要。三是利用现有人员,有侧重地选择年轻人进行调研等工作,或采用轮岗模式培养综合性业务人员,缓解人少岗多的现实困难,提高基层央行会计财务人员履职能力。

猜你喜欢

人民银行预算编制科目
连锁餐饮企业预算编制与优化措施
企业预算编制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完善建议
整体预算编制方法的研究
如果十二星座是语文老师
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中的问题与对策
高考“新科目”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重、难点讲解(unit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