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省域金融集聚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联性分析

2020-11-26文/杨

时代经贸 2020年29期
关键词:省域关联性水平

文/杨 潇

一、研究背景概述

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时代背景下,为提高金融资源流动效率及成本,使金融资源获得更为高效的运用,金融聚集的一现象愈发常见。当金融产业集聚在某一区域的某一处具体地点时,该区域的此处地点往往会形成一个金融中心,位于该金融中心中的金融产业可以共同构建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共享金融中心附近的基础设施,并实现产业间的互惠互利、共同发展,这不仅对当地金融行业发展有利,可以拉动当地经济发展,还可助我国尽快实现供给侧改革。由于金融聚集现象优势众多,所以在近些年我国金融行业驶入快车道高速发展的形势下,以金融中心作为具体表现形式的金融聚集现象席卷全国,对我国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方方面面的影响。位于我国“北上广深”的金融中心,每天都有数不清的金融活动正在集中发生、难以计量的金融资源如同活水般不断流动,为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考虑到我国体量庞大、各地区发展不均的现实,从省域视角来看,我国不同省份的金融聚集程度、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差异。因此,在发挥金融聚集现象优势时,各省需要基于自身现状制定科学计划,并通过计划的落实引导金融聚集,使本省的金融聚集程度处于适宜范围,真正于本省经济发展有益。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之前,各省必须对省域金融集聚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联性进行充分研究与认识。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结合相关资料对省域金融集聚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联性进行研究,梳理金融聚集的内涵与特点、探究形成金融聚集的动因,通过金融集聚找到促进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的途径,使金融聚集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得到清晰呈现,进而为省域视角下金融集聚规划的落实提供参考。此外,通过研究省域金融集聚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联性,使金融聚集发挥出它的最大作用,进而达到全面促进省域经济发展的目标。

理论意义层面上,在针对省域视角下金融集聚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联性进行研究时,涉及金融、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对大众认识省域经济发展、金融聚集现象均有明显意义;丰富研究资料、为相关研究如地域经济研究提供参照的意义。实践层面上,对省域视角下金融集聚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联性进行研究,有利于帮助了解省域金融聚集程度的意义,帮助理顺金融集聚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促进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和省域经济增长。除上述外,本研究还有为金融产业政策制定提供参考的实践意义。

(二)研究方法

本文在研究省域金融集聚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联性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主要有:

第一,文献及归纳研究法。收集梳理与研究内容相关的文献资料,比如与金融、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等相关的文献资料,提炼、归纳出其中的关键内容并形成紧扣“省域金融集聚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文献综述。

第二,定量分析法。对被研究地域2010至2019年的经济数据进行收集,并分析十年来该省域的金融及经济发展水平、金融聚集程度、未来的金融聚集趋势,以及这十年间该省域经济增长与金融聚集的关联性等等。

第三,定性研究法。在研究省域金融集聚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联性时,采用本研究方法,基于事实基础先对二者的关联性进行某种假设,然后再明确相关变量并围绕变量进行测定分析。除上述三种研究方法外,实证研究法、比较分析法也是可用的研究方法。

二、相关理论

(一)金融集聚的内涵

先从静止状态入手分析金融聚集的内涵,当地优势金融产业带动当地其他金融产业,呈现出优势金融产业集中、其他金融产业分散在优势金融产业周围的状态,即为静止状态的金融聚集;再从运动状态入手分析金融聚集的内涵,在资源倾斜、政策扶持、政府有意引导规划之下,当地金融产业逐步集中起来存在于某区域中,即为运动状态的金融聚集。静止状态的金融聚集和运动状态的金融聚集可以共存,不过相较于静止状态的金融聚集,运动状态的金融聚集更加复杂,它涉及金融体系作用、结构等等的变化,其变化目的是为了使当地金融体系与当地大环境相互适应,产生并发挥金融聚集效应。

在分析金融聚集的内涵时,还需对金融聚集的特点进行了解。其特点有:独立性,即在金融聚集的过程中,金融体系的发展有着独立于实体经济之外的发展轨迹及规律;时空依赖性,即金融聚集的产生与变化对区域空间及时间有一定要求,不同的区域空间及时间条件下存在的金融聚集,其情况也会有所不同;复杂性,金融聚集的过程本身就极其复杂,在金融聚集的情况下金融产品、金融机构等往往也呈现出复杂性;竞争优势性,金融聚集的情况下金融产业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更容易形成良好的金融生态体系,进而吸引更多、更好的金融企业融入进来,使当地的金融产业形成竞争优势。

(二)金融聚集形成动因

动因一: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促使金融产业聚集的外在助推力,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外贸以及高新技术产业飞速发展,大量的金融资源涌入发达地区,发达地区的金融产业密度持续上升,进而形成了金融聚集现象。

动因二:政府引导。金融产业集聚在一起可以发挥出集群效应进而拉动当地经济发展,政府在意识到这一点后,可以通过自身对当地情况的掌握提前从地理环境、经济环境等角度入手,分析出该地区是否有形成金融聚集的潜力,若发现该地区具备此潜力,则政府可以通过颁布金融产业优惠政策、集中资源进行调控等等,促成当地金融聚集。

动因三:经济发展。它是金融聚集的内在驱动力,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并走向繁荣,人们对金融服务、金融产品等等的要求越来越多,这促使金融产业必须加快发展速度,而金融产业要实现快速、良好发展,金融聚集则是必然选择。

动因四:总部带动力。金融产业的聚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企业总部的带动,企业决策机构、企业总部大量集中在发达地区及城市,他们是金融机构的主要及优质客户来源,为更好地为这些客户服务,金融产业自然而然会聚集在发达地区及城市。

三、省域金融集聚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联分析

(一)省域视角下金融聚集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联性

通过对现有文献资料进行梳理与总结,认为省域视角下金融聚集有促进经济稳步发展的作用。在金融聚集并形成金融中心的情况下,金融产业可以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金融产品会更加丰富多样,更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以及实体产业的发展需求,金融服务质量也会获得明显提升,因此从该角度来看,省域视角下的金融聚集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从另一角度分析,可以发现经济发展对金融聚集的形成、金融中心的建设也有着明显影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系统为适应经济发展水平会逐步升级,以满足实体经济日益扩大的金融服务需求,而在金融系统升级的过程中,金融产业会逐渐呈现出聚集态势,以实现金融服务效率与质量的提升以及金融服务成本的降低。基于上述可知,省域金融聚集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确存在很深的关联性,二者可以相互影响。

省域视角下的金融聚集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促进与抑制双向关联。一方面,伴随省域金融聚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会获得提升空间;但另一方面,当省域金融聚集程度过深时,又会导致“核心资源恶性竞争”现象,从而抑制当地经济长远发展。例如,当省域金融适当聚集时,金融产业之间的适度竞争会促进彼此健康成长与发展,进一步提高当地的金融服务水平,进而为当地大小企业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创新等等创造良好金融条件,有效拉动当地经济水平提升;而当省域金融过度聚集时,会产生“虹吸”效应,无节制汲取周围区域的资源,并激化金融体系内部竞争,出现金融流动成本上升、恶性竞争等问题,如金融公司入驻金融中心时租房成本上升、同类型金融公司业务竞争压力倍增等等。

综合被研究区域2010-2019年的经济数据并将数据导入面板模型进行分析,得出省域视角下的金融聚集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非线性复杂关联。具体来讲,省域金融聚集程度与省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并非极端的聚集程度越深或越浅,经济发展水平就越高或越低;要看省域金融聚集对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是好是坏,主要需分析当地的金融聚集程度与当地当前的经济大环境是否契合。例如,虽然相较于上海的金融聚集程度,某省域的金融聚集程度较浅,但当地实体经济发展恰好与金融聚集程度相契合,则此情况下省域金融聚集对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提升有益,而若是当地实体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根本不需要金融聚集下经过强化的金融服务,那么省域金融聚集不仅不能发挥出它的优势,还会挤占实体经济的发展资源及空间,于当地整体经济发展是弊大于利。

(二)金融集聚促进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的途径

以技术创新为途径。一直以来,技术创新都是促进行业及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的关键途径,而金融聚集则恰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技术创新,为技术创新创造了良好条件。站在金融机构的角度上进行分析,在金融聚集的情况下,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往来愈发频繁,此时金融机构难免相互学习、取他人之长补己身之短,专注提高自身竞争力,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以期通过技术上的优化与升级实现实力增长,占据市场优势。随着技术创新不断推进,位于聚集区域内部及其周围的金融机构的实力必将逐步增长,而伴随这些金融机构实力的增长,该聚集区域的金融聚集程度必将进一步加深,金融功能也将得到进一步强化,进而有效拉动当地经济增长。

以外部规模经济为途径。省域视角下,金融聚集可提高资金流通效率,帮助附近大小企业调节周转资金,从而使当地市场更加活跃,市场风险得到一定降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可以得到提升。例如,在市场活跃、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证券的流动性更好,那么相应的证券风险也就更低,在证券风险偏低的形势下,投资者会更热衷于证券交易,更愿意通过证券来投资当地的大小企业,这无疑可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更为丰厚的资本,进而拉动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提升。

以信息外溢为途径。简单来讲,信息外溢就是省域视角下金融聚集时,周边的大小企业可以将金融中心当做平台之一来进行信息交流。当企业信息在金融聚集区域传递时,金融机构则可以进一步了解大小企业的金融需求,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需求制定出相应的金融产品及营销策略,既可以最大化满足不同企业的金融需求,又可以使金融机构形成自身特色实现良好发展。比如,公司债券等金融产品对信息高度敏感,在金融集聚的情形下,投资者更容易获得公司信息并对债券进行客观评估与投资,使需要融资的公司获得资本支持实现良好发展,进而拉动当地经济发展。

以网络联合为途径。网络联合,其实是指在省域金融聚集的情形下,产业之间好似蛛网一般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整体,在这个网状结构中,各方信息、知识相互交流,从而降低了信息获取的难度与成本,增进了不同产业之间的交流,大大减少了投机行为,降低了交易风险。例如,在省域金融聚集时,发生交易的双方可以快速从多个渠道来获取对方的信息,综合评判对方的信用情况,再判断是否进行交易、如何进行交易,进而有效降低交易风险。总之,不管是信息获取难度与成本的降低还是交易风险的减少,都对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提升有利。

四、促进省域金融集聚与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不同的省份应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政策。我国不同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有所不同,所以在促进省域金融集聚与经济发展时,要结合省域实际情况,考虑省域金融聚集效应是否已经明显作用于当地经济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到底是促进还是抑制,并制定对应政策。

加强地区间金融政策支持与协同合作。即各级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重在联合各方共同优化当地金融聚集环境,营造良好金融生态,进而吸引外部资本加入省域金融行业及市场,提高省域经济活力。

匹配金融聚集模式。即政府要采取一定的干预手段来缩减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差距,使落后地区也能获得一定的金融资源,形成与当地经济发展向匹配的金融聚集模式,进而发挥出市场机制作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着重提高金融聚集层次。即政府在引导金融聚集的过程中,要坚定“使金融资源要素实现高效流动”这一原则,发挥出省域优势吸引各类的金融企业入驻,使省域金融聚集形成自身特色,全方位囊括各种金融产品与服务,可满足客户各种层次的金融需要,并促进金融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

五、结语

总之,省域金融聚集与省域经济发展水平有明显关联,当省域金融聚集程度与省域大环境相契合时,金融体系发展与省域经济发展可相互促进,即金融聚集可以推动省域经济发展,省域经济发展可以促进省域金融行业发展。

基于省域金融聚集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联性可知,我国各个省份在推进金融聚集的过程中,必须基于自身当前情况,对省域环境包括省域资源环境、省域实业发展水平等等进行客观分析与评估,再制定相应的推动金融聚集的计划,以避免金融聚集程度过浅无法发挥出金融聚集效应,或金融聚集程度过深反抑省域经济增长的情况。

此外,在推动省域经济聚集的过程中,除了重视金融中心的建设外,还要重视相关支持政策的制定与落实,积极提高金融产业聚集层次,使金融聚集不仅表现为地理空间上的聚集,更表现为金融产业结构上的改革与升级。

猜你喜欢

省域关联性水平
基于单元视角的关联性阅读教学策略浅探
张水平作品
学贯中西(4):AI的时序性推论技能
燃气热水器性能与关键结构参数关联性分析
作家葛水平
江西省初步建成教育省域网骨干网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省域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
中国省域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分解研究
制度系统的关联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