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合作中的小学体育课余训练提升

2020-11-26桑圣泉

名师在线 2020年20期
关键词:课余体育训练体育教师

桑圣泉

(苏州高新区狮山实验小学校,江苏苏州 215000)

引 言

课余训练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内容。通过课余训练,小学体育课程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和推进,同时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增强。由此可见,关注并积极应用课余训练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下面,笔者将围绕小学体育课余训练提升方法来展开具体探究。

一、小学体育课余训练的现状

目前,小学体育课余训练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所重视,同时学校也在基础的体育训练器材设备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投资。在这一背景下,小学体育课余训练的成效也得到了提升,如学生对小学体育课余训练的兴趣得到提升,不少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来参加体育课余训练,学生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这一切和小学体育课余训练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但客观而言,目前小学体育课余训练中也存在不少问题。部分学校和体育教师忽视小学体育课余训练的价值和意义,小学体育课余训练时间被其他学科教学所挤占,对此,班主任也是熟视无睹,他们甚至和家长联合起来,单纯关注小学生文化课的学习,而阻止小学生进行体育课余训练。这一保守的思维理念一方面不利于小学体育课余训练的开展,另一方面阻碍了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二、多元合作对小学体育课余训练的意义

首先,多元合作能够提升小学体育课的成效。小学体育课余训练会融入体育课程的内容,这对于学生开展实际的体育课程学习、促进综合能力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客观而言,小学体育课余训练时间的安排自由,且对于学生是否必须参与小学体育课余训练也并没有强制性的要求,当前不少学校依然偏重于文化课程,对体育训练存在一定的偏见。因此,在开展小学体育课教学中,体育教师有必要引入多元合作,通过与家长、学校、班主任合作来强化小学体育课余训练,并借助小学体育课余训练来调动多方面的力量去提升小学体育的教学水平。

其次,多元合作能够提升小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不少学生对小学体育课余训练的认知存在一定的不足[1]。在家长、班主任、文化课教师的影响下,他们会不自觉地对体育课产生一定的偏见,进而降低对小学体育课余训练的参与兴趣,这不利于学生小学体育学习水平的提升。而多元合作能够最大化地调动相关力量,如家长、学校、班主任,通过这些主体的引导和支持,小学生将会积极参与到小学体育课余训练之中,从而提升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

三、多元合作在小学体育课余训练的具体应用

基于当前小学生体育训练的现状和多元合作对小学体育课余训练的意义,采取有效的对策来促进多元合作的价值释放十分迫切。结合具体的体育训练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把握住家长、班主任、学生三个方面的主体很关键。

(一)与家长合作,构建训练氛围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观念和引导会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重要影响[2]。实际上,目前不少家长过度重视孩子的文化课学习,而不支持孩子去搞小学生体育训练。家长的观念传递给学生,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自然无法有效激发。因此在开展小学生体育训练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家长的作用和价值,解除家长困惑,扭转家长认知,让家长在小学生体育训练中发挥引导和支持的作用。体育教师首先需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家长对小学体育课余训练的认知和看法。其次,在了解家长观念的基础上,体育教师可以将小学体育课余训练的优点和作用传达给家长,以此来获得家长的支持。

例如,在进行“30米快速跑”的体育教学之前,为了让学生更快地适应30米快速跑的要求标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教师计划提前为学生安排长跑活动。如一、二、三年级学生每天早晨跑400米。为了确保小学体育课余训练的效果,体育教师可以与学生家长以电话、微信或家访等方式进行沟通,将每天早晨跑400米的任务告知家长,并告知家长每天早晨跑400米的积极作用和督促学生每天早晨跑400米的测评方案。同时,体育教师在每天早晨跑400米活动中还可以对家长进行检查,确保每个家长对每天早晨跑400米的课余训练的重视。

(二)与班主任协作,提升训练水平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一方面能够与各学科教师进行直接的沟通和交流,为各个班级的体育教师做好教学活动安排,另一方面其在学生心中具有极高的权威性。体育教师可与班主任进行沟通,让班主任对小学体育课余训练有一个客观而正确的认识,从而在班级管理和学生引导过程中融入小学体育课余训练的内容,让每个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参与小学体育课余训练是被班主任确认过的,是一种服从班主任教育和指导的行为。在具体的协作过程中,首先,体育教师要在反复沟通的基础上,与班主任确定小学体育课余训练的时间和大致安排;其次,要引导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做好时间上的沟通与协调,杜绝小学体育课余训练时间被挤占的问题;最后,在小学体育课余训练开展过程中,如果需要班主任的参与,那么体育教师可以和班主任共同管理小学体育课余训练活动。

例如,在安排学生于第一节课后进行跳绳和丢沙包这一小学体育课余训练时,体育教师可以和班主任进行沟通,在获得班主任的支持后,需专门确认学校的第一节课之后学生是不是有时间来做跳绳和丢沙包这一小学体育课余训练。如果不行,是不是可以将课余训练项目转移到其他课后时间。这些都需要体育教师和班主任灵活沟通。

(三)与学生合作,优化训练成效

小学体育课余训练的进行离不开两个主体,即体育教师和学生[3]。两个群体之间的合作与密切联系是小学体育课余训练得以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小学体育课余训练中,体育教师应当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首先,在小学体育课余训练中,体育教师应当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反馈,如哪些体育训练项目存在学习困难,喜欢什么样的体育训练内容,在体育训练中需要体育教师做好哪些配合等。其次,在实际的小学体育课余训练中,体育教师要深入学生训练情境中,对学生遇到的困难或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等进行及时处理。这些都是小学体育课余训练开展的重要方法。

例如,在“拔河比赛”这一体育课余训练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训练中和学生及时沟通,了解他们在拔河比赛中的战术布局及弱点、有关拔河比赛的经验和想法,并悉心指导他们。同时,教师也要主动告知学生在拔河比赛中可能存在的影响安全的因素。通过相互合作与沟通来探究拔河比赛的训练技巧。

结 语

综上所述,多元合作对于小学体育课余训练提升有着积极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应当重视小学体育课余训练,从体育教师与家长合作、体育教师与班主任协作、体育教师与学生合作三个方面来提升多元合作在小学体育课余训练中的具体应用,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猜你喜欢

课余体育训练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学校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训练的有效结合
学生课余羽毛球活动开展现状研究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体育训练中兴趣培养的路径探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训练现状及对策分析
智能终端在体育训练过程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课余,并非闲置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