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的走向

2020-11-25汪婷婷

读与写 2020年15期
关键词:语文能力梅兰芳语文课

汪婷婷

(湖北省大冶市金山店镇车桥中学 湖北 大冶 435100)

语文课到底要教会学生什么?语文课的最终目的是?这些问题在我脑海一一浮现。这确实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作为新时代的年轻老师在各种优质课,大量资料资源中不断磨炼。刚认为自己有所眉目时,导师的话却有种峰回路转的感觉。——“不要动不动体会,读出你的体会。语文更多的是教会学生语文能力。”原来除了人文性,除了把语文课上成品德课,更重要的是,工具性的回归,是训练语言文字的运用过程。

《新课标》明确规定了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所以在分析高段教材后,才能更明白教科书的编排用意。曾经忽略的单元导语、课后小练笔、学习链接等等,这些不可忽略的编排都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根本途径。那么怎样将教材和语文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用好语文教材,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使课堂一气呵成,却又能满载而归呢?怎样灵活使用语文教材?怎样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此谈一些思考和做法。

1.重视朗读指导,练好学生语言基本功

如今的形式不少老师在课堂上花哨式上课,整个课堂出现你追我赶的趋势。不少教研人员多次提出充分朗读在语文课堂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课上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熟读乃至成诵。琅琅的读书声。一篇课文,学生难得读几遍书。有时课文学完了,学生竟还读得词不成词,句不成句的。如今的课堂已少见琅琅的读书声,大部分学生认为读课文是枯燥无味的。也有不少教师似乎重视朗读教学,但不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读,而是布置学生回家读若干遍。为了保证读的“数量”,他们要求家长签字。可家长签了字就能“保证”学生读的遍数和读的效果吗?读书应做到,预习课文初步感知,理解课文情感升华,复习课文知识稳固,把“读”贯穿到教学过程的始终。要设身处地地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想通。为此,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堂朗读作出精心指导。

例如,课文《桂林山水》第二、三自然段,我们能通过读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漓江水静、清、绿,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为了达到悄入佳境的效果,我对学生朗读设计了四个层次:第一层次:读得正确,即要学生读准字音,疏通字词。读任何一篇文章,碰到不懂的字词需查阅字典等工具书,读准字音。第二层次:读得流利,理解朗读,要求孩子在了解段落内容的基础上顺畅朗读,做到不读破句,停顿合理等。第三层次:读得有感情,欣赏性朗读,引导学生带着想象去朗读,使人听了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第四层次:读得动情,体验朗读,能与作者或听众产生共鸣,这是朗读的最高层次。

2.设计高质量问题,启发学生深思

要使课堂教学更有效,语文课上教师要设计几个关键性的、有思考价值的中心问题,让学生联系课文认真读书,深入思考。课堂提问中应少一些“是什么”、“怎么样”一类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课文都已经讲得很明白;应该多一些“为什么”“为什么这样”一类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应与课文有联系,又没现成的答案,学生就必须联系课文有关内容,深入思考后才能回答。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又提高了思维能力。同时提高语言组织能力。

例如,教学五上《武松打虎》一课,我围绕中心设计了一个提纲挈领的问题:武松是怎样打虎的?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用心思考探究这一问题。学生紧扣“武松三闪避开老虎,赤手空拳打老虎”等几个方面,充分体现武松的机智灵敏,武艺高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会老虎的凶猛运用了反衬的手法衬托武松的一身虎胆!

3.利用课文有关内容,训练学生说话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文有关内容和问题,让学生在认真读书、深入思考、组织语言的基础上,连贯地、通顺流畅地说一段或几段话,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虽然现在的语文课堂上也让学生说话,但有些教师不注意学生说话的质量,说话内容过于简单,因而训练效益不高。这也是值得注意的地方。例如,在教学《梅兰芳》一课时,针对梅兰芳为名族气节不惜牺牲自己的艺术追求,我为学生重点设计了两处说话训练的环节:(1)当学生通过朗读、了解事件后,我让学生饰演梅兰芳这一角色,让学生说说假如你是梅兰芳,为拒日本人你是怎样说辞的?通过梅兰芳的心理感受来引导学生了解梅兰芳的爱国及高风亮节。(2)梅兰芳为了爱国,为了名族气节所做的隐忍和牺牲,让学生设身处地的走进梅兰芳拒绝日本人后所过的与唾手可得的金钱名利恰恰相反的生活,让学生了解梅兰芳选择的到底是什么?

4.结合重点篇目教学,引导学生写话拓展

在语文教学中还不能忽视写话训练。重点课文应借鉴写法既能理解课文同时能提高写作能力。写的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模仿课文层次结构,评价人物、作品,谈收获感受,扩写、续写等,例如,教学课文《海上日出》时,首先让学生仔细分析作者写日出时是按事物发展变化顺序来写的。作者能把日出写得这么细腻贴切并非一日之功,在多次观察后并用形象的语言把日出描写得那么“真”,于是课后我让学生多次观察雨景,并细心记录雨前变化,下雨时雨滴由小变大或大变小这个变化过程,最后雨后周围的变化。更有趣的是,学生在写雨时甚至写了雨声、雨形、甚至雨的味道等等,这种仿写的形式,既丰富了教学,又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语言组织能力、写作能力。有效地提升了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

总之,让学生充分朗读、有效地结合教学教材、在课堂上全面提升学生语文能力。让语文课的走向能衔接课本,学校教育甚至是地方教育,作为新时代的老师,应在不断地摸索和学习中把握课堂正确方向,并不懈地努力着。

猜你喜欢

语文能力梅兰芳语文课
梅兰芳评传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语文课上做游戏
梅兰芳家族:国重于家,德先于艺
不因人文失语言 要因语言悟人文
浅论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应用型本科人才语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
名旦梅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