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专业学生亲社会行为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2020-11-24程丽楠覃琴杨阳仲朝阳陈茜胡秀英

护士进修杂志 2020年21期
关键词:效能量表维度

程丽楠 覃琴 杨阳 仲朝阳 陈茜 胡秀英

(1.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 成都 610041;2.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衢州 324000;3.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山西 汾阳 032200)

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情境中有意识地做出有益于他人的行为[1-2]。研究[3]表明,缺乏亲社会行为的个体与负能量水平呈负相关,而亲社会行为表现更多的群体有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于护理专业而言,良好的亲社会行为不仅可以激发护士的社会责任感,强化其社会功能[4],还能促进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质量的改善及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同时,国家卫健委《关于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改善护理服务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5〕15号)要求进一步强化人文关怀意识,提升护理服务水平[5]。因此,如何深化护理教育改革,让护理事业成为有温度、有力度的需求成为了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关注的重点之一。有学者认为,积极情感会助力于个体亲社会行为的产生[6]。且相关文献表明,生命意义感和一般自我效能感越强的个体,其社会归属感、敬畏感及责任感越强[7-8],故提高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生命意义感,可助其亲社会行为的产生。因此,本研究对此进行护生亲社会行为相关因素的探讨,为提升护理能力和稳定护理队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整群抽样法,以我国东、西、南、北、中为行政区域划分,抽签法选择5所高校护生作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3-8月选择全国5所高校的1 449名护生进行调查。纳入标准:在校的护理专业大学生,知情同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既往和目前无精神疾病和意识障碍,休病假、因故转到其他专业或者从其他专业刚转入护理专业者不到半年者。其中,北方学校988人(68.18%);女性1 301人(89.8%);19~21岁的调查对象743人(51.3%);汉族1 202人(83.0%);本科650人(44.86%),大专705人(48.65%),中专94人(6.5%);一年级221人(15.3%),二年级343人(23.7%),三年级477人(32.9%),四年级408(28.2%);居住地在乡村的学生806人(55.6%)。

1.2方法

1.2.1一般人口学资料 自制一般资料问卷,包括调查的区域、性别、年龄、民族、年级、学历、生源地等。

1.2.2亲社会倾向量表 亲社会倾向量表(Prosocial tendencies measure,PTM) 由我国相关学者寇彧等人在原始量表基础上进行汉化和修订[9],修订后的量表由26个项目构成,包括公开的、匿名的、利他的、依从的、情绪性的和紧急的6个维度构成。采用Likert 5计分法,从1(非常不像我)到5(非常像我)。量表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范围在0.494~0.778之间,其心理学属性较好。

1.2.3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是我国学者王才康在引进原量表基础上汉化为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中文版[10]。汉化后的量表包括10个条目,采用Linkert 5点计分的方法,回答从1分(不正确)到4分(完全正确),总分在10~40分。分数越高,表示其自我效能感越强。其Cronbach′s α系数为0.871,该量表在国内被广泛使用,其心理学属性较好。

1.2.4生命意义感量表 生命意义感量表(the Meaning in life questionnaire,MLQ)由我国学者王鑫强等人进行汉化和验证[11],汉化后的量表包括人生体验和寻找体验2个维度,共10个条目构成。采用Linkert 7点计分的形式,从1(完全不符合)到7(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表示其个体的生命意义感也就越高。量表的总Cronbach′s α为0.802,经测试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心理学属性。

1.2.5调查方法与质量控制 首先取得到相关教育部门及调查对象的知情同意。其次,统一培训调查员到指定院校进行发放问卷并当场收回。为了保护调查对象的隐私,采取不记名方式,时长约10~20 min。Epidata法双人录入、核查和校对。排除无效问卷112份,最后有效回收问卷为1 449份,有效回收率92.83%。

2 结果

2.1护生的亲社会行为总分及各维度得分 见表1。

表1 护生的亲社会行为总分及各维度得分 分

2.2不同人口学特征护生亲社会行为得分比较 不同区域、年龄、民族和生源地对亲社会行为的得分有影响(P<0.05)。见表2。

表2 不同人口学特征护生亲社会行为得分比较(n=1 449)

2.3生命意义感、一般自我效能与亲社会行为的相关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生命意义感、一般自我效能与亲社会行为及其各维度之间呈正相关(P<0.01),见表3。

表3 生命意义感、一般自我效能与亲社会行为的相关分析

2.4护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归回分析 以亲社会行为总分为因变量,自变量区域、性别、年级、一般自我效能和寻找体验进入回归分析,见表4。纳入标准为α=0.05,排除标准α=0.10,采用Enter法分析。结果显示,F=31.153,P<0.001,R2=0.246,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最终对模型的解释度为24.6%。该模型对自变量的解释如下:与南方高校相比,北方高校的护生其亲社会行为分数更高,其预测力为0.080,与男生、大四护生相比,其女生、大三的护生其亲社会行为分数相对更低。一般自我效能和寻找体验对护生的亲社会行为有更好的预测能力,其预测值分别为0.364和0.239。

表4 护生亲社会行为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n=1 449)

3 讨论

3.1护生亲社会行为现状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护生的亲社会行为总分和各条目均分尚可,这与我国学者陈井芳等[12]调查结果一致。其中分数最高的是紧急的和利他的,一方面说明表明护生的亲社会行为较易受到紧急性情绪或情感因素影响[12],另一方面说明护生都有比较好的利他行为,当遇到紧急需求时都能自我主动的上前帮助,符合医学专业救死扶伤的本质,在危机面前,每个人都有一种救死扶伤的责任感和职业素养。最低的维度是匿名的和公开的。匿名性指的是在无人看到的情况下实行的亲社会行为,公开性指的是在有人的情况下实施的亲社会倾向[13],进一步证明了护生并不愿意公开乐于助人的行为,这可能与现阶段学校人文教育的完善有关,目前各学校都开了护理人文等课程,从理念到实践的每一处细节都体现以人性关怀的精髓。加之目前急救教育的普及以及大众媒体等对各医务人员的先进事迹的报道等都内化护生以个人使命感和责任感,故并没有扩大化其影响力。但也有研究表明缺乏安全感[14]、缺少社会支持[15]以及有社交回避行为及苦恼体验的护生更加倾向于匿名和紧急性的亲社会行为[16]。因此,提示相关高校应注重护生的个体化因素影响机制,注重其社会实践和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的锻炼,积极促进护生积极社会行为水平的有效提升。

3.2不同人口学特征护生亲社会行为得分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北方高校的学生其亲社会行为要高于南方高校。这可能与地理位置差异有关,即北方人更喜欢社交。据调查,社交回避会影响一个人的亲社会行为[16]。喜好社交的学生可以为自己提供更好的社会支持,而积极的社会支持为亲社会行为的实践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17]。研究[18]指出,参加社会实践可以提升护生的社会责任感、分享、助人行为等亲社会行为,故高校应积极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年龄越大的护生其亲社会行为得分越高,随着年龄的增加,护生趋于更加的理智和成熟,既看到了社会交往的重要性,也掌握了处理问题的技巧,更有亲社会行为的勇气和信心,故给予护生一定的社交技巧培训,提高其社交能力也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其亲社会行为。少数民族的学生较汉族学生有更好的亲社会行为倾向,内在因素与少数民族护生个人感恩有关[19]。我国学者龚建云[20]的研究表明,高校学生的感恩与亲社会行为呈正相关,国家、学校、社会在各方面都给予少数民族更多的照顾和关心,故其更希望通过利他行为等回报社会;外在因素与文化环境有关,少数民族的学生为了更好的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会更加积极主动的与汉族学生互动交流,故其人际交往能力和亲社会行为较好。生源地为城市的护生得分要高于乡村护生,其可能城乡之间的经济文化差异和教育背景有关,也有学者认为来自乡村的学生可能由于其乡村身份,故其缺乏人际安全感而影响亲社会行为[14]。在不同年级、不同学历的变量上没有统计学差异,可能与现在学校教育内容的普适性有关。现在的故在探讨其护生的亲社会行为影响因素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措施。

3.3护生亲社会行为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与南方高校相比,北方高校的护生其亲社会行为分数更高,这进一步验证了中南北方高校地域差别有关。男生的亲社会行为高于女生,这与男生的性格特点和喜爱社交能力有关。大四护生的亲社会行为分数高过大三护生,这也进一步验证上述关于护生的理智和成熟有关。在本研究中,根据一般生命意义感、一般效能以及亲社会行为的相关分析以及护生亲社会行为的回归分析可知,一般自我效能和寻找体验对护生的亲社会行为的正向预测值最高。即护生生命意义感和自我效能感越高的个体,其做出的行为也越符合社会期望。生命意义感的缺失,信念和信心的不足,易使个体出现焦虑、抑郁、攻击甚至反社会行为[21-22];反之,与他人的社会联系也会影响其生命意义感和对社会的正确感知。这提示我们在教学改革或者实践中,应实施一些提高护生的生命意义感和自我效能的有效措施,进一步诠释护理的内涵和助力于投身护理事业。

综上所述,本研究中,护生亲社会行为总体得分反应尚可,但在不同维度上显示其发展不平衡,故对于高标准、高要求、高风险的护理工作环境,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护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护生的亲社会行为发展符合护理学科人为关怀的理念和本质,一方面是其个人良好社会适应和职业素养的表现,另一方面体现了护理专业发展体系的成熟及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模式的完善。对护生知识和技能的关注到人文素养的转变,进一步促进了人文护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是大势所趋,是满足日益增长的优质护理服务需求及优化国家供给侧服务改革的贯彻落实。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是仅采取横断面调查,未来研究建议开展大规模纵向研究调查,以进一步论证研究的科学性。

猜你喜欢

效能量表维度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