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需求视角下体能训练的理论探讨

2020-11-24李文娟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体能训练心理素质身体素质

李文娟

在当前我国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人才的专业素质固然是十分重要的,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才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人才培养的方针和政策也必须要随之改变,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个人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各行各业的发展速度也愈发迅速,这使得我国社会上的岗位数量和种类也愈发多样化,人才在就业时有了更多的选择,但同时其工作压力也会相应增加,如果人才自身的身体素质无法适应高强度的工作需要,就很容易引发健康问题甚至出现生命危险。因此在当前的人才培养工作中,需要考虑到人才未来的职业和岗位需求,对其开展体能训练,提升人才的身体素质。

1 职业需求与体能训练的联系

职业需求指的是个体对某种职业的渴求和欲望,个体的职业需求得到满足,那么就能够使其更好地参与到岗位中,参与社会活动,这也是个体参与社会活动的主要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个体逐渐发现自身的价值,实现其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促进个体发展。体能训练指的是专业的体能方面的训练和培训,通过体能训练能够有效提升个体的体能和身体素质,增强其耐力、意志力以及个人的体力,可以说通过体能训练不仅仅能够提升个体的身体素质,还能够促进其心理素质的提升,是人才素质培养的重要方式。

在我国的人才培养工作中,人才培养的目的之一是促进人才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实现其个人价值,而最终的目的是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促进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而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要有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这也就体现出了体能训练的必要性。随着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院校除了需要提升人才的专业素养之外,还必须要提高其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我国社会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也相应提高,如果院校仍然按照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教育和培养,会使得人才的身体素质与职业技能不相符,身体素质欠佳,无法适应高强度的工作需要和岗位要求,在工作时会面临更加巨大的压力,这对于其个人价值的实现十分不利。

因此在我国的人才培养工作中,除了需要对人才进行专业素质的培养之外,更需要重视体能训练,提升人才的身体素质,这样才能够促进人才的综合素养的提升,促进其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2 职业需求视角下的体能训练措施

2.1 开展针对性的职业体能训练

在目前各个院校的体能训练和学生身体素质培养过程中,所有院校的体能训练内容大致相同,只是对学生的体能提出了一些基本性和普遍性的要求,却没有考虑到学生专业特点以及其未来的就业形势的需要,有很多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其就业的岗位对于其身体素质要求更高,所以普遍的体能训练方法无法满足其工作和岗位的需要。因此要求院校在开展体能训练时,必须要针对学生的专业以及其未来的就业形势,开展针对性的职业体能训练,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教师可以在开展职业体能训练之前,现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就业意向,然后向学生普及相关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要求,学生制定针对性的职业体能训练方案,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能够充分满足未来的岗位和工作需要,切实为学生的就业服务。

2.2 开设特色体能训练课程

在院校的职业体能训练工作中,想要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就需要为学生开设特色的体能训练课程,要考虑到学生的专业以及岗位需求,并将职业体能训练与专业教学工作结合在一起,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多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到体能训练中,将课内的体育锻炼和课外的体育锻炼结合在一起,促进职业体能训练的进一步扩展和延伸。另外院校为了鼓励学生参与体能训练,还可以开展一些体能训练活动,比如在学校内发起长跑活动或为学生开设一些比较感兴趣的体育课程,吸引学生参与职业体能训练和体能锻炼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3 加强职业体能训练考核

想要保证院校职业体能训练工作的有效开展,考核工作就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院校必须要对学生的体能训练情况进行考核,了解学生的体能训练成果,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职业体能训练考核,而考核的标准不能仅仅以国家的基础考核标准为准,还需要设立更加实际可行的考核指标,并将考核结果列入到学生的成绩和毕业考察中,以此来增强学生对职业体能训练的重视,监督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提升身体和心理素质。

3 职业需求视角下的体能训练模式

3.1 更新职业体能训练理念

在目前我国很多院校的体能训练中,训练方式仍然以常见的体能锻炼为主,没有将其与职业需求结合在一起,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就业和岗位需要,所以导致了体能训练的效果不显著。因此要求我国院校必须要在职业需求的视角下,开展更加专业化的体能训练,更新职业体能训练的理念,加强对社会各个职业和岗位的分析,了解各行各业对于人才体能素质的要求,以此为基础,行政职业体能训练的基础要求和框架结构,对学生提出详细的体能训练目标和要求,并为学生制定训练计划,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开展更加有效的体能训练。

3.2 进行体能训练教材的开发

目前我国很多院校在开展体能训练时,都缺乏系统性的教材作为指导,体能训练的内容都比较零散,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成效,因此要求院校必须要对职业体能训练的教材进行开发和应用,以更加系统化的理念以及专业的教材指导职业体能训练工作的开展,也为学生的体能训练提供指引。因此要求各个院校在开展体能训练之前,必须要根据其专业特征以及岗位趋势,对其职业体能训练的目标、内容和方案进行规划,形成一套完善的职业体能训练教材,明确指出学生在体能训练过程中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训练的内容,提高体能训练内容的针对性,同时也提高体能训练的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好适应未来的工作和岗位需要。

3.3 完善体能训练评价体系

在开展职业体能训练的过程中,院校还必须要对训练结果进行科学评价,而该评价体系需要以职业需求为准,将其作为教育活动的环节,在体能训练结束之后,要求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能训练成果评价,考查学生的身体素质,考查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够满足职业需求,一切评价标准皆以职业需求为依据。

3.4 创新体能训练模式

高校在开展职业体能训练时,由于学生的专业不同,其未来的就业岗位需求也不同,所以不能对学生采用统一的体能训练模式,而需要对体能模式进行创新,提升体能训练的针对性,做到因材施教,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如果想要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需求,可以开设一些与职业岗位相关的体能训练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参与各种体能竞赛,完善体能训练的场所和环境,使学生在该环境中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4 结束语

综合上文内容能够得知,当前我国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传统的以专业素养培养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岗位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社会分工愈发细致化和多样化,所以对于员工的专业素养和个人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人才必须要具有更好的身体素质,这就要求院校必须要对人才开展职业体能训练。因此院校在开展体能训练工作时,必须要对体能训练的理念进行改进,创新体能训练的模式和方法,完善体能训练评价体系,对学生开展系统化的体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职业需求的达成。

猜你喜欢

体能训练心理素质身体素质
康复性体能训练在跆拳道运动损伤中的防治研究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我国冰壶运动员备战冬奥会竞技体能训练的研究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少儿冰球运动员“敏感期”技能与体能训练的研究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锻炼
新发现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