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运动休闲小镇研究进展与启示

2020-11-24杨伟青韩明东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小镇特色运动

杨伟青,韩明东

运动休闲小镇具有促进城镇化转型升级、体育产业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意义,是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一步。因此,运动休闲小镇引起了学术界的研究兴趣,成为近期我国体育学术界的“热词”,并诞生了一批优秀的研究成果。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实践发展和理论探索,有必要对既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鉴于此,本文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以“体育小镇”为主题检索词,对2000—2018年中文核心期刊论文进行检索,最后选出45篇期刊论文,这些论文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文以这45篇核心期刊论文为文献,就运动休闲小镇的研究热点、学术进展和不足之处进行评述,进而提出今后运动休闲小镇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我国运动休闲小镇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提供参考。

1 研究缘起

在中国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小城镇作为我国乡村城镇化转型的重要载体而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国最早提出特色小镇建设的是云南省,早在2011年云南省就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意见》。但是,特色小镇真正发展起来是在浙江省,2014年浙江省就开始了特色小镇的相关研究工作,并在2015年出台了《关于健康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2016年又提出了体育特色小镇打造计划,成为全国学习的榜样。

2016年7月1日,财政部等3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文件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2016年10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了《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为特色小镇的建设指出了路径和方向。2017年5月11日,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了《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将体育特色小镇作为体育产业工作重要抓手,并对全国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2018年2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全面启动乡村振兴战略。在此背景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应运而生。伴随着特色小镇实践发展的步伐,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相关研究成果逐渐丰硕。

2 核心概念界定

运动休闲小镇是我国特色小镇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属于隶属关系。与运动休闲小镇相关的核心概念有:“特色小镇”、“体育健康小镇”、“运动小镇”、“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等。《指导意见》将特色小镇定义为:聚焦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聚集发展要素,不同于行政建制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1]。这一概念不仅明确了特色小镇的产业特征和发展方向,而且将特色小镇的属性定位为创新创业平台。国家体育总局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界定为:具有独特体育文化内涵、良好体育产业基础,运动休闲、文化、健康、旅游、养老、教育培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空间区域、全民健身发展平台和体育产业基地[2]。该定义明确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内涵、内容,对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张雷[3]认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是以运动休闲产业为主导特色产业,聚集产业发展要素,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与旅游、健康、文化、养老、教育培训、大数据等关联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区域、全面健身发展平台和体育产业基地。这一概念融合了以上两个定义的特色,更加详细和具体,但是概念主旨不聚焦,例如“大数据”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相关度并不高,而且“文化”是一个宽泛用语,这里特指运动休闲小镇并不合适。此外,浙江省提出的特色小镇是指:相对独立于市区,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资源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平台[4]。这个概念是从地方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实践出发给出的定义,注重体育特色小镇的功能和用途。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不同学者和部门从自身角度对体育特色小镇、运动休闲小镇进行了界定。本文认为小镇的特色应体现为不同类别、不同领域,运动休闲小镇属于特色小镇的一种,休闲本身就是特色,因此无需加上“特色”二字。基于此,本文对运动休闲小镇做如下界定:旨在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满足健康、健身、旅游、休闲等多种功能的特色小镇。

3 研究主题分析

3.1 运动休闲小镇建设问题研究

2016年《指导意见》颁布之后,地方政府搭乘政策契机,大力推动运动休闲小镇建设。但是运动休闲小镇建设过程中却存在着较多问题,制约了小镇的健康有序发展。例如,李昂[5]认为我国运动休闲小镇建设存在着核心业态模糊导致盈利预期较差、规划缺乏可行性导致特色元素不突出、项目相对单一导致功能叠加难以实现、要素保障制约导致项目落地存在差距、创新聚集层次较低导致产业层次不高等问题。张晓[6]以泰山风景区为例,指出体育特色小镇开发存在着以下劣势:管理体制不系统,缺乏明确的行业归属及配套管理政策,导致景区运行处于无序状态;规划方案不科学,主景区开发程度参差不齐,缺乏精品体育旅游路线,结构布局失衡;生态保护不协调,基础实施不完善,与主景区融合力度不够,缺乏吸引力和亲和力。此外,熊金凤[7]从精准扶贫的角度指出了运动休闲小镇的建设困境,如管理效能低下、贫困人口识别与评估回路隔阂、各方利益复杂牵扯、贫困村民惯性意识难以克服等。

从上述学者的研究中可以看出,我国运动休闲小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多个方面的问题,有政府管理滞后、建设规划不科学、体育特色不突出、基础设施不到位等。随着我国运动休闲小镇建设的进展,需要有针对性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保障运动休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3.2 运动休闲小镇治理路径研究

城镇化发展是破解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壁垒的突破口,而特色小镇建设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形式,运动休闲小镇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如何对运动休闲小镇建设进行有效管理,如何选择运动休闲小镇的发展路径,进而实现运动休闲小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研究热点之一。

闫亚茹、刘鸣毅[8]基于战略路线图提出了我国运动休闲小镇的治理路径,构建了运动休闲小镇治理路径体系,框架结构包括治理范围、目标和核心任务,建设步骤包括政府监管、社会投资、金融机构参与、PPP融资模式4步驱动,以及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开发与管理模式。张丽军[9]提出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协同发展路径,即协同人口发展、协同理念发展、协同经济发展的三维协同路径。此外,张雷[10]指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具有多重目标属性,其逻辑起点是主导运动休闲特色产业的生产要素,主要驱动力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核心目标是“三个发展、两个效应”。可见,运动休闲小镇治理路径研究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然而以上研究主要出于哲学思辨提出结论,运动休闲小镇路径的选择需要根据实践发展采取适合自身特色的模式。

3.3 运动休闲小镇运营模式研究

运营模式是指对经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运动休闲小镇是一个新生事物,如何保障在良好的运营模式下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诸多学者就运动休闲小镇的运营模式问题展开了多项研究,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朱炎等[11]对我国运动休闲小镇运营PPP模式中的政府立场、发展目标、实现手段和预期结果进行了分析,认为运动休闲小镇建设采用PPP模式具有逻辑清晰、层级紧密、运营效率显著、拓宽融资渠道、缓解政府财政压力、优化投资结构、减低项目风险、提高运营效率等优点。李明[12]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PPP公共体育服务项目的属性特征,提出运动休闲小镇宜采用“商业型+事业型”综合回报运营模式。此外,郭琴[13]提出了体育特色小镇的二元运营模式:一是体育产业主导型发展,二是小城镇主导型发展,并对这两种运营模式的定位、投资建设类型进行了分析。总体来说,目前对运动休闲小镇运营模式的研究侧重于从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角度探讨PPP模式的可行性和投资回报机制,这些研究成果为政府和运动休闲小镇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遗憾的是,对运动休闲小镇微观运营模式的关注不足,宏观层面缺乏实证性研究作为基础,而且缺乏其他类型运营模式的介绍和对比性研究,这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3.4 运动休闲小镇建设评价研究

2017年8月10日国家体育总局决定公布了96个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随后,各省、市也先后公布了地方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运动休闲小镇建设在全国开始大规模的拉开序幕。但是,运动休闲小镇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定位不清、过度举债、房地产化等问题,因此,如何保障和评价运动休闲小镇的规范化建设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田学礼[14]等基于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梳理统计等方法,按照可行性与易操作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等原则,构建了体育特色小镇发展水平评价指标,该指标体系包括体育特色小镇基本信息、体育特色产业、体育特色资源、体育公共服务4个指标维度,以及12个要素层指标和48个具体指标。运动休闲小镇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而且已有研究成果仅是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而如何在实践中应用这些评价指标,进而对运动休闲小镇建设提出有针对的建设意见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5 国外运动休闲小镇比较研究

西方发达国家在特色小镇建设方面起步较早,积累了丰富经验,并且已经形成了一批闻名全球的体育特色小镇。西方发达国家体育特色小镇的形成可分为3个阶段,(1)初级阶段(20世纪60年代前),在“田园城市”理念影响下,小城镇建设逐渐受到政府重视,体育特色小镇逐渐发展起来;(2)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90年代),西方逆城市化运动为小城镇发展提供了机遇,工业革命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休闲时间;(3)成熟发展阶段(21世纪至今),西方社会开始进行服务型有限政府改革,体育特色小镇作为政府改革提供了抓手,并在政府扶持下成熟发展。

国外最早的体育小镇是法国沙木尼高山户外运动小镇,1821年沙木尼开始整合本地登山教练和导游资源,成立登山服务机构,走上了专业化发展道路,并随着1924年冬奥会的举办而逐渐完善。国外起步较早的体育小镇还包括瑞士达沃斯冰雪运动小镇、爱尔兰香侬高尔夫球小镇、法国依云小镇等,具体可分为5个类型,即赛事型运动小镇、冠军型运动小镇、休闲型运动小镇、康体型运动小镇和产业型运动小镇[15]。国外运动休闲小镇建设启示:通过高规格的基础和配套设施,完善服务支持体系;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提高人文关怀;加强政府和市场的协调合作,发挥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细分目标定位,明确不同发展模式的重点任务等。国外运动休闲小镇建设为我国提供了有益经验,但是鉴于国内外管理体制的不同,在参考国外经验的同时更应注重结合国内自身特色有针对性的建构。

4 研究展望与启示

4.1 在研究方法上,从哲学思辨扩展到多种方法综合应用

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比较重视定性研究方法的应用,主要基于哲学思辨对运动休闲小镇的概念、价值、特征、体系等内容进行建构。但是运动休闲小镇研究汇集了经济学、社会学、体育学、营销学、管理学等不同学科要素,这些不同学科要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致使运动休闲小镇研究尚未形成统一的研究范式和体系,单一的定性研究不能全面解构运动休闲小镇的概貌。因此,需要在重视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引入新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研究。例如,在不同区域运动休闲小镇建设经验总结方面,可以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针对具体的运动休闲小镇采用访谈、观察和实物分析等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其进行深入的整体性探究,从原始资料中形成结论和理论,通过与运动休闲小镇的投资者、管理者、游客等多主体的互动,提炼运动休闲小镇的建设经验。

4.2 在调查对象上,从单一省份拓展到不同省份的对比分析

目前对运动休闲小镇的研究,由于受到区域、经费和便利性等因素的影响,在调查对象上主要以选取浙江省、江苏省的运动休闲小镇为样本主体。浙江省和江苏省是我国运动休闲小镇建设起步最早的两个省份,他们在运动休闲小镇小镇建设方面取得的前期经验值得推广和借鉴。但是,我国是一个区域广阔的大国,不同省份、不同区域的运动休闲小镇应该各具特色,如果仅以浙江、江苏两个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省份为案例进行研究,其得出的结论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代表性有限。鉴于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可将调查对象扩展到西部和中部地区,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地理区位的不同,有针对性的选择运动休闲小镇进行研究,从而透视不同环境下运动休闲小镇建设的差异性,有助于更加准确的揭示我国运动休闲小镇建设规律。

4.3 在研究主体上,从单一研究团队到跨界研究团队联合

跨界融合已经成为知识创新和科学研究的主流认同。从已有运动休闲小镇研究成果来看,研究主体主要以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师为主,体育学者能够从体育学基本理论出发针对运动休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但是运动休闲小镇建设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课题,其所属领域与经济管理、城镇规划、旅游营销等学科领域更为贴近。如果仅从体育产业角度出发研究运动休闲小镇,得出的结论未必能够得到其他领域专家的认可。因此,应该拓宽研究主体,体育学界应组建跨学科联合、跨界合作的联合攻关研究团队,与营销专家、管理人员、融资专家等实现跨学科、跨行业、跨区域、跨学校的协调攻关和创新研究,以此实现运动休闲小镇研究水平的整体提高。

4.4 在研究内容上,从概念与意义阐述转向建设绩效评价

运动休闲小镇建设包括前期规划、设计实施、中期运营、团队管理、绩效评价等多方面的内容。目前,我国运动休闲小镇研究成果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但是从已有研究的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运动休闲小镇的概念与起源、治理路径、特征、价值、功能、意义、对策等方面的内容。随着运动休闲小镇建设的深入,需要进一步根据实践需求拓宽研究内容、加深研究内涵。例如随着我国运动休闲小镇数量的增加,如何保障和评价小镇建设质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评价已有运动休闲小镇建设的绩效可以促进其更好发展,同时为其它小镇建设提供可复制的模板。因此,今后可根据不同类型运动休闲小镇建设情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绩效评价,从而更准确的把握运动休闲小镇建设水平。

猜你喜欢

小镇特色运动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不正经运动范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色解读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