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循环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排药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2020-11-21胡旺英邓谷霖李国春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19期
关键词:差错率差错科室

胡旺英 邓谷霖 蒲 平 李国春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四川泸州 646000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是指医疗机构药学部门根据医师处方或用药医嘱,经药师进行适宜性审核,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在洁净环境下对静脉用药物进行加药混合调配,使其成为可供临床直接静脉输注使用的成品输液而建立的部门[1]。PDCA循环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管理学专家戴明博士提出,作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在各领域的质量管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PDCA循环主要包括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及处理(action)4个环节,该模式可使各种工作步骤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图像化及科学化,有助于提高工作质量。随着PDCA循环的不断改进与成熟,已有研究表明,将PDCA应用于临床工作中,有利于提高相关临床工作的质量[2]。本研究将PDCA循环应用于PIVAS排药工作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抽取本院PIVAS PDCA循环实施前(2017年1~12月)和PDCA循环实施后(2018年1~12月)相关医嘱和排药数据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统计。参与本PDCA循环研究实施前与实施后的人员一致,其中包括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7人,共计10人。

1.2 PDCA循环

1.2.1 计划阶段 成立PDCA药品管理持续改进质控小组,由科主任担任质控小组组长,科室其余主要负责人为小组成员组成的10人质控小组。针对上述时间段排药情况进行分析,纳入范围为排药环节,存在的问题:(1)拆零药品排药区摆布不合理,货架一字型摆放,增加往返时间;(2)药品摆放未按药品需求量大小随时优化摆放;(3)药品标签顺序为溶媒优先,且为单组排药,增加相同药品重复排药的现象;(4)部分药师对药品位置不熟悉,特别是新进人员未进行系统性培训;(5)高危药品、多规药品、听似看似药品警示标示不够完善;(6)部分药师在药品排药前对药品标签核对不仔细;(7)药品厂家或外包装更换频繁,个别新进药品标签更新不及时;(8)PIVAS药品质量管理规范执行力度不强。

1.2.2 实施阶段 针对排药环节存在的问题,质控小组经过讨论分析制订出调整措施,具体如下:(1)针对拆零药品排药区摆布不合理的情况,重新规划PIVAS内部布局,避免排药工作与其他工作交叉,使各项岗位工作互不干扰,而又环环相扣;调整拆零药品排药区位置,由原来的一字型调整为U型,减少往返所耽误的时间;(2)药品分类摆放在遵循药品大分类的前提下,将需求量大的药品放置于方便排药人员取药的位置,以减少排药时间;(3)重置药品出签顺序,编排药品货架号,并将其录入系统,在系统中设置药品优先,使标签按药品货架号、药品支数多少顺序出签,减少重复工作;(4)新进药品,交班时科室统一学习说明书,并建立共享文档,方便随时查阅;新进人员则按科室流程规范化学习,考核合格才上岗;运用“头脑风暴”管理法对科室所有人员进行培训[3],加强业务学习,并进行不定期考核,提高工作能力[4];(5)设置高危药品、多规药品、看似听似药品标识,醒目提示排药人员[5];(6)药品的养护方面,将药品按药理作用进行分组,由专人对该组内的药品进行养护管理,严格执行“先进先出,近期先出,左进右出”的原则,严格把好药品的质量关,质控人员随时抽查执行情况;(7)药品计划严格执行双人核对后入库;(8)所有退药亦由双人复核,放回相应的拆零药品盒中。

1.2.3 检查阶段 修订并完善排药工作制度,制定严格的考核办法,对排药环节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计入个人绩效考核中。质控人员定期督查,汇总存在的问题。

1.2.4 处理阶段 工作人员于每周六对本周排药环节暴露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讨论相关问题的处理方式,及时将解决方案落实到下一循环过程中。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PDCA循环法实施前后PIVAS医嘱排药差错率。差错率(%)=排药出现差错的次数/总医嘱×100%[5];比较PDCA循环法实施前后PIVAS排药时间的优化情况,比较PDCA循环法实施前后PIVAS药品质量管理评分,包括药品养护、摆放、效期监测、高危、看似、听似等药品标识的摆放情况等,每项均为0~10分,分值越高,代表实施效果越好[6]。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以[n(%)]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以()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DCA循环实施前后排药差错率比较

PDCA循环实施后,PIVAS排药差错率的质量评分低于实施PDCA循环前(P<0.05),见表1。

表1 PDCA循环实施前后排药差错率比较

2.2 PDCA循环实施前后PIVAS排药时间及药品质量管理规范的质量评分比较

PDCA循 环 实 施 后,PIVAS排 药 时 间 为(2.39±0.14)h,短 于PDCA循 环 法 实 施 前 的(3.44±0.2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91,P<0.05)。实施后药品质量管理规范的各项质量评分明显高于PDCA循环实施前(P<0.05),见表2。

3 讨论

PIVAS是医院不可或缺的、重要的药学服务部门,主要为住院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并保证其用药安全,而静脉输液的安全性更是重中之重,因此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在PIVAS的日常工作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该院PIVAS自2011年开始全面服务于各临床科室,目前承担着全院27个病区34个临床科室长期医嘱的调配工作,日均调配量约4500组。因此PIVAS工作总量大,重复劳动率高,容易产生疲倦和惯性思维,增加差错率的发生[7]。且药学服务工作中难免出现差错,差错的发生主要涉及药品的使用和管理过程,忽略任何细节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根据《中国用药差错管理专家共识》[8]的分级,其中A级:客观环境或条件可能引发错误或错误隐患;B级:已发生错误但未交给患者,或是已交给患者但未使用。而本研究讨论的排药错误为药品接近错误[9],该类错误在复核环节被发现并及时纠正,最终未送到病区给患者使用,杜绝了用药差错的发生。

表2 PDCA循环实施前后PIVAS药品质量管理规范评分比较(±s,分)

表2 PDCA循环实施前后PIVAS药品质量管理规范评分比较(±s,分)

组别 药品养护 药品分类摆放情况 效期监测情况 高危药品等标识摆放实施前 8.56±0.49 7.24±0.54 8.73±0.40 6.91±0.30实施后 9.87±0.11 9.57±0.17 9.26±0.17 9.52±0.28 t 14.927 19.799 5.866 30.597 P 0.000 0.000 0.000 0.000

PIVAS是我国近些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兴科室,相应的规范相对较少,许多工作均需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摸索、总结、制定相关规范。现阶段,“品管圈”、PDCA循环在我国医院质量管理中应用较多,效果得到了肯定[10-12]。而PDCA循环作为一种阶梯式循环的管理工具,在药房的科学管理中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13]。本院PIVAS自实施PDCA循环开始,通过成立PDCA药品管理质控小组,并进行专业化培训,使大家正确认识和了解PDCA循环管理模式,更好地应用于PIVAS的排药管理中。计划阶段,统计排药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归类,寻找差错原因,制订相关预防措施[14-15]。实施阶段,针对排药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地进行优化和改进,重视排药流程的规范和药品核对工作,优化排班的人员搭配和交接班制度,实施双人复核制度,减少差错[16]。有效降低了PIVAS的排药差错率,排药差错率由原来的0.369%减少到0.079%,排药时间较前也有明显缩短,由实施前的(3.44±0.20)h缩短到实施后的(2.39±0.14)h;同时还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专业知识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科室凝聚力更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有研究表明[17-18],PDCA循环可有效降低PIVAS的排药差错;可使PIVAS繁琐复杂的工作更具条理化、系统化、图像化和科学化;该循环主要通过制订计划,组织实施,检查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再制订新计划的无限循环,无缝隙连接管理;其优势在PDCA循环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汇总、讨论、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使其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进而实现不断优化和改进,不断提升管理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因此,证实了PDCA循环在PIVAS排药管理工作中有显著优势。

综上所述,在该院PIVAS日常管理工作中,实施PDCA循环对排药工作的持续质量改进工作效果明显,不仅减少了无效的重复劳动,降低了排药差错率,还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主动性,提高了PIVAS整体的药学服务质量,进而有效提高临床医护人员满意度及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差错率差错科室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新阅读环境下报纸差错的有效防范对策
爱紧张的猫大夫
新医改形势下的科室文化建设
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手术室护理满意度、降低差错率临床观察
PDCA循环法在降低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中的作用观察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没考100分就是有知识没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