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没考100分就是有知识没掌握?

2016-05-14袁坚

为了孩子(3~7岁) 2016年9期
关键词:学习曲线刷题差错率

袁坚

不知道你有没有仔细审视过自己教养孩子的方式和方法,其中有多少是经过深思熟虑而选择的,有多少是下意识地延续了曾经的经历与经验,又有多少其实是来自于外界影响的?其实,那些潮流追逐的教育热点,那些众口一词的“教育理念”,有问题的、不适合自家的,多了去了。

流传已久、听上去非常有道理的谬误:没考100分没关系,只要让孩子把有错误的题目都订正了,把这些“没掌握”的内容都掌握好就行。对此我只想说:那么你自己做任何事,只要是已经学会、已掌握的,都能做到品质百分百、差错率为零吗?

为什么家长都有100分情结

这件事情在我看来始终是个谜。即便没学过概率论,也是一句话就能说明白:这世界有任何事情能做到真正的零差错率吗?即便是航空航天这种对精密度要求极其高的行业,有吗?如果没有,难道是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信心爆棚,认为他能力拔群,能实现所有人都无法实现的目标?每次我听老师或家长“假装”通情达理的样子说:看看自己都错在哪里,订正了,把知识点掌握了,下次就不会再错了……我只想说:这真是莫名其妙的套路!

我后来想想,家长的“100分情节”通常只有两种原因:恐惧或者欲望。先说恐惧:恐惧链往往是非理性的,从眼前的一个不起眼的小错误,就能看到将来学习成绩不好,上不了好学校,中考、高考失利……整个人生一片晦暗。在这种指导思想之下,当然任何一个错误都不能放过。再说欲望:欲望往往来自攀比,别人家孩子学会了什么、考了多少分……我家孩子不仅不可落后,最好还能反超。这样家长们PK起来,才可以假惺惺地安慰对方:没考100分不要紧。不然,就会成为被安慰的那个,超郁闷的。然后,就像鄙视链会不断延伸,攀比链也是一样。

所以说,“100分情结”其实主要还是跟家长有关。那孩子想不想考100分呢?从我的观察而言,如果老师、家长不灌输的话,他们基本上是没有这个意识的——这可不是说他们不想学好、做好,他们可想了,那是成就感的重要来源呀。但是,没必要因此把自己给逼死啊!

每个孩子的“差错率”不同

我为什么说“把错误的题目订正好,没掌握的知识点补好”是不经过大脑的废话呢?因为没考100分的原因,不只是因为那道题孩子不会!我在此郑重地向各位家长推荐一个重要概念:差错率。比如我们家孩子,做数学题,题目少的话可能全对,题目多一点,肯定有错;但那道做错的题,放到另外一组习题里给他做,很可能是做对的!这就是说,他并不是不会、没掌握,而是他做题就会有个平均差错率。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差错率,而且在做不同事情时差错率还不一样,在新学某件事情和已经熟练掌握后的差错率也不一样。具体这个数值是什么?需要家长自己去观察和总结。

说实话,我也是折腾了一段时间以后才意识到这点。在那之前我也抓狂:怎么又犯错了呢?怎么老做不对呢……后来才意识到,其实是我自己的逻辑出差错了。后来我就观察孩子的学习规律,可能新学某样东西的头3天,他的差错率超过80%。这时千万不要着急,因为历史统计表明,他的学习曲线就是如此,在第四到第七天,他的差错率缩减到50%以内。而在最多2~4周,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这个数值就会跌落到10%以内,并最终稳定下来。

为什么横向比较没有意义

因为每个孩子的“学习曲线”不一样,平均“差错率”也不同。都是初学者,有的孩子刚开始的差错率就相对较低,下降的速度也很快,但有的孩子(比如我们家的孩子)刚开始差错率很高,而且下降速度较慢。这时候就对他们进行比较、评判,是没有意义的。不仅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还会打乱他本身自然的学习节奏——让他提前去追求低差错率,而忽略了真正的知识、技能学习。

这里插一句,为什么在应试教育盛行的国度,许多人都走上了“刷题”的不归路?因为“刷题”就是在已知的、特定的范围内降低差错率的速成途径。不过很明显,“刷题”并不能真正去促进知识和能力的增长。

那么等到孩子的学习曲线达到稳定阶段,是否就可以进行比较了呢?除非你能精确地对孩子的成绩乘以“差错率指数”。因为,如上文所言,每个孩子的自然差错率不尽相同,可能他们都掌握了某项知识,但在测试中的表示还是千差万别。

基于统计数据的“因材施教”

在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及了统计学、逻辑学,这两门科学对教育来说绝对是必不可少。我们很喜欢说“因材施教”,但在中国古代,那个充满了感性审美的时代,“因材施教”也是非常感性的、主观的,而现在我们就有可能抽象出一些理性的、客观的标准,比如说本文反复在强调的“学习曲线”和“差错率”,在每个孩子身上的不同表现及随着年龄与学习进度的发展变化。

比如我了解我们家孩子的差错率大概是10%,那么只要他考90分,我就觉得很好。在此基础上,心平气和地去观察哪些内容是他的确不会的,需要被订正、被查漏补缺的就目标鲜明了。而对于他已掌握、但“粗心”导致的错误,告诉他这是客观可接受的差错率,就可以了,何必让孩子背负不必要的包袱。所以说,教养孩子不仅要“用心”,还得“用脑”去分析!

但就是这个用脑、而且肯花时间去观察和分析,以及强迫自己隔离感性情绪,用更理性的态度去看待孩子的学习过程,还真是非常困难。而让孩子“把做错的题目都订正一遍”,或给孩子贴上个“粗心”的标签却容易多了——然而,这并不会有什么效果。

所以我在构想未来的网络学习,是否会依托数据采集与分析,描绘出每个孩子不同的学习曲线、在不同学习内容和学习阶段上的差错率,然后据此给出中肯的改进建议?如果能做到这一步,那家长也就不用着急上火地去读什么成绩单了,看看孩子是否在正常的曲线轨迹上走着就好。

在那之前?还是像我这样,按捺住心里十万匹奔腾的小马驹,自己去观察和总结孩子的学习成长规律吧。毕竟,最了解孩子的不应该就是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吗?

猜你喜欢

学习曲线刷题差错率
Oxford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病变学习曲线早期病例的短期疗效
学习曲线决定你的学习力
学习曲线决定你的学习力
浅谈高中物理学习的刷题技巧
学习曲线决定你的学习力
始不垂翅,终能奋翼
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手术室护理满意度、降低差错率临床观察
PDCA循环法在降低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中的作用观察
让思路自然简单些
我刊在2013年度编校质量检查中被评定为“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