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联合耳穴压豆治疗阴虚火旺证失眠的疗效观察

2020-11-21毛黎明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19期
关键词:压豆阴虚耳穴

毛黎明

江苏省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医科,江苏南通 226005

失眠属于精神科疾病,多为患者睡眠质量差且入睡较困难,出现一系列睡眠障碍类疾病[1],对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现西医治疗失眠多选择安定类镇静安眠药物,但远期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在我国中医学中,失眠属“不寐”等范畴,多因饮食失调、情志不畅、外感湿毒邪气所致,故治疗以调节阴阳、宁心安神为主。研究发现[2],中医针刺联合耳穴压豆在阴虚火旺证失眠的治疗中效果极佳。故本研究针对阴虚火旺证失眠患者给予针刺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 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 于 我 院接受治疗的阴虚火旺证失眠患者共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中,男9例,女21例,年龄22~71岁,平均(44.4±10.3)岁,病程5~13个月,平均(10.23±2.87)个月;对照组中,男7例,女23例,年龄23~72岁,平均(46.0±9.8)岁,病程6~14个月,平均(11.07±2.55)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中医辨证标准

与《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WHO/WPO)》[3]中不寐症的相关诊断标准相符,辨证为阴虚火旺证,症见主症:心烦不寐,时寐时醒,头晕耳鸣,手足心热,心悸;次症:健忘,口干少津,舌红苔少,脉细数。

1.3 西医诊断标准

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障碍分类)》[4]中失眠的相关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入睡难且多梦,睡眠质量及状态差,睡后易醒;(2)睡眠时间不超过5h/d;(3)每周发生3次及以上次数失眠,且发生时间已超1个月。

1.4 纳入标准

(1)符合中医阴虚火旺证辨证标准及西医诊断标准;(2)所选研究对象年龄均>20岁且<75岁,不分性别;(3)无相关药物依赖性;(4)无认知及意识障碍,可正常交流,生活可自理者;(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执行;(6)所选病例与其家属均知晓本研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5 排除标准

(1)存在耳穴压豆及针刺相关禁忌证者;(2)近期接受安眠药或其他方式治疗者;(3)合并严重心、肾、肝、脑等慢性疾病者;(4)因吸烟酗酒、身体疼痛及精神药物滥用引发失眠者;(5)因自身身体或其他因素无法参与本研究者;(6)治疗依从性差,或无法坚持完成本研究者;(7)中途退出者。

1.6 方法

1.6.1 对照组 本组患者采用阿普唑仑片(北京益民药业有限公司,H11020890,规格:0.4mg,20片/板)治疗,睡前口服,0.4mg/次,根据患者病情改善程度调整适宜服药量,每日剂量应低于1.2mg。

1.6.2 治疗组 本组患者给予针刺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具体方法如下。(1)针刺:以患者神门、安眠、百会及内关为主穴,阴虚火旺证加涌泉、太溪及太冲穴。患者取平卧位,选用毫针长度为0.25mm×40mm,并采用75%乙醇对针刺部位充分消毒后进行针刺治疗,针刺力度以患者感到胀、麻、酸为准,进针得气后,留针30min,每隔10min行针1次[5]。(2)耳穴压豆:取阴虚火旺证失眠患者耳穴神门、心、皮质下及交感为耳穴压豆治疗法主穴,采用75%乙醇对以上穴位做常规消毒处理;将王不留行籽敷6mm×6mm的胶布中央,并将其贴于患者耳穴表面,告知其每日对胶布进行按压,以有效刺激穴位,按压力度以感觉局部发热及发胀为准,避免按压力度过重搓破皮肤引发感染[6];5~6穴/次,1~2min/次,3次/d,穴位3d进行一次更换,左右耳交替进行按压。

两组患者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其治疗效果。

1.6.3 心理疏导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行为疗法及认知疗法。医师认真倾听患者自身困惑及苦恼,帮助其宣泄自身负性心理;医师还可为患者讲解失眠的相关知识,促进患者正确认识自身失眠原因,鼓励其正确对待各种生活乐趣,提高患者自信心及自尊心,增加其治疗积极性。隔日1次,15~30min/次。

1.7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2)采用PSQI评分法(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法)评价接受针刺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的治疗组与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治疗前后睡眠状态[7]。该评分量表有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日间功能5项内容,患者评分越高,代表睡眠状态越差。(3)采用WHO-QOL-BREF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评价接受针刺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的治疗组与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WHO-QOL-BREF量表由心理、生理、环境及社会4个维度,评分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8]。(4)观察接受针刺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的治疗组与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8 疗效评价标准

本研究所得临床疗效拟定标准均参考《实用中医精神病学》[9]中的相关标准。治愈:夜晚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超过6h,为深睡眠且状况良好;显效:夜晚睡眠时间较治疗前增加3h及以上,睡眠深度及状况明显好转;有效:夜晚睡眠时间较治疗前增加不足3h,睡眠深度及状况未得到显著改善;无效:失眠症状未得到任何改善或愈加严重。临床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9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1个疗程结束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1个疗程结束后临床总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

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及对照组较治疗前其PSQI评分明显降低,且治疗组PSQ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睡眠质量 睡眠效率治疗前 治疗后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t P治疗组 30 1.58±0.42 0.69±0.33 9.126 <0.05 2.33±0.52 1.18±0.38 9.780 <0.05对照组 30 1.61±0.51 1.01±0.48 4.692 <0.05 2.27±0.49 1.74±0.57 3.862 <0.05 t 0.249 3.009 0.460 4.947 P 0.804 0.004 0.647 <0.05组别 n入睡时间 睡眠时间 日间功能治疗前 治疗后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t P治疗组30 2.73±0.53 1.02±0.36 14.618<0.05 1.99±0.52 1.02±0.41 8.023<0.05 2.41±0.62 1.23±0.53 7.924<0.05对照组30 2.81±0.61 2.11±0.48 4.939<0.05 2.03±0.61 1.64±0.55 2.601<0.05 2.46±0.57 1.87±0.47 4.152<0.05 t 0.563 9.950 0.273 4.950 0.325 4.504 P 0.576 <0.05 0.786 <0.05 0.746 <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环境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及对照组较治疗前其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上升,且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心理功能 生理功能治疗前 治疗后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t P治疗组 30 46.31±7.64 73.26±8.55 12.874 <0.05 58.42±7.36 82.15±6.32 13.398<0.05对照组 30 47.82±7.51 61.13±7.89 6.693 <0.05 59.36±7.41 67.42±7.11 4.299 <0.05 t 0.772 5.838 0.493 8.481 P 0.443 <0.05 0.624 <0.05组别 n环境功能 社会功能治疗前 治疗后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t P治疗组 30 61.23±8.15 86.25±7.14 12.648 <0.05 63.28±7.43 88.05±8.43 12.074 <0.05对照组 30 60.75±8.06 75.13±6.99 7.382 <0.05 65.82±7.94 71.32±6.92 2.860 0.006 t 0.229 6.010 1.279 8.402 P 0.819 <0.05 0.206 <0.05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2.5 典型案例

赵某,女,65岁,2018年8月13日初诊,病程12个月,表现为入睡困难,心情焦虑、抑郁,梦多易惊醒。舌红苔少,脉细数,辨证为阴虚火旺证。针刺法:取患者神门、内关、三阴交、安眠、百会、照海、申脉及四神聪为主穴,取涌泉、太溪及太冲穴为配穴,为其取平卧位,对所选穴位常规消毒后,针刺时选用0.25mm×40mm毫针,待患者感受到酸、麻、胀后为最佳针刺力度,进针得气后,将针留于患者体内30min,隔日下午针刺一次,周日停止针刺。耳穴压豆法:取该患者以下穴位(神门、心、皮质下及交感穴)为本次治疗主穴,做好常规消毒工作后,于其相应耳穴位置贴压药包,并指导其自行按压,按压力度以感到发热发胀为度,按压5~6穴/次,按压1~2min/次,按压3次/d,3d后对耳穴压豆穴位进行更换,按压时左耳与右耳交替进行按压。随后回访患者,治疗1周后,其睡眠明显改善,焦虑、抑郁等明显好转,1个月后患者可安稳入睡。

3 讨论

睡眠为大脑生理功能,在诸多系统生理功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机体生理活动出现特征性变化,以确保其生理、生活活动正常运行。据临床资料显示,全国成年人失眠率为38.00%[10]。失眠为睡眠障碍性疾病中常发疾病之一,若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易使其机体出现生理及病理变化,引发心理及躯体等疾病,对其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均产生严重的影响。当前药物为临床治疗阴虚火旺证失眠的常用手段,但安定类镇静安眠药物种类繁多,且易使患者产生依赖性,副作用较多,故尽早研究出疗效显著、安全可行的治疗方式至关重要。阿普唑仑为苯二氮类药物,患者用药后,药物被机体迅速吸收,在1~2h后血药浓度上升至最高值,2~3d后血药浓度逐渐趋于平稳,其药性虽能被机体快速清除,但易使患者产生依赖性[11]。近年来,中医治疗阴虚火旺证失眠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医疗法包括中药口服、穴位按压、耳穴压豆、针灸、按摩及中药热熨等疗法,均具有一定疗效,本院近年来尝试对阴虚火旺证失眠患者应用针刺联合耳穴压豆,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解决阴虚火旺证失眠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我国中医学中,阴虚火旺证失眠属“不寐”等范畴,多因饮食失调、情志不畅、外感湿毒邪气所致[12]。中医学认为,神的活动影响人体睡眠与醒觉,认为阴阳失衡致失眠,以脑神失养,心神烦扰,神不守舍为主要病机,以心为主要病变部位[13]。故中医治疗阴虚火旺证失眠患者多以调节阴阳、宁心安神为主。《素问·五脏生成篇》有云:“诸髓者,皆属于脑”[14]。针刺为中医治疗阴虚火旺证失眠的常用方式,以神门为主穴进行针刺,可益心气、调心神,调和五脏六腑,改善思维神志活跃度,以此缓解入睡困难等症。

安眠穴为经外奇穴,对此穴行针刺治疗,可镇静安神;百会穴为督脉经穴,对此穴行针刺治疗,可调理五脏六腑,宁心安神;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所属,亦为八脉交会的特定穴位,主治神志病,有养血安神、清心醒脑的作用。针刺以上穴位可改善患者失眠、头痛、眩晕等症状。阴虚火旺证中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位于足底部凹陷位置,针刺涌泉可平衡阴阳,下降火气,上发阴气,达到滋阴补肾的作用[15];太溪穴为足少阴经原穴,《灵枢经·根结》有云:“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针刺太溪穴有开窍泻热、滋阴补肾、散热生气之效[16]。

太冲穴是人体足厥阴肝经原穴,肝之原气经过并留置于太冲穴,针刺太冲穴有养心安神、泻肝清热的功效[17]。针刺以上各穴位,可达到安神调脑,促进睡眠的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1个疗程结束后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1个疗程结束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70.00%,治疗组PSQI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果提示,阴虚火旺证失眠患者接受针刺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且睡眠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耳穴压豆为我国传统中医常用治疗方式之一,中医认为,人体经络均贯穿于耳中及耳周。本研究中选取的神门穴及心穴有安神宁心的作用;交感穴可对血管的舒张及收缩功能起到调节作用;皮质下穴可对大脑皮层兴奋及抑制功能产生调节作用。王不留行籽具有活血消肿、行血通经的作用,采用王不留行籽对其进行按压,可对其大脑兴奋产生抑制,以此达到镇静的作用,且因耳穴压豆为无创治疗方式,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较少,对其产生的痛苦较小[18]。耳穴压豆以协调阴阳、疏经通络、调理脏腑进而达到治疗失眠的作用[19]。且在针刺的基础上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由此改善其生活质量,促进失眠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经针刺联合耳穴压豆治疗1个疗程后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治疗组接受针刺联合耳穴压豆治疗期间与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阴虚火旺证失眠患者实施针刺联合耳穴压豆对其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作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较少。

严重失眠者易产生抑郁、焦虑等负面心理,最终降低其精神活动效率,对社会功能产生严重的影响,故长期失眠患者多伴有心理障碍,配合心理疏导效果更佳。心理疏导治疗是经医师认真倾听阴虚火旺证失眠患者宣泄及倾诉内心苦恼,为其实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改善情绪、安神醒脑。

综上所述,针刺联合耳穴压豆治疗阴虚火旺证失眠患者,对其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改善作用,且安全性较高,临床疗效显著,可供临床治疗阴虚火旺证失眠患者作参考。

猜你喜欢

压豆阴虚耳穴
阴虚体质的人炎夏要会调理
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艾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研究
耳穴埋豆+腹部拔罐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排便自觉通畅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