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诵读小学语文古诗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2020-11-16胡章梅

速读·下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诵读古诗词教学策略

胡章梅

◆摘  要: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为改变传统古诗词诵读教学这种生硬的教学方法,本文针对古诗词诵读教学从入耳入目的读、入情入境的读、入心入神的读方面进行探讨,为小学古诗词诵读课堂教学提出一种新型的教学尝试。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诵读;策略

在今天的古诗词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都知道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古诗词的诵读上。以读为重点来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正是顺应古诗词课堂教学改革的历史潮流而进行的大胆尝试。可是,在小学古诗词课堂教学中,我感觉到教师引导孩子诵读古诗词的效果并不理想。看来只知道重点读还不够,还要知道怎样读才是问题的关键。

在教学一线,听到老师们这类课的机会很多,每年少说也有几十节,教学这类课老师们大多采取是泛泛而读,机械重复地读,没有读出层次,没有读出深度和广度,没有把学生引入古诗词的情境里,这样的诵读怎么能让孩子们较好地理解古诗词呢?苦思冥想,就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诵读尝试。

一、入耳入目的读,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

从生理角度看,运用好视角听角在内的所有感觉器官的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朱熹说:“凡读须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是多读数遍,自然上口,永远不忘”。由此可见,最初的读必须读准确,读通顺。有了读准读通这个基础,后面的诵读任务才能顺利完成。

在一遍又一遍入耳入目的朗读中,眼睛看清,耳朵听准,不断校正误读,突破难读的地方,让学生读得字正腔圆,借助古诗词语言的跳跃性,富于节奏的音乐性,去叩响孩子的心门打动孩子的心灵。使古诗词的诵读产生奇妙的音乐效果,从而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

二、入情入境的读,感受古诗词意象美

古诗词拥有五千年传统文化积淀,内涵丰富,只有想方设法把学生带进五彩斑斓情境世界,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中华经典文化的意象美,入情入境地读就是最好的办法。如何入境?情境之门在哪儿呢?这可是个关键性的问题,打开情境之门的金钥匙没有找到,学生只能徘徊在门外。于是乎只能安排学生全班读,分组读,男生读,女生读和个别读,这样简单重复,枯燥乏味。看似花样翻新的课堂表演,既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又耗费教师的精力,结果得不偿失。

诗来源于生活,联系生活挖掘诗眼寻找意象再加以引导,学生就可以进入到诗的优美境界里。何为“意象”?简言之就是借物抒情。举个例来说一下,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露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桃花”是象,而桃花所表现出的勃勃生机的景象就是“意”,“桃花”這个这象一旦读出,学生的脑海里立刻会呈现出桃花历乱李花香,柳色青青春意浓的景象。又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夕阳、黄昏”是象,对时间飞逝年华易老的慨叹是“意”。抓住这些客观物象,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开启古诗情景境之门,感受古诗词意象之美。诵读不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必须边读诗边想,让客观物象不断在大脑中放电影似的呈现在读者的眼前,脑海里出现一幕又一幕生动真切,细腻而鲜活的意象画面,学生自然会进入到诗词的情境里,享受诗词意境带来愉悦感觉,快乐地学习祖国的经典文化,慢慢地诗词就读懂了。

三、入心入神的读,感受古诗词的艺术美

在读正确,读懂古诗词的基础上分出层次读,已经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诵读。入心入神的读意义在于读透、读化,所谓读透读化就是彻底理解,层次已经上升到理解字面以下的意思了,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了,此时的诵读已经注入自己的理解在读中有所悟有所得。入心入神的读也是用生命投入去读,开启大脑想象的闸门,站在艺术的高度去读,这是诵读的最高境界。亦音、亦画、亦情、亦理,古诗词的色彩美、音乐美、意境美已经相互融为一体,此时的读已经转化为对艺术的鉴赏。

用一种积极的生命投入去读诗词,读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学生全部的审美体验,充盈的审美激情将会被全部调动起来,学生仿佛游离于星光璀璨、五彩斑斓的神话世界里,在诵读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充分享受着诵读诗歌的艺术美感,从诗词诵读中受到了美的熏陶。

古诗词教学以读为本,吟诵不能作为古诗词教学的一个环节,应该融入到教学的全过程,从头至尾全线贯穿,吟诵为一条主线,带着形象读出形象,带着感情读出感情。只有这样诵读,才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引导课外阅读,扩大语言积累的数量

首先,以文为线,扩充相同内容的诗文或诗歌的写作背景。例如,在教学高适的《别董大》一文时,可补充同类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等。其次,以人为线,扩充诗人的其他作品,了解诗人的诗风。例如,在教学李白的《望天门山》时,可组织学生把学过的大量“李诗”归类、整理,体会其豪迈的诗风和浪漫主义情怀。此外,在教学现代文时,也可以扩充古诗,对比照应,促进语言的积累。例如,在学习老舍的《草原》一课时,引入南北朝民歌《敕勒歌》;不仅便于理解文章,更实实在在扩大了对诗歌的积累量。以教材的点带动学生课前课后搜集扩充相关资料,从而拓展学生语言积累的数量,这是在新课程改革中使教材增值,让教材丰富和完善的一种方法,是开发课程资源,用活教材的一种体现。

总之,诵读古诗词,我们不单对孩子语言文字的学习、推敲、运用予以重视,我们更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操、审美情趣的熏陶。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铸就每一个孩子健康完美的人生,体现了我们教师工作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陈新璋.诗词鉴赏概念[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

[2]涂培源.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展开想象[J].教育评论,2001(02).

[3]王崧舟.如何进行小学古诗文教学[J].视频讲座.

基金项目:本文系黔南州2017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途径的研究》(课题号:2017B195)的相关论文成果。

猜你喜欢

诵读古诗词教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