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思维阅读教学中问题链设计的实践

2020-11-13张慧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问题链思维品质

张慧

摘要:本文以UbD理念为指导,结合初中英语阅读思维型课堂实例,初探“以问引思”的教学策略,即利用高度关联的question chains,引领学生进行understand,transfer,imagine,evaluate,培养他们concrete thinking,critical thinking和creative thinking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UbD;问题链;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4-0094

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拓展思维,而阅读课堂始于提问,并以进一步的提问推进深化。近年来,许多教师对如何通过改进提问设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了深入探讨。然而,课堂提问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课堂提问同质化,流于形式,有太多需要标准答案的细节性提问,阅读任务仅停留在信息还原层面,学生在看似热闹的课堂中只不过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其次,教师高层次的提问难以引发学生高思维含量的回应,而教师或没有及时发现问题,或缺乏追问引导和推进讨论的能力。上述现象均不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离深入阅读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如何做到“以问引思”,让课堂既有文本理解,又不乏思辨内涵,这是教师应认真思考的。

案例的教材选自“Oxford English Shanghai Edition”7B Module2 Unit6的Reading版块“The grasshopper and the ant.”,该文属于寓言故事,主要讲述了懒惰的grasshopper和勤劳的ant。基于学情,教师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教学片段1:understand

这个环节是填表活动,教师共问了三个问题:

Q1.What did the ant do in summer/autumn?

Q2.What did the grasshopper do in summer/autumn?

Q3.What do you think of them?

这三个literal层面的问题引领学生以最快效率抓住文脉:the grasshopper和the ant在秋夏季节有着截然不同的行为,初步感知他们的personalities,前者十分的lazy,后者非常hard-working。

教学片段2:transfer

由前三问完成了文本事实性信息理解的铺垫后,此时再问:“What do you want to say to them?”恰到好处地鼓励学生和故事中的角色进行直接对话,置身于故事之中,激發已学知识、生活体验与当前内容之间的意义关联,促成他们对文本内涵有更深入的理解。正因如此,学生不仅能使用来自文本的信息和语言,也能relate their prior knowledge and own experience to the story。

S1:Grasshopper, grasshopper, youd better collect food for winter now.

S2:Grasshopper, grasshopper, all play and no work makes you a lazy grasshopper.

S3:Ant, ant, its smart of you to make a house in summer and collect food in autumn.

S4:Ant, ant, you are so hardworking, I should learn from you.

好的问题能够激发已学知识、生活体验与当前内容之间的意义关联,并能使我们举一反三。

教学片段3:imagine

由片段2的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文本内涵后,鼓励学生去imagine:“What do you think would happen to them when winter came?”学生讨论热烈,语言丰富。

S1:The grasshopper will find a lot of gold coins, and he will buy a big house and enough food.

S2:The grasshopper will have a stomach ache.

S3:...

那么故事结局到底是怎样的呢?学生迫切想知道。

教学片段4:evaluate

当学生已经知道了故事的结局后,故事的两位主人公的personalities也更加丰满。毫无疑问,故事里的正面人设是the ant,学生“理应”更喜欢它。教师乘势追问:

Q:Who do you like better, the grasshopper or the ant? Why?

S1:I liked the grasshopper better because when he knew his mistakes, he corrected them at once.

教师要引出有趣的和可选择的其他观点,要求我们在发现和维护答案的过程中聚焦于推理过程,而不只是关注答案的“对”或“错”。

教学片段5:evaluate

既然是一个寓言故事,少不了对moral lesson的总结:“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the story?”这样的问题能使学生的思维层次上升很多,生成了富含思想的语言表达,教师原本期待的“合理”答案会是类似于“Work hard for a better life.”等,可学生的回答超乎我们的预设。

S1:We should be hard-working like the ant. No pains, no gains....

S2:We should be friendly and kind to others....

S3:We should not be silly like the grasshopper....

S4:...

布鲁纳说过,好的问题“是那些引起思维困惑的、颠覆显而易见或权威真理的,或是引起不一致观点的问题”。

在本案例中,教师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有高度关联性的问题,层层铺垫,环环相扣,一步步搭建脚手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堪称典范。

总之,思维型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培养拥有独立见解和思考能力的阅读者。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立足文本,遵循认知规律,从多角度思考,设计出一系列具有层次性、交替性、明确性、适切性、整体性的好问题,为培养学生理解文本信息、体悟文本内涵的能力搭建平台,从而最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格兰特·威金斯.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作者单位:浙江省文成县实验中学325300)

猜你喜欢

问题链思维品质
英语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初探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基于微视频与问题链相融合的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巧设问题链预约精彩课堂研究
解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链的设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