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指导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

2020-11-13王红敏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有效指导旅行课外阅读

王红敏

摘要:当下,很多课外阅读活动往往虎头蛇尾,无疾而终。笔者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教师方面缺乏有效的指导,使学生阅读呈现放羊式的散漫阅读,没有规范和引领的活动不可能长久;学生方面,靠兴趣支撑的阅读是有限的,没有外力的支持、监督,学生的兴趣很难持久,且大部分的阅读仅停留在“读”的浅阅读层面,缺乏高层次的提升和知识的转化,这种缺乏“内需”的阅读,注定走不远。所以,学生的课外阅读一定要有教师的指导,教师一定要讲究阅读策略,把阅读引领到更高、更深的境界。

关键词:课外阅读;有效指导;“旅行”式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4-0085

著名学者周国平先生在《假如我是语文教师》一文中指出:“假如我是语文教师,我只让学生做两件事,一件是让学生大量阅读,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另一件是让学生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这与我们的《新课程标准》不谋而合。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一个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和审美,其人格和心性的塑造,其内心浪漫和诗意的诞生……这些任务,都是由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来完成的,有越来越多的教师逐渐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阅读活动,而这些活动往往虎头蛇尾,无疾而终。为什么呢?笔者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教师方面缺乏有效的指导,使学生阅读呈现放羊式的散漫阅读,没有规范和引领的活动不可能长久;学生方面,靠兴趣支撑的阅读是有限的,没有外力的支持、监督,学生的兴趣很难持久,且大部分的阅读仅停留在只“读”的浅阅读层面,缺乏高层次的提升和知识的转化,这种缺乏“内需”的阅读,到底能走多远?结果可想而知。所以,阅读就成了“轰轰烈烈地开始,悄无声息地结束”,落荒到一种尴尬之境地。

笔者认为,课外阅读最好是“旅行”式的阅读,要移动,要“广游”,语文教师应成为汉语世界里的旅行家和鉴赏家,带领学生走得更远,感受更深。再者,阅读要丰富。所谓丰富,不仅是数量,还有视野和格局。当下学生的阅读视野不够辽阔,格局偏小,同质主题、情感类软文侵占了学生太多时间,尤其在现代价值观的提供上,缺失项较多,没有及时和社会生活同步。

笔者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着重研究如何保持阅读的有效性和持续性,通过实践证明,这些做法是非常有效的,现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一、指导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几个策略

1.绘制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寒假时阅读《骆驼祥子》,第一次尝试应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解读名著。学生的成果涉及面广泛,不仅谈到了作品的内容、主旨、背景介绍,还谈到了作品在结构上的特点:一波三折的结构、一车串文的线索,祥子过山车似的命运轨迹,断崖式的性格差异,深刻地揭示了“吃人”的社会本质,思维导图图文并茂,把阅读引向更深、更高的境界。

2.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课外阅读不能是放羊式的散漫式的阅读,教师在其中一定要起到指导引领的作用。在七年级阅读《西游记》时,每周四固定为读书交流会时间,每周设定一个小主题,进行主题式阅读。笔者班级开展了“西游记之疑读”“西游记之评读”“西游记之趣读”“西游记之误读”等一系列的读书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读书热情和兴趣,他们在思想的碰撞中把厚书读薄、再把薄书读厚。一本最简单不过的《西游记》引领学生读出了趣味,读出了励志,读出了人生百态,一时间班内掀起“西游热”。

3.动动手,巧制作。读书时间长了会倦滞,所以围绕读书笔者展开了一些受学生欢迎的主题手工制作。比如,围绕“唐僧四人”的前世今生制作读书卡片,比如我们还提倡制作“西游记书签”,鼓励大家奇思妙想,亲手制作有收藏价值的私人定制的书签书卡。这个活动抓住七年级学生爱动的心理特点,极受大家欢迎,经过一双双巧手,一枚枚形态各异的作品诞生了,我们从全年级的学生作品中挑选出优秀作品制成大展板,在全校展示,受到师生的围观,好评不断。

4.阅读与思考——多样的写作形式。如果读书只停留在读的层面,能给学生带来什么?中学生阅读之所以走向停滞不前,多是因为缺乏提升和深化。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尝试把阅读升华成学生“内功”,变成学生生活学习的必需。比如,写《西游记》的读书笔记,可以写自己的思考、发现、启示,也可以写阅读中的疑惑;读《骆驼祥子》,我们学着给书写“后记”;读《海底两万里》,我们试着让学生写“潜艇说明书”“导游词”等。七四班张乐欣同学还写了一篇《杠精说“西游”》,专门针对书中的漏洞进行科学的“戏说”,真是个性十足,不可谓不用心。总之,读写结合的方式让名著更有生命力,让阅读更持久。

5.创作手抄报。手抄报是第二课堂的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既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又是学生获得信息、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过年时针对疫情,我们组织学生编写了“防疫手抄报”,他们制作了“最美面孔”“平凡英雄”“防疫小常识”“新冠肺炎说明书”等不同主题的报纸,从不同侧面关注疫情,关注时事。还有指导学生阅读《昆虫记》时,要求学生分组合作,每小組编辑文字、绘描图案,呈现了一幅幅五彩斑斓、趣味盎然的阅读小报,把枯燥的说明文读出了趣味。

二、指导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几个原则

1.用规范的制度督促阅读。阅读不能完全放开,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为其保驾护航。笔者要求学生定时在家长群读书打卡,还有定时提交阅读作业,并给予组织评选及颁奖活动。

2.用多样的方式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引路人,所以阅读的方式一定要多样有趣,比如读书交流会,看电影写影评,手工制作,朗诵名段名篇等方式皆可。

3.用读写结合提升阅读。只读不写是浅阅读,读写结合才是深阅读,通过写,把阅读变成文字,把思想融于生命化为灵魂,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4.用不同的途径拓宽阅读。传统的阅读仅限于书本阅读。在当代,中学生的阅读应该更广泛,更自由,不仅读书本读报纸,还可以读网络、读社会,用多种途径、个性阅读、自由方式把阅读引向更广阔的领域,更自由的空间。

专注于一件事,精耕细作,把课外阅读做到更好。

(作者单位:河南省鹤壁市实验学校458000)

猜你喜欢

有效指导旅行课外阅读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不可能旅行
小黑的旅行
有效指导幼儿活动区游戏研究
低年级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
夏日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