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初中德育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

2020-11-13叶鼎孟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心理疏导人文关怀

叶鼎孟

摘要:当前,初中生成长环境和道德素养存在一定的缺陷,把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意味着教育体制的转变。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性地针对个别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谈心与辅导,融合传统与现代化教育理念,通过心理辅导和咨询的方式,为初中生提供宣泄倾诉的机会。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强有力的干预,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修养,提升综合道德素质,促进情感与心理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初中德育教育;人文关怀;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4-0062

考虑到初中生年龄与认知思维的特性,学校要有效的制定德育教学课程,端正学生的思想认识。从数据调查分析,目前有很多中学生的生活理念、成长环境、思维方式、道德品质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也侧面暗示着现代化思政教育的不完善。因此,德育教师要巧妙的融入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建立系统化的教育模式,从而适应教学发展的需求。

一、新时代人文关怀及心理疏导的基本含义

德育教学在初中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有目的性地培养学生积极向上、自信乐观的良好心态。在初中思政教学工作中,人文关怀一般是指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性与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差异性,切实关心学生的个体需求。心理疏导一般指通过同情、理解等方式改变学生的心理、情感、行为等,它是一种科学的心理治疗方法。在初中思想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渗透人文关怀与心理辅导一般是引导学生正面积极的生活与学习,帮助学生发展健康的心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机结合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重视学生的个体需求,发挥德育教育的价值与意义,促使学生深刻认识个人价值。

二、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实质

人文关怀的实质是在理顺人与各种对象的关系后,明确人的主体性,进而确立一种具有价值的人文关怀,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延续。

心理疏导的实质则是在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中,实施一些具有心理调节与疏通的手段,让人有效的宣泄自己内心的不良情绪,从而起到缓解压力的效果,也解决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创造出健康的心理条件,正确影响思想认识。

人文关怀是对人存在的尊重、对生存意义的关怀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诉求,是社会思想的主流观念,而心理疏导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工具,可以舒缓人的压力。因此,在初中德育教学体系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心理疏导,有效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思想结构,培养积极健康的思想品质。

三、当代初中生的特点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初中生面临着升学压力,大多数家长为了让孩子进入更好的中学,会制定繁杂多样的学习计划和目标,这时学生的心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同时,考虑到初中生生理与心理的特殊时期,他们的注意力相对分散,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容易走上歧途。还有部分学生会有严重的叛逆心理,如果家长和教师不及时的干预与沟通,会对学生未来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加强人文关怀及心理疏导的必要性

现阶段,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过多的要求与规范,没有全面考虑到学生的个体需求,对学生的思想情况也没有深入的研究,缺乏科学的引导和渗透,这些都对初中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初中德育教学中,教师要创新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方式,强化思想教育力度,从而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此外,在紧张的初中学习阶段,学生的身心尚未成熟,自我调控约束能力较差,处理事情的经验不足,导致出现多种心理问题,加之各方压力的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教育的重中之重。所以,教师要加强德育教学力度,切实关注学生的学习与心理发展,引导学生树立坚强的信念,正确对待学习与生活,建立健康的精神家园。

五、全面了解学生心理变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可以有效满足学生的精神和物质需求,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实际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正视自我,树立正确的三观。在初中德育教学中,教师要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正式教学之前,教师要先对学生进行一次摸底,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心理特征,从而制定出完善的德育计划。初中时期是学生成长的敏感时期,他们的内心往往会存在反抗和抵触的情绪,遇到困难也不会主动与教师交谈。为此,教师可以举办一些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结构。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一场集体拔河比赛,把学生分为多个小组,采取小组比赛的形式,教师要积极参与进去,从而增进班级的凝聚力,也让学生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教师也可以搜集一些道德事件,让学生角色扮演,了解各种社会问题,继而展开丰富的自我教育与学习心理疏导知识,有效调节心理能力,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积极乐观的面对学习与生活。

六、构建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在初中教育当中德育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下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要重视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与情感变化。由于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有着强烈的叛逆心理,教师要正确的指导与干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根据调查显示,网络对初中生的影响程度较大,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学习发展,为了防止学生走入歧途,教师要反思工作,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综上所述,在初中德育教育体系中,人文关怀与心理辅导尤其重要,教师要堅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与方向,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调节学生的心理与情感,提高品位与情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同时,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维护学生自尊,保证德育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小雪.习礼,养心,明智,立身——浅谈初中德育教育的方向[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6).

[2]钱志祥.秉承陶行知教育理念,提升新时期初中德育效果思路分析[J].好家长,2019(7):156.

[3]马磊磊.分析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J].好家长,2019(12).

(作者单位:浙江省永嘉县瓯北第五中学325100)

猜你喜欢

心理疏导人文关怀
浅析艺术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重要性
重视EAP工作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与探索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与教育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加强施工企业员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探究
浅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