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国学教育对高职学生文化素养的影响

2020-11-11陈玉芳

传播力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国学教育高职院校

陈玉芳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试图通过国学教育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关键词:高职院校;国学教育;心理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20-0-02

高校学生上课玩手机、打游戏、情感上敏感、脆弱、空虚、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择业时焦虑等,还有更让人不解的事情,如复旦大学投毒事件、湖南农业大学女生坠楼自杀、高职学生刺死室友等一系列恶性事件,这些情况从侧面反映了我们的教育在心理素质教育方面的不足或者缺失。据笔者调查,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心理方面的问题。

肖汉仕教授认为,心理素质是建立在遗传的基础之上,受到教育与环境的影响,主体在实践训练中所形成的性格品质和心理能力的综合体。那就说明教育在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在高等教育中,高职教育又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李克强总理在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上明确: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对于发挥我国人力和人才资源巨大优势、提升实体经济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于技术工人的要求更是越来越高。技术工人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更要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但是高职院校的学生, 他们身心发展正处于逐步趋于成熟的时期, 他们对于事物的是非判断的能力比较差、思想认识水平比较低、心理比较脆弱、公德意识相对较低下、应变能力缺乏等, 其心理上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等特点,更加说明在这个时期应该对他们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使他们全面发展,具有健全的人格,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最终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国学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学习传统思想文化目的在于培养人们的传统文化素养、人文精神、民族意识以及健全人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国学教育来培养学生自尊、自强、自信,学会与人相处,调整自己的心态, 维护心理健康, 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素质,进而去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生活。

一、高职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

(一)自卑、悲观、厌学,心理压力大

据笔者调查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部分是學生高考成绩不理想但又缺乏信心复读,所以选择了高职院校;一部分是为了应付父母的唠叨而来高职读书;一部分只是为了混个文凭,而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毫无所知,或者没有兴趣,最终选择了高职;一部分是因为偏科,英语底子不好,所以选择高职;还有一部分是因为某种原因高考发挥不好,造成成绩不理想。高考成绩不理想的这部分学生与其他高校的同学相比之下就会产生自卑心理,产生混社会的心理。为了父母或者混文凭的这部分学生由于所学专业与自己的兴趣爱好不同,就会产生悲观、厌学、心理压力过大的消极心理。这种消极心理一般在大一开始就会出现,如果不正确引导,负面影响很大。

(二)高中教育模式与大学教育模式碰撞,使得学生无所适从

高中教育的应试模式,使学生已经习惯被老师跟着学习的学习模式,这种管教的模式在碰到大学这种相对自由的学习方式时,就会让许多学生无所适从,不知自己该干什么。上课玩手机、打游戏、睡觉等一系列现象就会出现。究其原因,在于学生人生目标不明确,价值取向模糊,没有学习

动力。

(三)就业时,大学生普遍存在心理过度焦虑问题

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上需要的人才越来越多,大学的再度扩招,大学生就业压力过大成为普遍的心理问题,高职学生在就业大潮中更加处于劣势。高职学生面对着继续升学、还是选择直接去单位就业两方面的困惑。所以有部分学生觉得难以抉择,从而出现过度焦虑;而选择去单位就业的学生明显出现职业心理准备不足,担心起点太低难以胜任工作,害怕竞争。这些原因都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过度焦虑。究其原因在于他们缺乏自信,缺乏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

二、国学教育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影响

(一)培养自信心

自信是指人们对于自己的个性心理与社会角色进行积极评价之后产生的一种心理。它是一个人凭借自己的能力或采用某种有效手段去完成某项任务、解决某个问题时所产生的信念。它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一个人取得成功必须具备的一项心理特质。自信心是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必要条件。因为每个人都有表现自我,获取别人认同的本能倾向。有自信心的人更容易得到其他人的认可,也更容易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1]另外,自信心也是一个人要进行社会交往的需要,一个有自信心的人更容易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游刃有余。“一个人事业上成功的因素,其中学识和专业技能只占15%,而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占85%”,这是调查了很多知名人士的经历之后得出的结论,可见自信心的培养对于一个高职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高尔基说“只有满怀信心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把自己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理想。”

国学经典《墨子·亲士》:“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 意思是说即使杂处于庸众之中,也终究没有怨尤之心,他们是有着自信的人, 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中有两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诗人用极其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心潮澎湃的句子。“有用”前面加一个“必”字,可见对自己多么自信,简直就是人生自我价值的宣言,“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东汉诗人曹操的《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长百岁”这句意思是指年轻人不在年龄大小,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

总之在国学经典里,表达自信的诗句不胜枚举。我们可以通过国学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自信,走出困惑,不再为是高职还是本科、是就业还是升学而苦恼,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健康的提升。

(二)培养乐观豁达、开阔的心胸

淡定豁达是做人有气度的重要体现。如果一个人能做到具有开阔的心胸,那么他一定能承受风吹雨打,他的心中一定是充满阳光的。

读《论语》,我们不难发现孔子是一个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快乐的人。《学而第一》:“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习这件事不管在古代社会还是在现代社会,在大部分的人心里都会觉得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迎来送往也经常使人感到厌烦;尤其是做事不被人理解时更使人气愤。在这人生的三件事情上,孔子的态度却是“悦”“乐”“不愠”。尤其是在不被人理解的时候,能做到坦然面对。这其实就是一种豁达的心胸。孔子的一生可谓是坎坷的一生,怀才不遇。但他却愈挫愈勇,以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心态直面命运,从而有了自己独特的人生。诗人陆游《游山西村》中“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在说明逆境中往往蕴含着无限希望。诗人刘禹锡一生乐观豁达、心胸开阔,[2]如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病树”是刘禹锡以物比喻自己,诗句尽管让人读了感到惆怅,但是又让人感到诗人是多么的达观,他的心胸是多么的豁达,诗句中没有任何的怨尤,反而是在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人生失意、寂寞、蹉跎而介怀,表现为一种世事变迁和宦途谪升的豁达开朗的胸怀,也正如他诗中所说,沉舟之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萌春。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让刘禹锡消沉颓唐,那是因为他自己亲身经历了人生的荣辱沧桑、目睹了他人宦海沉浮。

总之,在国学经典中阐述乐观豁达、心胸开阔的诗句很多,我们可以通过欣赏学习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养成乐观豁达,開阔的心胸,使他们不再悲观、厌学,学会与人相处。

(三)培养谦虚、心态平和的性情

孔子在教育他的学生自信的同时也一直教育他的学生要学会谦虚,不要骄傲。如《论语·泰伯》:孔子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孔子说:“(一个在上位的君主)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能,如果骄傲自大而又吝啬小气,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了。” 《论语·宪问》: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睿智的人不迷惑,勇毅的人不畏惧。”此句,我们可以看出孔子自身就是一个非常谦虚的人。由此可以看到,通过学习经典可以培养高职院校的学生谦虚、心态平和的心理素质。

(四)树立目标,控制贪欲

在心理素质的提高方面,孔子很注重培养弟子的志向,而且还鼓励自己的弟子坚守自己的志向。如《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意思是说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

《墨子·修身》“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意思是说意志不坚强的人,他的智慧就不能充分发挥;讲话不守信用的人,他的行动就不会果敢。《韩非子·解老》:“有欲甚,则邪心胜”,意思是说人欲望太多,邪恶之心就很难抑制。明代王廷相《慎言·见闻》:“贪欲者,众恶之本;寡欲者,众善之基”,意思是说贪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寡欲是一切善事的基础。《老子》第四十四章:“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意思是说过分吝啬必定招致大的破费,丰厚的贮藏必定招致严重的损失。“祸难生于邪心,邪心诱于可欲”是《韩非子·解老》中的句子,它的意思是:祸害灾难是由于邪恶之心所产生的,而邪恶之心又是由于满足人的欲望的东西诱导出来的。汉代刘向《说苑·谈丛》:“君子行德以全其身,小人行贪以亡其身”,意思是说君子以道德行为来保全自身,小人以贪婪行为来使自己灭亡。可见,一个人的志向在一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一个人克制贪欲对于自己的前途、事业又是多么的重要。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通过对高职学生心理特点的了解,利用国学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自身的生命价值,了解自我,了解社会,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健康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吉雍俊.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23).

[2]李人杰,汤海涛.高职院校不可或缺人文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7(24):52-53.

猜你喜欢

国学教育高职院校
在民族预科融入国学教育的意义与途径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国学教育的现状与反思
大学语文教学与国学教育的协同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