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学教育的现状与反思

2016-08-10许月燕左楠

成才之路 2016年19期
关键词:国学教育文化素养语文素养

许月燕++左楠

摘 要:当前国学教育存在学习内容选择不当、师资水平差异较大、学生年龄不等等问题。从对国学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从事国学教育的教师进行培训、按学生的实际水平分班教学三个方面,研究改变国学教育现状的策略。

关键词:国学教育;文化素养;语文素养;现状;反思

中图分类号:G416;G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9-0028-02

国学教育是指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的以中国古典典籍为载体,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和道德伦理观的教育。当前,国学教育班在社会办学的教育机构中开设了很多,由于没有统一的教学标准,导致问题很多,具体表现为学习内容选择不当、师资水平差异很大、同一个班级中学生年龄不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国学教育的效果影响很大。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策略加以解决,对国学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从事国学教育的教师进行培训,按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分班教学。这样,才能使国学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国学教育的现状

(1)学习内容选择不当。通过对国学班走访调查发现,某些国学补习班的教师误把历史知识当国学知识。什么是国学?现在所说的国学一般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明清小说及历代史学等的一套特有的、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国学的主体是儒学,教师对国学内容理解的偏差造成教学内容选择不当,使学生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学习效果不佳。国学是历史发展中的产物,是一个优劣共存,精华与糟粕共存的结合体。比如国学中愚忠、愚孝等观念不符合当代社会的认知,在教学过程中要摒弃这些内容。例如,国学中有十四岁的杨香扼虎救父的故事。杨香在年幼时母亲去世,是父亲将其抚养成人。有一次,随父亲杨丰去田里割稻,突然从稻田里窜出一只大老虎扑向杨丰,一口把他叼住。杨香急坏了,为了救父亲她忘记自己的安危,扑向老虎,卡住了老虎的头颈,任凭老虎怎样挣扎也不放手。最终,老虎因无法呼吸瘫倒在地,他们父女才得以幸免于难。在这个故事中,杨香的救父心切可以理解,同时也认可她应该救她的父亲。但是,救父亲的方法有很多种,不提倡用威胁自己生命的办法去救她的父亲,而是应该在保证自己安全的前提下机智地将父亲从虎口中救出。比如,找来附近的大人将老虎赶走。

(2)师资水平差异较大。从师资水平看,讲授国学课程的教师很少有专业的教师。这就导致国学教育中师资力量较薄弱,教学水平高低不一。目前,大部分开设国学教育的学校并无专职国学老师,通常是由语文等学科教师兼职。语文教师在国学课堂中多以讲解文言知识为主,而国学教育的内容精髓却不在于此。而且,大多数国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例如,教师在讲古诗时只是将诗中的每个字解释一下,再进一步将其翻译出来让学生去记忆、背诵。这样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帮助并不大,无法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无法对学生进行完整、系统的国学 教育。

(3)学生学习年龄不等。根据实地调查发现,国学补习班学生年龄差距较大,一个班级常常包括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不同学段的孩子理解能力是不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无法在课堂中找到一个适度的标准来进行授课,必将直接导致课堂的教学质量下降,学生达不到学习国学的目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会因教师对知识难易程度掌握不好而对文言文产生恐惧,感觉压力很大。

二、改变国学教育现状的策略

(1)对国学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国学教育应教会学生用批判的眼光来学习,对国学内容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国学的主体是儒学,儒家的经典之作《论语》则是国学中的精华。其中,有许多名句经过几千年的反复推敲,一直被世人认可。例如,学习“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可以培养处世观,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以及“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拓宽知识视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会学生待人处事的方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同时,国学中也有一些糟粕,如果老师不加分析地让学生去学习、背诵,势必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例如,二十四孝中郭巨“埋儿奉母”的故事。当教师在讲这个故事时,应当教会学生用批判的眼光来看问题。在郭巨这个故事中,认可郭巨的孝心,让孩子们知道孝顺父母是作为子女的责任。但是,为了供奉母亲却要把自己的亲生孩子埋掉,这样的行为在现代社会是违法的、不提倡的。

(2)对从事国学教育的教师进行培训。目前国学教育机构中没有专门的国学教师,大部分是由语文等学科教师兼职。这些所谓的国学教师,对于国学没有统一的认识,自己认为国学是什么就教给孩子们什么,必然导致国学教育的随意化,教学效果会事倍功半。因此,要对国学教育的教师进行专门的国学培训。国学培训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从国学教育的内容上进行培训,另一方面是从国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入手进行培训。从内容上来说,首先,要明确国学教育的内涵,具体说可以明确到国学教育应依托哪些典籍。其次,国学是精华与糟粕的结合体,要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让教师在学习国学内容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诵读领会国学中的经典、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教学手法上,改善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学会因内容而定。所谓因内容而定,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讲什么内容全部都是用一个方法,可以根据所讲题材内容的不同改变教学策略与方法。例如,讲古诗时,可以采用反复诵读的方式方便学生的记忆;而学习文言文时,就需要换一种教学方法,比如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翻译成白话文,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背诵、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为了不让国学教育形式化,应该要求教师以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进而优化教学方法。

(3)按学生的实际水平分班教学。部分国学班为了盈利,往往忽视学生的实际水平,将各年龄段的学生放在同一个班级里学习国学。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理解能力是有差距的,这种组班方式肯定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为了保证教学效果,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划分班级。按学生实际水平划分班级之后,在国学内容上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理解能力进行选择。比如,低年段的孩子可以学习一些国学启蒙读物像《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笠翁对韵》等,这些国学启蒙读物可以为孩子打下良好的语言和文字基础,提高孩子的记忆能力、背诵能力。低学段的孩子背诵《三字经》《千字文》,不但可以使识字量达到5000字左右,还可以在写作时引经据典、发言时出口成章很有深度。虽然低学段的孩子对于《弟子规》《笠翁对韵》等文章中文字的意思可能理解不是很充分,但最先接触的音节韵律很容易让儿童接受并记忆深刻,这不仅起到锻炼记忆力的作用,无形中还对音律和情商起到了激发作用。高年段的孩子可以学习《论语》《老子》《孟子》《大学》等国学经典文章,这些文章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高年段的孩子识字量有保证,理解与接受能力也较强,教师可以引导他们独立对文章进行理解记忆,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进一步培养语文能力,开阔视野,形成博览群书的习惯。通过反复诵读这些经典,学生不仅汲取了知识、加深思想厚度,还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生活、交往等方面的修养,可以让孩子们从小养成自强、坚忍不拔、乐观等良好的品质,这对孩子的成长成才必定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结束语

随着国学的广泛传播,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赢在起跑线上。学校开设的课程有限,社会上的国学补习班应运而生,这些补习班虽然把握住了机遇,却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应该认真研究,对国学教育的内容、方法选择得当,通过国学教育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养是一条有效的 途径。

参考文献:

[1]丁广惠.国学的渊源、特点及其与传统文化、炎黄文化、中华文化的区别[J].文化学刊,2013(02).

[2]田立君.小学阶段国学教育及其研究的现状、问题与成因[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4).

[3]杜钢.国学教育的基本问题论新[J].教育学术月刊,2012(01).

猜你喜欢

国学教育文化素养语文素养
在民族预科融入国学教育的意义与途径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