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需求:法学交叉专业建设的必由之路

2020-11-08王恩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82期
关键词:法学专业实务法学

当前我国法学教育研究学科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存在着对社会急需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供给能力不足,和其他学科交叉融合还不够深入的问题[1]。为此,教育部等部门在2018年系统总结2011年卓越法律人才教育计划实施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当下法学教育现状,发布了《关于坚持德法兼修 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鼓励高校组建跨专业、跨学科、跨学院教学团队,整合教学资源”,这为法学专业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退役军人工作相关新兴法学专业建设的提出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退役军人合法权益保障,制定出台了系列政策法规。近两年,退役军人事务部在不长的时间内相继挂牌成立了专家咨询委员会、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和权益维护研究中心等机构,开启了奋力推进退役军人事务理论研究、决策咨询、政策解读等科研工作新局面,退役军人工作相关法学课题也取得了较快发展,这为法学院校在现有基础上总结法学学科建设经验,整合法治人才培养优势,开展退役军人工作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和工作研究提供了正向示范。

法学院校立足退役军人事务领域治理需要,创设针对性法学专业,既有利于推进退役军人事务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亦在学科发展逻辑上表征着法学教育变革的必然路径,即从学科导向问题导向、向跨学科融合的转型。就专业建设看,退役军人工作相关法学是研究退役军人事务工作法律调整问题的专业,主要研究与退役军人或退役军人事务工作有关的法律问题,亦即涉及法律调整的退役军人事务工作相关问题。作为法学与管理学的交叉学科,退役军人工作相关法学专业的首要目的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服务退役军人事务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学术探索。

二、退役军人工作相关新兴法学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查阅资料可知,目前國内尚无正式组建的退役军人法学硕士点,既有的教育研究往往局限于退役军人事务的某个细分领域,鲜有从专业建设、学科创设层面对退役军人相关法学研究的系统整理,其研究范畴略显狭窄,难以满足退役军人事务领域法治化建设对专门人才的大量需求。在此而言,法学院校立足具体问题,针对性设置退役军人相关法学专业,致力该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将会极大促进我国退役军人工作相关法学教育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其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重大部署,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统筹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完善双拥工作和军民共建机制,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具体到退役军人工作层面,因该项工作直接服务于国防军队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其保障对象多、关联军地部门多,业务更是涉及党建、思想政治、干部人事、教育、就业、住房、医疗等多个领域,为更好协调这些关系,推动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无不呼唤我们在学科建设层面,聚焦退役军人工作法治化研究,发力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

另一方面,退役军人工作相关法学专业的设置,也是法学院校立足退役军人事务领域工作需要,坚持问题导向的积极探索。当下,新文科建设如火如荼,法学教育改革应该体现,也必须体现新时代的新任务新要求。在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中,要以直面既有法学学科社会回应能力不足的现实,以回应问题、回应需求的勇气,以法学教育新理念的树立,为当下法学专业建设、学科发展和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注入新动力、新内涵。既有实践表明,法学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路必然要以回应问题、回应需求为逻辑起点,也就是说当下法学教育研究重大创新与突破的关键依然在于是否践行问题导向、是否回应社会关切。在此而言,法学院校立足退役军人事务领域法治化需求,创设针对性法治人才培养专业也是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新法学建设的积极探索。

三、法治院校创设退役军人工作相关法学专业建设的探索

(一)立足需要,争取退役军人实务部门政策支持

长期以来,西部该校发挥红色传统,积极对接国家战略,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以创新的工作方式,高质量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主动招聘、打造了一支颇具规模的退役军人教师为主的教研团队。为此,中省退役军人实务部门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该校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总结经验,整合资源,积极开展退役军人事务工作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和研究。在实践层面,该校始终着眼于推动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现实需要,将退役军人工作相关法学专业建设作为学校新文科新法学建设的突破口,积极与退役军人事务主管部门沟通,与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以专门法学专业建设进一步丰富了退役军人工作内涵,探索出了地方高校服务国家需求的新路径。

(二)根植法学教育沃土,深挖法科优质资源

据查,该校是建国初期国家按照大区布局设立的主要为西北地区政法机关培养专门人才的高等院校,该校法学本科教育起始于1958年,1979年开始法学研究生教育,有着长时段的法学教育办学历史与浓厚的法学教育研究氛围,且是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同时承担了全部3个类型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任务,其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是国家级创新实验区,这为该校办好退役军人工作相关法学专业提供了必备的法学学科资源支持。

(三)凝练退役军人特色师资,激发内生动力

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副组长徐显明教授在《新文科建设与“新法学”教育的挑战和应对》一文中指出,当下我国法学教育界其师资队伍大多以擅长理论研究、学科建设的老师为主,而相对缺少具有实务经验的人来做法学教师。他强调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法学教育变革需要更新师资队伍,高校唯有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社会法治实践的需要,为来自实务部门的师资留出一定名额,凝练并打造一支理实并重的师资团队,才能更好契合新文科建设内涵 [2]。针对新文科建设需要,该校主动招聘退役军人优秀人才来校工作,凝练并打造了一支融汇法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理学、工学等多学科的科研创新队伍;凝练了一支对退役军人事务工作有感情、有经验的师资团队,形成了退役军人教职工研究退役军人事务工作的鲜明特色。这无不为该校创设退役军人相关新兴法学专业提供了极具特色的蓬勃动力。

另一方面,协同育人模式既体现了法律的本质和法学知识的性质,也是法学教育走向职业化教育的必然要求 [3]。该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大力推进协同育人,通过贯彻与该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的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搭建校地协同育人平台,建立学校与退役军人实务部门双向交流和资源共享的新机制。定期邀请经验丰富的退役军人工作实务专家走进学校给学生授课,通过举办专题讲座、优秀事迹报告会、走访研学、实务锻炼等形式,努力实现理论和实务的无缝对接。构建了“法学理论+退役军人实务”相结合的特色应用型法学人才培养新模式。再一方面,该校还大力选派法学专业教师到退役军人实务部门学习挂职交流,了解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逻辑,在交流锻炼中丰富和更新知识结构,提升该专业的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这无不为该校创设退役军人工作相关法学专业进行了有益的摸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冯果.加速新时代法学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N].光明 日报,2017-12-29(7).

[2]徐显明.新文科建设与“新法学”教育的挑战和应对[J].新文科教育研究,2021,1(01):12-16+141.

[3]黄志勇,符龙龙.推行双导师制,构建法律硕士教育特色[J].前沿,2014(3):19-21.

作者简介:

王恩,西北政法大学军民融合法治保障与退役军人事务治理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文化传播、退役军人事务治理研究。

猜你喜欢

法学专业实务法学
信托公司在破产重整实务中的机会
基于SQDIP的配送中心仓储绩效管理实务
贵州师范大学书法学专业学生作品选登
居住权登记 实务分析
浅谈开放教育法学思维的培养
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高职法学专业教学探究
法学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黑格尔的第一节法学课
试题库建设之我见
黑格尔的第一节法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