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下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2020-11-08胡世昭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82期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

胡世昭

【摘  要】随着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人才在国有企业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通过加强人才的培养与开发,能够实现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优化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建议,即:基于调查研究,明确专业定位;基于融合创新,创设特色课程;基于资源整合,培养专业师资。旨在为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创新

引言

为进一步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部分高校开始对经济管理人才培养进行创新,在经济管理专业基础上结合大数据的特点,设置会计学(会计大数据方向)、市场营销(大数据营销方向)、金融工程(金融大数据方向)等本科专业。然而,这些人才培养创新的方法并非都能达到预期目标,因为简单的组合不一定能实现“1+1>2”的效果。为此,本文分析大数据时代下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创新存在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1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创新存在的问题

1.1专业定位不清晰

专业定位必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同时又要体现出差异与特色。为了培养与时俱进的大数据人才,高校紧密结合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趋势,基于其在经济管理领域中的应用,将大数据与经济管理专业相融合,在不同的经济管理专业中设置了大数据方向。然而,通过分析发现,部分高校在专业定位中提到了大数据分析相关技术技能的培养,但并没有涉及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来解决经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因此,造成专业定位不清晰、人才培养目标空泛的局面:虽然考虑到大数据的重要性与能力培养,但是却没有明确大数据的具体应用场景,没有找到大数据与经济管理专业相融合的点。那么培养出的学生在就业时可能会面临这样的尴尬境地,似乎掌握一些大数据分析技能,但又不知如何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去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可能依然从事的是传统工作。

1.2课程体系不匹配

第一,关于大数据分析的相关课程太少。如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开设的市场营销(大数据营销方向)的核心课程中只有大数据营销和商业数据分析两门课与大数据分析相关。第二,计算机类课程未与专业方向相融合。如西南财经大学开设的会计学(大数据方向)课程体系分为会计专业课程、数学统计课程、计算机类课程。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度低,缺少大数据与会计相结合的课程,即如何利用大数据来解决会计问题。可见,课程体系设置缺乏创新性,未能体现人才培养的特色,很难满足社会对大数据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其实,核心问题在于课程体系中很少涉及经济管理领域中大数据应用场景的特色课程。

2大数据时代下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创新策略

2.1基于融合创新,创设特色课程

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对于经济管理和大数据的基础课程,通常不需要考虑融合创新。不过,对于大数据应用实践类的课程,必须开展融合创新以体现出特色。如会计学(会计大数据方向)至少要涉及会计大数据挖掘与分析、大数据税务风险管理等课程。对于市场营销(大数据营销方向)的课程内容必须包括基于大数据的用户画像、广告精准投放等。为此,高校要避免将经济管理课程与大数据课程进行简单拼接,而要围绕企业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开展融合创新。这样形成的特色课程才会更具有现实价值,学生通过此类课程的学习训练,才能初步掌握知识与技能,从而利用大数据解决问题。目前,高校在课程的融合创新上不具有优势,因为高校暂不具备兼具经济管理知识与大数据技术的人才,为此需要联合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进行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2.2在培养方案上求准,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科学性

第一,需求分析。企业应当梳理、了解现有的技能型人才所具有的专业能力以及技术水平,然后根据企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情况,确定企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怎样的人才,有条件的企业应形成企业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的中长期规划或者3~5年的规划,确定企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并围绕目标制定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工作任务、重点举措和年度的行动计划,等等。

第二,培训方案制定。企业应当依据不同类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详细制定出一套较为科学的培训方案,方案中应当细化本次培训需要解决的问题点,确认理论知识掌握内容、技能提升要求等受益预期,着重突出技能型人才的应用能力并提升其实际操作水平的训练内容,同时,强调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有机结合,确保该项方案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以及针对性,使培训受益最大化。

第三,培训内容多样性。企业开展培训工作的主要目的不但是让员工能够再次进行技术学习,同時也是为了帮助员工提升其综合素养,所以涉及的培训内容也必须是多样性的,可以是岗位必备知识和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也可以结合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新项目引进等,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最理想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将员工培养为能够胜任多个技能岗位的全能型技能人才,此外,员工还需要在参与培训的过程中掌握岗位协调与组织等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其能够更加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2.3构建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机制

国有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要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对企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完善,具体如下:(1)完善师带徒的人才培养措施。选择企业内部优秀的管理者、业务骨干、专家,在思想、业务等方面对年轻员工进行传、帮、带,明确培养责任及阶段性目标,配套建立“师徒工作常规”、“师徒成长档案”、“师徒成果汇报”、“青蓝工程”考核制度、“师徒奖励”制度,达到年轻员工在业务上一年入门、两年合格、三年能胜任、五年成为业务骨干的效果。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以此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促进企业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加快推进专业人才培养。(2)注重员工系统性培养。国有企业员工培养要结合实际,在职称申报、职业资格考试、奖项申报、学历提升、企业管理等方面上进行订单式跟踪培养,单位梳理职称申报、职业资格考试、奖项申报及学历提升的资格条件,以及员工在管理方面的缺项,单位和员工共同制定员工个人培养计划,加之出台相关的物质激励制度,取考核方式对定期培养效果进行评估,不断改进和完善培养管理工作,真正培养出符合单位发展需要和个人职业规划匹配的专业型人才队伍。

结束语

近年来,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开始设立大数据方向,这种专业改革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从高校实践来看,只有少部分高校有清晰的专业定位以及与之相契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其实,多数高校对人才培养认知不足,融合创新意识不强,资源整合力度不够,从而导致专业定位不清晰、课程体系不匹配、师资队伍不专业、教材建设不充分。因而,当在经济管理专业上设立大数据方向时,建议采取以下三项措施:基于调查研究,明确专业定位;基于融合创新,创设特色课程;基于资源整合,培养专业师资。最终,培养出能满足各行各业需求的经济管理大数据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小凤.大数据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探究[J].教育现代化,2020,7(32):146-148.

[2]秦炜炜,洪晔,马艳芸.大数据时代的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动因、挑战与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8(Z1):60-62.

[3]陈沫,李广建,陈聪聪.情报学取向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J].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2):5-11.

猜你喜欢

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冲击下商业银行发展的SWOT分析
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模式的转换与创新
大数据时代宏观经济分析的相关探讨
智慧城市与大数据时代的政府治理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
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