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学进初中历史课堂的新尝试

2020-11-08李下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84期
关键词:新思路心理学初中历史

李下

【摘 要】心理学在当今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国家已经把教师心理学培训定为重要课题,目的在于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学水平,以用于课堂教学中,更加全面的培养人才。由于初中历史在中考中占的分值不高,比较多初中生对历史学习开始出了偏差,认识不到位,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注入心理学元素,更加有利于历史课堂的进行。

【关键词】心理学;初中历史;新思路

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早已经成熟了,它不但有利于心理学科的发展,还对在教育教学中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心理学在初中历史教育中被提及的次数相对是比较少的。很多时候教师是授课时比较注重的是历史知识的传授,不会特意关注心理学原理与课堂教育的联系。经过长期的工作模式,课堂慢慢的开始单一化,固定化,导致历史学科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学生也失去了钻研历史兴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脱节也越来越明显,无法真正的发挥两者的优势。

一、客观分析心理学和历史课堂的现状

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而且变化性大。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现象是研究人的认知,情感情绪,意志的过程,它包括了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而个性心理是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有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等,还有气质能力等。现实生活中,人对心理学认知存在着偏差,许多人认为研究心理学的人都是会“算命”,学习心理学是没有多大用处,生活上也用不上,还有有人学习心理学的人和接受心理帮助的人都有“心理病”的,也就不会有和教育教学联系起来的思维了。历史科只是众多学科中一门,是教育学科中的一部分。大部分的老师都认为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和教学目的完成课堂任务即可。历史学科的专业性,只是停留在学科上的交流和研讨。跨学科跨领域的意识薄弱。有些历史老师可能都不具备心理学背景,更加没有系统的培训过,因此他的历史教学课堂不会出现心理学的痕迹。学生是人,是活的且变化的复杂的,有感知觉,有思维有能力的个体。很多历史老师都是以老师讲授为主,忽略了学生才是主体,没有从学生个体出发来进行课堂教学,这分明就是缺乏心理学常识的表现。一个不会结合学生发展规律来研究教法的老师,不是一个因材施教的好教师。这样下去,学生会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没有课堂参与感,逐渐就形成传统课堂,也不会有未来可塑性了。一个只听到老师的声音而没有学生回应的课堂,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心理学进历史课堂的尝试

(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设计课堂导入环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最开始部分,一个好的开始就是高效课堂成功的一半。导入是一个新课打基调的环节。新课导入是为了充分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开端。国家已经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了,教师不能单单停留着素质教育表面,单纯的认为素质教育是学生的事情。老师该反省这样的思想,素质教育应该从老师的素质开始,老师具备了全面发展的思维才有可能推行素质教育。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初中生总是被贴上厌学、早熟、网瘾、自控力差,学习能力差等标签。其实就是大多人都没有从个体心理发展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初中生是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的蜕变期,一般表现为半幼稚半成熟,独立和依赖一体,自觉和幼稚错综复杂的时期。从心理学角度思考,观察学生平时的表现,学生有可能会对本课的哪个知识比较关注?教师该从哪个角度去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该用什么的言语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该如何判断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初三第一学期的历史第1课《古代埃及》为例,传统课堂导入无非就是“同学们,你知道四大文明古国是哪些吗?”,相对而言,比较平凡,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结合学生喜欢的游戏再设计一个导入“王者荣耀云中君的新皮肤“荷鲁斯之眼””图片导入,接着说明什么是布鲁斯之眼,这个布鲁斯是何许人也,与古代埃及有什么关联……这样就把距离遥远的古代埃及和现实联系起来,快速的激发学习积极性,到达导入的效果,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游戏观。

(二)课堂授课和心理学密切联系。导入新课后,进入授课环节,也是整个课堂最重要的知識教授部分。本部分围绕课程目标,教授历史事件,传授历史知识点。历史是一门有年代感和趣味性的科目。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变得尤为重要。奥苏贝尔强调有意义的学习,他认为有意义的学习的实质是新知识通过认知结构中的已有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而被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来。作为老师在备课时需充分的了解学情,学生在学习前的知识状态,发展到什么程度,还有可能存在什么潜能。面对不同的教学分目标,思考该引导学生形成什么样的学习策略;面对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该设计什么的教学环节;授课过程中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迁移。课程改革已然是一种大趋势,老师除了备好课,还需要认识什么叫作学生为主体。课堂不再是教师教师唱独角戏的地方了,学生也不会再单纯的跟从教师的指挥棒,教师的套路已然在学生面前显露无疑。教师要清楚师生知的思维不同且存在较大的差异。如初三第一学期历史第7课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它会不会和中国的西周的分封制有关联,学生会不会存在误解,教师有没有想过如何进行分析备课,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两个社会的两种制度?精准理解课程标准,充分的考虑预设和课堂实际生成,实现高效课堂。如何抓住学生的心理去设计教育环节,讲学生懂得的语言又不失专业性,教师不妨结合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还有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还有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让心理学理论和历史课堂相融合,渗透德育目的,丰富学生的课堂。在课堂中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发现学习的能力,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把它培养成学生的能力。

(三)运用心理学知识加强课堂记忆。每节课最后都会有课堂小结,意图是对学生的整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加深记忆和理解。影响记忆的因素有知识加工的深度不同,保存的时间不同,记忆的负荷量的变化和产生的影响不同,呈现的方式和干扰因素的影响不同。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结合人类记忆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复习,提高记忆的效率。布置后课作业,及时复习;合理安排复习时间,一天当中早上是最佳记忆时间;利用早读和晚读时间反复阅读和提问,试图回忆;设计易错知识题,注意排除前后学习材料的干扰,处理好前后知识的关联;利用多种外部记忆手段如APP历史题、制作小卡片、听网课等。练习是强化知识最佳的方法,它的作用是促进技能的进步和完善。教师根据知识点和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题型。或者说课后小测,或者单元测试,或是历史知识大赛,或是历史讲解员聘用。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态度、自信心,情绪状态,意志品质等,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近内化成驱动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把心理学和教育结合,首要任务就是揭示学校教育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变化和发展的规律,已到达解释教学情境下学生如何学习、记忆、迁移、解决问题和怎样表现他们的行为举止等。把心理学的研究科学和教与学结合,提供指导方向,促进学校的教育的实践。学校是心理学付诸实践的最佳场所。在这里,可以观察到心理学运用到学生个体的具体表现,是研究心理对象的第一手史料。课程标准反复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作为教师不巧妙加工表达的方式,这个五大素养着实枯燥乏味。教师要第一时间去了解学生学习的“生理动机”和“心理动机”。理解学生在一节历史课上的多重需要,根据耶基斯多得森最佳动机,设置适合学生的难度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失败的恐惧,营造安全的课堂学习环境。课堂学习还有个重要法宝——同伴学习。历史教师在备课过程要充分利用这个因素,组织小组合作,形成同伴搭档,帮助学生适应环境,适应课堂环境,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里,是满足学生安全,归属和爱,尊重,求知的需要,达到了自我实现中的高峰体验,这将会成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总之,心理学进入历史课堂的新尝试是有必要的,也将会成为一种教育界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1]《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

[2]《教育心理学》莫雷著

[3]《提高历史学科备课有效性的策略》 李海军

[4]《历史备课学情分析的内容与操作》 陈志刚 张春桐

[5]《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初中历史英语教学中学生厌学的对策研究》 王健文

[6]《心理班会:中学心理教育进课堂的新思路》 顾维红 曹莹文

猜你喜欢

新思路心理学初中历史
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
“没有用”的心理学
探究新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新思路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新思路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跟踪导练(二)5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